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嫻
在語文基礎教學中,寫作是教學難度較高且較難提升的科目。小學生處在語文知識的積累階段,文字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較弱,雖然想象力豐富,但到了真正落筆的時候苦于沒有素材,或者寫出來的內容平淡無味。藝術來源于生活,寫作同樣如此,生活經歷和感受是文學作品的源泉。教師應運用生活教育理論,帶領學生觀察生活、探索生活,將那些美好的回憶等記錄下來,變成寫作素材,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生活教育理論對于小學作文教學的價值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苯逃龖c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將生活作為教學與學生之間的紐帶。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不高,思維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較弱,還處在學習和鞏固的基礎階段,很難迅速掌握復雜的寫作技巧。即使了解了教師講解的技巧,下筆的時候也不能靈活運用。生活教育理論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寫作靈感其實就在身邊,教師應積極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人、環(huán)境和事物,讓學生養(yǎng)成處處留心、仔細觀察、認真記錄的好習慣,將生活轉化成作文的天然素材庫。只有切身經歷過才能有真實的體會,寫出來的作文才富有真情實感和深刻內涵,這種與生活聯系起來的寫作教學模式比單純教授寫作技巧更加有效。
二、生活教育理論下優(yōu)化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
(一)聯系課文內容,指導學生觀察生活
作文考查的是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比如文字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詞匯量、寫作技巧、情感表達等。很多學生有一定的語法知識、詞匯量基礎,但寫出來的作文寡淡無趣,這并不是說學生的能力出了問題,而是他們在平時對生活缺少有意識的觀察,到了寫作時,只靠記憶東拼西湊,這樣臨時拼湊出來的作文自然不能達到標準。教師可以運用生活教育理論,在寫作教學中,借助課文指導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細節(jié)的好習慣,可以觀察生活中的趣聞、趣事和有趣的人,將生動有趣的經歷變成鮮活的素材。
例如,二年級下冊的《找春天》主要描繪了春天到來時,孩子們尋找春天蹤跡的快樂場景。在講課前,教師可以先以提問的方式導入:“大家平時有沒有觀察過季節(jié)的變化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找春天》,同學們可以想一想,春天到來的時候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呢?”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根據平時的生活經歷歸納總結春天到來時的特點。課后,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照相、繪畫等形式尋找所處季節(jié)的蹤跡,留心觀察身邊的季節(jié)變化、人們的衣著變化和環(huán)境變化,制作成簡易畫報,然后以季節(jié)為題進行寫作練習,在生活中搜尋寫作素材。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指導學生記錄生活
在作文教學中,學生的作文水平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實踐才能逐步提升。如果平時寫作機會少,缺少系統(tǒng)的訓練,那么到了寫作時,就會十分緊張、生疏,即使腦海中有比較好的靈感和素材,寫起來仍舊干干巴巴,不吸引人閱讀,這就是缺少定期寫作練習的結果。教師可以吸取生活教育理論中的經驗,督促學生養(yǎng)成定期寫作的習慣,可以寫日記、周記、讀后感等,有意識地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將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通過文字分享和記錄下來,真正了解文字表達的價值與意義,進而習慣寫作、喜歡寫作、愛上寫作,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督促學生定期寫日記、周記,將休息時間的生活用文字記錄下來,比如爸爸媽媽帶自己出去玩、讀了一本好書、看了一部有意思的動畫片、發(fā)生了有趣的事,都可以用日記、周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敘事能力,也讓日記和周記成為了學生寫作時的素材庫,這種習慣的養(yǎng)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應仔細檢查學生的周記、日記,給予學生詳細具體的意見和指導,充分發(fā)揮這種方式的作用。比如,記錄生活中的故事時,應將事情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六大要素交代清楚。教師不僅要督促學生多觀察、記錄、寫作,還要教授他們更多的寫作技巧,以不斷提升作文水平。
(三)啟發(fā)學生思考,借助文字書寫生活
如何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情感表現力也十分重要,因為寫作能力不是光靠詞匯、語法、好詞好句就能提高的,還需要學生抒發(fā)真情實感,因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才是有生命力的,特別是在記敘文、散文隨筆中,情感的表達尤為重要。許多經典文學作品看似平淡樸素,卻蘊含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對自然界的情感。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圍繞課文內容,選取能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元素,讓他們思考、感悟,然后借助文字將內心深處的情感表達出來。
比如,部編教材語文五年級的《父愛之舟》是篇回憶散文,以平白樸實的文字向讀者展現了濃濃的父子之情。教師在講課前,應先讓學生閱讀幾遍課文,然后提出問題:“同學們,讀完這篇文章后,你們對于文章中的哪一場景印象最深刻?你覺得作者在傳達什么情感?”讓學生將描繪父子情深的場景圈畫出來,并分享自己的讀后感。然后,從課文延伸到現實生活,讓學生以“家人”為題進行作文練習,講述記憶中最溫馨、最感動的故事、場景,或是家人為自己做的事。
生活即教育,教育應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小學生還處在學習和鞏固知識的基礎階段,即使掌握了教師講解的技巧,寫作時也不能靈活運用。生活教育理論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寫作靈感就在身邊,教師應積極指導學生觀察生活,讓學生養(yǎng)成處處留心、仔細觀察、認真記錄的好習慣,將生活當作天然的素材庫。寫作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為了促進他們作文水平的有效提升,教師應靈活運用生活教育理論,將寫作與生活聯結起來,指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挖掘寫作素材,表達真情實感,還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養(yǎng)成定時寫作、記錄生活的好習慣,這樣才能不斷提升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