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 孫星
摘要:目的:探究血透室常見護理風險因素以及風險管理對策。方法: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50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給予采用一般護理,觀察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對比兩組血透室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4.0%、護理差錯率為4.0%、投訴率為4.0%,低于對照組的28.0%、24.0%、2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風險管理可有效降低血透室護理風險,從根本上消除護理風險因子,降低血透室安全隱患,促進生活質量提升。
關鍵詞:血透室;風險管理對策;護理風險因素
血透室是慢性腎功能衰竭、多臟器功能衰竭等疾病治療場所,其臨床護理質量水平與治療安全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醫(yī)院血透室的護理過程中,可有效提高風險控制效果,提前對可能發(fā)生的風險事件進行評估和預防[1]。本研究分析血透室常見護理風險因素以及風險管理對策?,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行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年齡29~60歲,平均年齡(36.2±2.2)歲。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27~58歲,平均年齡(35.5±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方案,主要由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血透室的治療流程和注意事項,耐心解答患者各類問題,做好治療相關準備。觀察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操作:(1)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治療前,護理人員需將血透室內的溫度、光照、濕度等均調整至舒適范圍,并定期消毒殺菌,做好開窗通風處理,盡可能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血透室環(huán)境。(2)強化護理人員專業(yè)水平:護理人員定期接受展業(yè)培訓,接受與血液透析相關的知識培訓和專業(yè)護理操作技能培訓,定期對護理人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行考核,通過考核機制后才能夠繼續(xù)上崗工作。(3)完善風險管理機制:成立護理風險控制小組,小組成員收集當前已經發(fā)生的不良事件,并分析潛在的各種風險,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制定出風險控制方案,護理人員在血透室護理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進行操作處理,確?;颊叩耐肝鲋委煱踩?。(4)培養(yǎng)護理人員溝通能力: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工作中,需全程貫徹人文關懷理念,盡可能以親切、平和的語氣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解答患者各類問題,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進行分析,拉近與患者間的問題,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提升。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血透室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差錯率、投訴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4.0%、護理差錯率為4.0%、投訴率為4.0%,低于對照組的28.0%、24.0%、2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導致血透室護理風險產生的因素包括: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弱、護患缺乏溝通、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操作能力較差等,這些原因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增加,對患者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血透室的護理過程,首先護理人員需要定期接受培訓,不斷累積新的理論知識,加強自身專業(yè)能力;其次完善血透室管理制度,嚴格要求護理人員按照規(guī)范制度對患者進行服務,以優(yōu)質、親切的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溝通;最重要的是做好風險事件的預防,制定出良好解決對策,盡可能從根本上避免事件發(fā)生,確?;颊唔樌瓿芍委焄2]。
綜上所述,加強風險管理可有效降低血透室護理風險,從根本上消除常見護理風險因素,降低血透室安全隱患發(fā)生情況,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升,值得積極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欣.血透室常見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風險管理對策[J].家庭醫(yī)藥,2019(11):337.
[2]張巍,邱金梅,田文杰,等.血透室常見的護理風險因素分析以及風險管理對策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49):1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