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一中學校 梁 鳳 沈清敏 劉 歡 戰(zhàn) 鑫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及教育部《新時代〈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點)》的發(fā)布,為新時代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了根本遵循。進入新時代,體育教學發(fā)展日益加快,單兵備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校發(fā)展需要和學生需求。受此背景影響,各種創(chuàng)新形式的集體備課應運而生。本文梳理分析了中小學體育教師集體備課的困境、優(yōu)勢,提出了課題引領、名校引領與學術引領等實踐策略,探索了體育集體備課的新形式。
不少學校集體備課只是個人經驗主導,定期召開會議,無法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的主動性。體育學科集體備課多是基于既有經驗和已有課程體系選擇內容和重難點,對學生三年、六年,甚至十二年運動技能的學習并未進行整體規(guī)劃,無清晰的學科育人體系,導致課程的系統(tǒng)性不強。
體育專職教師整體師資力量不足,農村學校或者部分體量小的城市學校,平均1所學校只有1—2個專職體育教師,個別學校甚至為0,很難在同一所學?;蛲粋€年級開展具有針對性、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科集體備課活動。除此以外,學校之間優(yōu)秀師資分布極不均衡,不少學校集體備課實效性存在很大問題,并直接導致體育教學效果出現明顯差異。
未將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發(fā)展動態(tài)及時充實到集體備課之中,使得教學和研究脫節(jié)。個別學校集體備課甚至變成了任務布置會,雖偶有集體聽課與評課,教師的發(fā)言也趨于模式化,缺乏真正的思維碰撞和深度思考。
集體備課可以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形成合作優(yōu)勢,把立德樹人的新方針、新理念吃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學校體育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課程,辦好新時代學校體育課是踐行“兩個維護”的鮮明體現。這種指向可以體現在教師個人備課的教學目標確定以及集體評課議課的評價框架上,也可以體現在小組探討、頭腦風暴等活動的議題設定上,甚至可以運用在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方向設想上。
高質量的教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保證,而撰寫高質量教案的關鍵又在于組織精細化的集體備課。以核心素養(yǎng)為引領的集體備課,更能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接受新課程理念?;诤诵乃仞B(yǎng)的集體備課,能使教師在備課時更加關注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關注學生行為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有意識地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改革課堂教學,發(fā)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
采用集體備課的方式,變備課“單兵作戰(zhàn)”為“集團軍作戰(zhàn)”,對教學目標、教學計劃、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等展開集體研討,做出統(tǒng)一安排,提供多樣設計,有利于確保正確政治方向、解決課程重點難點問題、提升課堂教學針對性與實效性。集體備課要貼合教師的教學實際,備課環(huán)節(jié)可以由單調的說課、討論變?yōu)閷嵉乜疾臁⒛M演練、合作探討等更具情景化的方式,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備課的主動性,更快提升體育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
下面,筆者將從課題引領、名校引領和學術引領三方面探索集體備課新形式實踐策略。
