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春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十三課是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描寫了美麗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我在上這篇課文時,對描寫大榕樹的片斷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講解。
課堂上,我問學生:“這棵大榕樹為什么如此茂盛?”
有的學生說:“水分充足!”
“對!文章中說‘土地是濕的,大概漲潮的時候河水會沖上岸去’,這足以說明這株大榕樹水分供應充足。還有什么呢?”我接著問。
“陽光充足!”另外一個學生說。
“很好!萬物生長靠太陽,這里只有這一株大榕樹,沒有一點遮擋,說明它能充分沐浴陽光!還有呢?”我繼續(xù)問。
“養(yǎng)料充足!”又一個學生說。
“非常好!誰能告訴我,這養(yǎng)料來自哪里?”我又給同學們出了一個難題。
“鳥糞!”
“還有呢?”
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議論紛紛,我聽見有人說:“哪里還有其他養(yǎng)料啊,就是沒有了。”
我提示:“水分、陽光和鳥糞足以讓大榕樹蓬勃生長??墒?,落葉去哪里了?”
“還有樹葉!”許多同學邊舉手邊回答。
“對!”我肯定了他們的回答,接著反問他們:“同學們能不能說說鳥和大榕樹以及落葉和大榕樹的關系?”
同學們還太小,只能說出鳥糞和落葉給大榕樹提供養(yǎng)料,想不到更深的聯(lián)系。我告訴他們,這是一種感恩。大榕樹給鳥提供了一個休養(yǎng)生息的“天堂”,這些鳥要想繼續(xù)在此生活下去,就要愛護這株榕樹。它們給這株大榕樹提供足夠的養(yǎng)料,使其更加茂盛,從而使這座“鳥的天堂”更加富有生機,讓它們的后代在這里生活得更加舒適、安全。同樣,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大榕樹在長出新枝嫩芽的同時,它的枯枝敗葉也會掉落,它們不會遠去,就落在大榕樹的“腳邊”,給大樹提供豐富的養(yǎng)料。這就是大自然中的感恩。
我接著問:“如果把大榕樹比作我們身邊的人,你們會想到誰呢?”
小明說:“大榕樹像媽媽?!毙§o說:“大榕樹像奶奶?!甭f:“大榕樹像老師?!薄?/p>
“還有呢?”我問。見沒有人回答,我補充說:“其實,除了家人、老師外,還有許許多多我們不認識的人也在關心著我們,他們給我們買課本,替我們繳學費,讓我們坐在這寬敞的教室里接受義務教育。對于他們的愛,我們應該如何回應呢?”
小松站起來說:“我長大以后要好好孝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p>
我提醒他:“不一定要等到長大以后,我們現(xiàn)在應該怎么做?”我看下課時間快到了,沒等孩子們回答,就接著講:“現(xiàn)在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有很多,比如,在家聽家長的話,幫助他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校好好學習;省下零花錢,捐給災區(qū)小朋友……我們不一定非要找到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叔叔阿姨,只要我們真正幫助到了需要幫助的人,就算回報那些叔叔阿姨了?!?/p>
“老師,您以前講過,這叫回報社會,傳遞愛心?!闭Z文科代表娟娟說。
我說:“你說得對,我們要從小學會感恩,把別人給予我們的愛,傳遞給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在全社會匯聚成一股愛的暖流?!?/p>
這節(jié)課在同學們的掌聲中結束,我希望他們能從這節(jié)課中有所收獲,從現(xiàn)在開始,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一個反哺社會的人,一個愛心傳遞者。
(作者單位:山東省禹城市倫鎮(zhèn)堂子街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