“一個人也可以活成千軍萬馬”,這句話用在山東省鄆城縣雙橋鎮(zhèn)的王艷英老師身上,太合適不過了。早上5點鐘,她準時起床,做著早飯的空當,把臟衣服丟進洗衣機清洗;再來照顧患有雙側腦出血后遺癥的丈夫(她口中的邢哥)穿衣、喂藥、喂飯。再叫4歲半的兒子起床。7點20分,一家三口準時出發(fā),花10分鐘左右的時間下樓梯。送完兒子上學,她開車帶著丈夫到雙橋鎮(zhèn)初級中學上課。
這僅僅是每天的開始一役,學校才是她的“主戰(zhàn)場”。在這里,有她心心念念的學生和鐘愛的教學事業(yè)。8點30分,她把丈夫安頓在一樓一間只有輪椅和幾個桌椅的空教室里,照例給他按摩胳膊腿腳,倒上水,然后一溜小跑去備課。8點50分,出現(xiàn)在初三教室門口的物理老師,又是神采奕奕的王老師了。
“艷英責任感很強,再累,也要到崗,還讓學生家長加了她微信,隨時可以為學生們解疑釋惑。她想盡辦法不耽誤初三畢業(yè)生的課程。她就是典型的‘小身材、大能量’,像不停歇的‘永動機’!”同事朱秋梅這樣評價王艷英。
?12點整,上完3節(jié)課后,王艷英給丈夫喂完飯,坐在學生中間開心聊天。這個時候的邢哥,看著他們談笑風生,他也會笑,會朝媳婦做些小動作“求表揚”。2018年,同樣做教學工作的丈夫因腦出血倒在教室里,將近一年的康復期和漫漫三年的求醫(yī)路走得異常艱辛。帶著丈夫來上班,王艷英說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一邊是工作,一邊是家庭責任,她啥也不想放棄。
(據(jù)齊魯壹點 11.18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