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鳳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yī)院 (福建南平 353000)
老年患者在接受外科手術后常易并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如不及時預防可能會導致肺栓塞,甚至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預防DVT非常必要。預防護理干預是依據患者的疾病情況和護士的護理經驗預估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事先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并規(guī)范落實的護理模式[2]。間歇充氣加壓裝置是一種無創(chuàng)的預防DVT的方法,可通過模擬下肢肌肉運動的舒張、收縮作用起到改善靜脈回流的功效。本研究旨在分析預防護理干預和間歇充氣加壓裝置聯合應用對老年外科術后患者下肢DVT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于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yī)院行外科手術治療的82例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
對照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60~75歲,平均(67.82±2.31)歲;胃腸手術18例,泌尿手術5例,骨折手術18例。觀察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61~76歲,平均(68.02±2.33)歲;胃腸手術17例,泌尿手術4例,骨折手術2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均于醫(yī)院采取對癥外科手術;可耐受間歇充氣加壓裝置治療;可正常溝通;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術前下肢腫脹者;合并出血性疾病者;既往存在下肢DVT史者;先天性肢體功能障礙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預防護理干預。(1)組建預防護理小組:由3名護理經驗在5年以上的護士和1名護士長組建預防護理專項小組,學習預防護理知識,并查閱相關資料,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分析可能導致術后下肢DVT發(fā)生的因素,并依據以往經驗制定對應護理預防方案。(2)落實方案:a.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時,護士應發(fā)放疾病宣傳小手冊,采用圖片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術后可能出現下肢DVT的預防知識,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必要時可講述相關成功案例,提高其康復信心;b.飲食干預,由專業(yè)的營養(yǎng)師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喜好制定每日膳食,保證綠色飲食,低脂、低鹽,避免辛辣刺激、高膽固醇等食物,建議多飲水;c.DVT預防措施,在術后,應抬高患肢,一般以高于心臟水平20 cm左右為宜,同時膝關節(jié)微屈15°,并注意肢體保暖,指導患者每2 小時翻身1次,避免對下肢形成壓迫,術后6 h由護士示范并指導患者家屬幫助患者被動活動,注意適中力度,以下肢有熱感為宜,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建議其早期主動更換臥姿并進行主動活動,每30分鐘更換1次,并主動伸屈下肢,以不感覺勞累為宜,在必要時,可適當采用小劑量低分子肝素鈣來預防DVT的發(fā)生。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間歇充氣加壓裝置(泰科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SCD Response)進行干預: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將套筒由足踝處從下至上進行包繞,保持能容納1指的松緊程度,在腿側面放置粘扣,并預留套筒與關節(jié)處的間隙,方便進行加壓充氣,從足底向大腿根處實施間歇性向心加壓,充氣壓力從低往高調節(jié),在加壓過程中密切觀察下肢溫度和皮膚色澤,40 min/次,2次/d。
兩組均持續(xù)干預7 d。
1.3觀察指標
(1)D-二聚體水平:分別于術后1、7 d取患者的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5 min,離心半徑10 cm,分離血漿待檢,依據乳膠凝集法檢測血漿D-二聚體水平,試劑盒選自天津美德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2)下肢DVT發(fā)生率:術后7 d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大為醫(yī)療(江蘇)有限公司,型號DW-F5]評估下肢DVT發(fā)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2.1兩組D-二聚體水平比較
術后1 d,兩組D-二聚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D-二聚體水平低于術后1 d,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D-二聚體水平比較
2.2兩組下肢DVT發(fā)生率比較
術后7 d,觀察組下肢DVT發(fā)生率為2.44%(1/41),低于對照組的19.51%(8/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93,P=0.034)。
老年患者因經有創(chuàng)手術治療后下肢活動受限需長時間臥床,導致下肢血流緩慢,淤滯于下肢靜脈,從而誘發(fā)下肢DVT。下肢DVT一旦形成,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干預,極易引起肺栓塞、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等并發(fā)癥,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肺、腦等器官死亡,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術后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預防下肢DVT的形成非常必要。預防護理干預通過提前評估患者術后可能發(fā)生下肢DVT的危險因素,并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可減少術后下肢DVT的發(fā)生[4]。間歇充氣加壓裝置通過一定頻率對腿套進行充氣和放氣來反復對下肢施加和釋放壓力,以模擬下肢血管收縮、舒張正常周期,從而起到預防下肢DVT的作用[5]。由此推測,二者聯合應用可能對預防下肢DVT有較好的效果。
D-二聚體的水平增高可反映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當機體血管中存在活化血栓形成時,其水平會異常升高[6]。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7 d,觀察組D-二聚體水平低于對照組,下肢DVT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間歇充氣加壓裝置聯合預防護理干預可改善老年外科術后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減少術后發(fā)生下肢DVT的風險。分析原因在于,預防護理干預通過組建專項小組對患者術后下肢DVT發(fā)生風險進行評估并制定預防措施,可有效規(guī)避術后下肢DVT的發(fā)生;通過強化健康宣教可增加患者對下肢DVT的了解,利于促進患者自覺配合護理操作,積極預防DVT;通過體位、運動及藥物干預可輔助下肢肌群收縮運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從而減少術后下肢DVT的發(fā)生[7];此外,間歇充氣加壓裝置通過對下肢間歇性的壓迫以增強血液流動,能促進血管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起到增加血漿纖維溶解、舒張血管的作用,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從而改善D-二聚體水平,繼而減少術后下肢DVT的發(fā)生[8]。
綜上所述,預防護理干預聯合間歇充氣加壓裝置可改善老年外科術后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減少術后下肢DVT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