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一聰
摘要:目的:分析顯微根管技術治療牙髓病變的治療效果。方法:隨機選擇2020年1月~6月采用傳統(tǒng)根管技術治療的牙髓病變患者21例作為對照組,隨機選擇2020年7月~12月采用顯微根管技術治療的牙髓病變患者21例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治療后的恰填效果與疼痛情況。結果:觀察組恰填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相較于傳統(tǒng)根管技術,顯微根管技術能夠針對根管進行全面的放大,保障根管治療的準確性,從而有效提升恰填效果,緩解患者疼痛。
關鍵詞:牙髓病變;顯微根管技術;恰填效果
牙髓病變是口腔科十分常見的一種病癥,由細菌感染所引發(fā)?,F代牙科學領域追求天然牙的保留,同時盡可能保障牙列的功能性、完整性。牙髓病變主要采用根管技術進行治療,但傳統(tǒng)治療方案通過經驗、手感來進行根管預備的判斷,在穩(wěn)定性、質量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且還會導致患者存在嚴重的疼痛感[1]。本研究分析采用顯微根管技術治療牙髓病變[2],并與傳統(tǒng)根管方案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參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2020年1月~6月采用傳統(tǒng)根管技術治療的牙髓病變患者21例作為對照組,隨機選擇我院2020年7月~12月采用顯微根管技術治療的牙髓病變患者21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14例,女7例;年齡25~57歲,平均年齡(37.8±9.4)歲;患牙共計34顆。觀察組男15例,女6例;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37.5±9.6)歲;患牙共計31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實施常規(guī)檢查,通過視診、探診、咬診等針對牙髓情況進行判斷。觀察組基于顯微鏡使用放大患者病變的位置,查找遺漏根管,針對鈣化根管進行處理,同時修補穿孔,并將斷械取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法、逐步后退法實施根管預備,選擇側向加壓法實施根管的填充處理。
1.3 觀察指標
(1)兩組填充效果比較。恰填:跟充物末端位置與根尖<2 mm;欠填:跟充物末端位置與根尖>2 mm;超填:跟充物末端位置超出根尖位置。(2)兩組疼痛情況比較,采用模擬視覺評分(VAS)進行評價,得分與疼痛呈正相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填充效果比較
對照組恰填18例,欠填7例,超填9例,恰填率為52.94%(18/34);觀察組恰填18例,欠填7例,超填9例,恰填率為87.10%(27/31)(χ2=8.880,P<0.05)。
2.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VAS評分為(3.15±1.35)分,低于對照組的(6.16±1.2)分,(t=6.321,P<0.05)。
3討論
當前隨著社會大眾生活方式、飲食結構、方式的不斷變化,牙齒疾病的發(fā)生率也在不斷增高。牙髓主要是根管內部的一種軟組織,牙髓發(fā)生病變主要原因在于牙周組織或者牙體缺損位置發(fā)生細菌感染后所導致,常見細菌主要包含專性厭氧桿菌、厭氧菌。牙髓病變會呈現為放射性痛、自發(fā)痛癥狀,與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癥狀較為相似,在激烈的疼痛下,患者往往坐立難安,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诂F代牙科學研究,牙髓病變治療需要盡可能追求天然牙的保留,同時盡可能保障牙列的功能性、完整性,根管技術成為治療的首選方案。根管技術主要是將患者根管當中存在的感染物清理干凈,然后進行根管系統(tǒng)的有效填充,防止患牙再次發(fā)生感染。但是,由于患者之間存在差異性,再加上患牙也會因為年齡、形狀等方面的差異性,使得根管系統(tǒng)本身較為復雜,而傳統(tǒng)根管技術依賴X線片診斷檢查,后期通過經驗、手感來進行根管預備的判斷,本身在穩(wěn)定性、質量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容易發(fā)生欠填、超填的現象,患者治療后疼痛情況也相對較為嚴重,預后情況不夠理想。
顯微根管技術能夠針對根管進行全面的觀察,了解根管位置的細微結構情況,通過直視掌握術區(qū)情況,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手術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同時能夠大幅提升手術的效率,恰填率也得以顯著提升[2]。與此同時,顯微根管技術還能夠防止根管內短針、根管壁側穿孔等各種問題的發(fā)生,能夠全面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術后疼痛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恰填率高于對照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充分肯定了顯微根管技術治療牙髓病變的臨床治療效果,可以作為臨床首選方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坤.根管顯微技術聯合超聲技術在牙體牙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0,27(27):122-124.
[2]徐軍義.顯微根管治療技術聯合超聲技術在不可逆性牙髓炎治療中的療效及術后疼痛程度評價[J].當代醫(yī)學,2020,26(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