深化課程改革必須增強教師科研意識,加強科學研究,實現教科研一體化,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以課題為支撐,將課題研究與日常集體備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備課實踐中圍繞課題開展研究,有助于增強集體備課實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重慶一中寄宿學校各備課組與重慶一中其他校區(qū)的同一年級備課組展開合作,開展了“中學體育集體備課五級模式探討”的課題研究,推行了“初次備課+集體備課+教學實踐+總結反思+形成方案推廣”的五級備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1人或小組(校區(qū))先就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備課,備課組集體討論后形成教學方案,各校區(qū)教師根據方案進行課堂教學,教師根據各自的教學情況進行小結反思,最后全體(各校區(qū))集中進行討論修正,形成相對完善的方案進行推廣。比如,重慶一中寄宿學校原來更多利用啞鈴為輔助器材加強學生上肢力量練習。在教學中發(fā)現,有學生因練習疲勞注意力下降而受傷。由于學生時有不安全的情況發(fā)生,在重慶一中體育正高級教師沈清敏老師的提議下,由寧召老師進行初次備課,然后按照上述模式進行“開發(fā)利用乳膠管替代啞鈴發(fā)展上肢力量”課題引領的集體備課。乳膠管安全無破壞,并且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時狀態(tài)調整練習阻力,練習效果更好。經渝北區(qū)教師進修學院組織策劃,全區(qū)體育教師在重慶一中寄宿學校召開了乳膠管替代啞鈴發(fā)展上肢力量的集體備課與課堂教學現場觀摩會,使此項成果成功地被重慶市各中小學廣泛運用于體育課堂教學。
在實施課題引領進行集體備課時,加強集體備課后與課堂教學后的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我們要求所有體育教師強化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亮點、特色表現、教與學的運用實施、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學感受、課堂中生成的新問題、教學的目標達成等細節(jié),進行逐個剖析與再備課。
針對部分薄弱學校師資不足、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和場地器材不足的情況,可以建立名校引領下的片區(qū)集體備課制度。重慶市渝北區(qū)根據各個學校體育特色項目發(fā)展及師資特點,建立了體育特色學校引領的集體備課制度,充分發(fā)揮名校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由名校引領,以教研的方式組織部分薄弱學校集體備課,形成教師資源、項目優(yōu)勢、場地資源共同體,實現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fā)展。例如,重慶市南華中學是重慶市首批武術特色基地學校,有著非常悠久的武術歷史、非常濃厚的武術文化和非常優(yōu)異的武術成績。渝北區(qū)教委安排武術基地學校南華中學與申報創(chuàng)建武術特色學校的重慶市渝北區(qū)旭輝小學、空港新城小學、洛磧小學、長安景尚小學、洛磧中學等學校建立了武術特色項目教研共同體。在名校南華中學引領集體備課一段時間后,該教研共同體不僅全面推廣武術,還每個月由南華中學派專業(yè)教師到上述學校開展武術集體備課和示范課交流活動,每學期開展一次武術同課異構活動。名校引領的集體備課方式,既促進了教師間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薄弱學校的集體備課質量和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又實現了教育師資等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促進了教育的公平均衡發(fā)展。
學校集體備課整體規(guī)劃不足,缺乏系統(tǒng)性的重要原因就是體育教師理論知識缺乏,信息滯后。進入新時代,在集體備課中可邀請專家和高校進行學術引領,幫助體育教師在面對新課程時能夠信息更新,站位更高,看得更遠,思考得更加深入、更加透徹,進而使備課的有效性和系統(tǒng)性得到提升,規(guī)劃也能更加合理。
首先,專家引領,備課向系統(tǒng)全面發(fā)展。在備課過程中,年級體育備課組邀請區(qū)、縣、市以及高校內的知名專家教授,就當前專業(yè)領域研究方向、研究熱點等進行專題講座,或者就課前備課與課堂教學的經驗與不足進行點評。這能讓教師的課前備課教案和課中教學質量在專家的引領下不斷提升,讓體育教師能夠了解當前體育教學領域熱點問題,提高體育教師的理論研究水平,使體育教師能夠將學術界的最新成果轉化為日常教學實踐,讓備課更加系統(tǒng)全面。
其次,高校引領,備課向合作共贏發(fā)展。與當地高校體育學院合作,開展高校引領的集體備課活動,既為中小學體育教師提供理論知識學習的平臺,也帶來前沿的信息與理論研究。同時,在合作的過程中,中小學體育教師也為高校體育學院的學生提供了來自基礎教育教學一線的實踐經驗,能幫助高校培養(yǎng)更加接地氣的優(yōu)秀人才。實行高校引領集體備課,能夠促進高校和普教的相互提高、共同進步,因而更趨于合作共贏。事實上,在高校引領中小學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在活動中相互學習交流,已然成為高校和中小學合作共贏、共謀發(fā)展的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