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煉晨
每年春季進入三四月份,天氣變化無常,驟然降溫會出現(xiàn)“倒春寒”現(xiàn)象,一旦發(fā)生“倒春寒”,受低溫冷害影響,室內外作物就會造成凍害和冷害。近些年,“倒春寒”不僅出現(xiàn)在我國北方,南方也頻頻出現(xiàn)。為了讓大家對“倒春寒”有更多了解,近日,記者采訪了青島農業(yè)大學客座教授張立寧。
《中國農資》“倒春寒”形成原因有哪些?為什么“倒春寒”對農作物的危害防不勝防?
張立寧:“倒春寒”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初春前期氣溫回升較快,春季后期氣溫又比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xiàn)象。在一年四季中,春季的氣溫、氣流、氣壓等氣象要素變化無常,可能出現(xiàn)突然降溫天氣,影響作物正常生長,即所謂的“倒春寒”?!暗勾汉卑l(fā)生時,可使室內外蔬菜、果樹,尤其是桃樹、大櫻桃、梨樹、杏樹遭受難以挽回的損失,所以應該引起農戶的高度重視。
尤其在北方,“倒春寒”幾乎是十年九寒,農戶都知道“倒春寒”的危害,為什么每年還是防不勝防?首先,有些農戶抱有僥幸心理,沒有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其次,大多數人對“倒春寒”的溫度界定不了解,很多農戶對凍害和冷害缺乏理論上的認識,認為0℃以下才能出現(xiàn)“倒春寒”,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
另外,“倒春寒”的危害程度不僅與氣溫有關,還與降溫持續(xù)的時間和升溫的速度有很大關系,果樹遭受“倒春寒”危害的程度,還與果農的田間管理和施肥、澆水習慣有關。
《中國農資》怎樣區(qū)分凍害和冷害?它們分別會對農作物造成哪些影響和危害?
張立寧:凍害在我國南方和北方均有發(fā)生,尤其在西北、東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江準地區(qū)的冬季、早春尤為嚴重。溫度下降到什么程度能夠引起凍害因植物種類、器官、發(fā)育期和生理狀態(tài)不同而異,耐寒蔬菜如大白菜,幼苗可耐短期-3℃的低溫。一般來說,植物遭受冷害的程度除與降溫幅度有關外,還與降溫持續(xù)時間、化凍速度等有關,降溫幅度大,結冰時間長,化凍速度快,植物受害嚴重,如果緩慢結冰與緩慢化凍,植物受害較輕。植物受凍后,細胞失去膨壓,組織疲軟,葉片猶如燙傷,葉色變褐,最終干枯死亡。
冷害是指0℃以上低溫對植物的傷害。一些冷敏感植物,如黃瓜、番茄、甜椒等對低溫很敏感,當溫度下降到0℃-10℃,植物就會受害。冷害本質上是低溫對植物體造成的生理損傷。引起冷害的溫度一般為0℃-15℃,由此可見,提前預防“倒春寒”就要抓住15℃以上,在作物沒有發(fā)生冷害時就要開始提前預防。低溫冷害對植物體造成損傷的直接表現(xiàn)是生長速度變慢、葉片變色,有時葉片呈水漬狀或果實上出現(xiàn)斑點,這些生理受損組織往往易受病菌的侵染或造成局部壞死。冷害引起葉片水漬狀的原因是低溫引起細胞膜系半透性損傷,導致細胞質外滲的結果。
《中國農資》冷害按其對作物的危害特點可分為幾種類型?
張立寧:冷害可分為三種類型:直接傷害、間接傷害和次生傷害。直接傷害是短時間內發(fā)生的,傷害出現(xiàn)較快,難以用代謝失調解釋,主要特征是質膜透性增大導致細胞內含物向外滲漏。間接傷害是由緩慢降溫引起的,低溫脅迫可持續(xù)幾天乃至幾周,主要特征是代謝失調。次生傷害是某一器官因低溫脅迫而導致其生理功能減弱或喪失而引起的傷害,如根系經低溫傷害以后,吸水能力減弱,補償不了蒸騰失水,使植物的某些枝條干枯甚至整株枯死。
除天氣降溫因素外,果樹春季遭受“倒春寒”的危害程度往往還與果農的栽培習慣和施肥習慣有關,長期不施有機肥,土壤透氣性差,不抗凍。長期淺施肥,或過多使用沖施肥,致使根系上浮,樹體不抗凍,采用大水漫灌,偏施氮肥,造成枝條徒長,土壤透氣性差,根系發(fā)育不良,一般遭受的凍害更為嚴重,還有土壤耕層淺,根系淺,也是凍害加重的一個原因。
《中國農資》預防“倒春寒”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張立寧:預防“倒春寒”,首先要關注當地的天氣預報,在降溫到15℃時,應及時噴施雞血蛋白酶1:150 倍液,增強作物免疫力,提高作物抗凍能力。雞血蛋白酶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噴灑到植物體后,可保護植物體,使植物體只有在更低的溫度下才能結冰,因而一般的低溫對植物不會構成很大的傷害。同時,雞血蛋白酶又含有較多的脯氨酸,脯氨酸可以較好地維護植物細胞膜的穩(wěn)定性,即使作物受到輕微的凍害,也不會使細胞膜受到破壞,因而大大增強了植物的抗寒能力。
其次,果樹在寒流到來之前,提前澆一遍水,有利于避免花期遭受凍害。發(fā)生降溫天氣,選擇在果園的上風口燃放煙霧,也有一定的抗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