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征賢
“從仿到創(chuàng)”是小學作文訓練應該遵循的原則之一,小學生模仿的對象主要是范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可以當作模仿的范文。模仿是連接讀與寫的橋梁,閱讀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學生寫作起著鋪路筑基的作用。教師應該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對范文進行畫龍點睛式的分析和抓住要領的指導。還要將閱讀和寫作落實到實處,教哪方面的知識就讓學生練哪方面的技能,即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應用于寫作教學。
一、在理解題意中學會命題
認真解讀題意,學生明白了題目包含的豐富內(nèi)涵。在寫作教學中,可以課文題目為例,指導學生給自己的作文取個好題目。例如,人教版教材第九冊中的《我的“長生果”》,指導學生分析題目中的“長生果”為什么要加引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想知道“我的‘長生果”究竟是什么。接著,發(fā)現(xiàn)是將書比喻成“長生果”,進而分析為什么要把書比作“長生果”,讓學生懂得書是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的延續(xù)。
二、在理清條理中學會謀篇布局
1.理線索
人教版教材第八冊第五單元的《記金華的雙龍洞》,記敘了葉圣陶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這篇游記有兩條線索:一是作者游覽的路線,二是泉水的來路。這兩條線一明一暗,貫串全文,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不僅使全文脈絡清楚,而且事物的方位、方向都非常清晰。該文所在單元的作文,要求學生寫一個自己游覽過的地方。教學此作文時,可依照《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指導學生先按游覽的順序列好提綱,再抓住景物的特點,把游覽的過程寫下來,這樣作文的條理就清晰了。
2.定詳略
如人教版教材第十冊《祖父的園子》,學生通讀全文后,很容易發(fā)現(xiàn)作者寫了“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栽花、拔草、種小白菜、鏟地、摘黃瓜、追蜻蜓、澆水”這些事。也能看出,在這么多的事情中,作者寫得最詳細的是“鏟地”這件事。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明白作者為什么將“鏟地”這件事寫得最詳細是關鍵。通過進一步分析課文內(nèi)容,學生領悟到,“我”并不是真的在做那些事,而是給祖父搗亂,甚至闖禍,可祖父從不生氣。特別是“鏟地”時,我闖的禍是最大的,將谷穗割了,祖父非但不責備,還對我大笑。從而可見,“鏟地”這件事最能體現(xiàn)我在祖父園子里是快樂自由的。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知道最能突出中心主旨的內(nèi)容要寫得詳細具體。在教學寫人的作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到在按順序有條理地記敘的基礎上,還要將所選的事例根據(jù)要表現(xiàn)的人物的品質分出主次,將最能突出人物品質的事例寫得最具體,學生懂得了寫作時所有的構思和布局都要為文章的中心服務。
三、在理解語段中學會有序構段
1.根據(jù)內(nèi)容和形式仿寫
人教版教材第五冊作文例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中第五自然段,對楊梅顏色的描寫清晰有序。首先,借助描寫顏色的詞語及“先”“隨后”“最后”這些連接詞,有序地寫出了楊梅顏色的變化;然后,由外到內(nèi)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顏色。這一單元的作文,是寫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教師可先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有序觀察,再告知學生把觀察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可仿照《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這篇課文,用上如“首先……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順序的連接詞。這樣不僅降低了作文的難度,且讓學生對事物或場景的描寫更加有條有理。
2.根據(jù)結構特點仿寫
人教版教材第六冊語文《海底世界》中第三自然段,是按總分的結構寫的。這種結構一般分兩層:一層是總述部分,一層是分述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自然段結構的教學是中年段的重點,總分式結構段是最常見的構段方式,閱讀和寫作時經(jīng)常遇到。掌握這種寫作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意義重大。教學《海底世界》,可以先指導學生分析第一句與下面的五句話是什么關系,再找出圍繞第一句中心句,具體介紹了哪幾種海底動物,以及這些動物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圍繞中心句寫一段話”的練習。如可以提供如下中心句:“我們的大課間活動豐富多彩?!薄斑@兒的景色真美?。 弊寣W生學習文本的段落結構形式練筆,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在揣摩語言中學會遣詞造句
作文中的語言恰似人的“細胞”,是構成作文的基本單位,是作文的第一要素。準確、精練、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可以使作文富有生氣,富有感染力,富有說服力。老舍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言是我們作品好壞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部分?!庇纱丝梢姡棺魑纳鷦痈腥?,不能忽視遣詞造句。
1.品析用詞的精確
賈島“推敲”的故事,讓大家深知用詞準確精當是多么重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精彩的用詞比比皆是,特別是一些動詞的使用,既準確又生動。如《爬山虎的腳》中,在寫爬山虎往上爬的過程時,用了“觸、變、拉、緊貼”這一連串表示動作的詞語,讀者仿佛是在觀看精彩的動畫片。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關注課文中的這些動詞,作文時不忘提醒學生,用詞特別是動詞,一定要精確,要經(jīng)得起推敲。
2.體會語句的精妙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同文體的課文,其語言有不同的特點。有的語言平實可見真情,有的語言生動富有情趣,有的語言凝練能突出主旨……例如,《威尼斯的小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威尼斯這座舉世聞名的水上城市獨特的風情。文中第二自然段是這樣描寫小艇的樣子的:“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仿佛田溝里的水蛇?!边@兩句話抓住了威尼斯小艇的特點,通過想象把小艇比作熟知的事物獨木舟、新月、水蛇,把小艇介紹得生動而又活潑,這樣的描寫特別有畫面感。教學時,教師可以此為例,指導學生感悟和體會語言,讓學生掌握描寫景物或事物的方法。先細致觀察,然后抓住景物特點,展開合理的想象,鼓勵學生運用恰當?shù)谋扔骰驍M人的手法生動地描摹,從而把景物或事物描寫得豐滿而靈動。
在小學階段進行作文訓練時充分利用范文的榜樣作用,是符合兒童的模仿心理需求的。而且“讀”與“寫”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只要教師平時注意從每一篇課文中挖掘所蘊含的寫作因素,用于寫作教學,學生的作文水平將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