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要:每個人的學生時代基本上都是在班集體中渡過的,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是教師和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形式,班級管理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班主任要講究工作方法,努力把班級建設成溫馨的家園。
關鍵字:班級管理;策略;教育觀念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中明確提出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班主任作為學生發(fā)展的最直接的影響者,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職責,為此,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要努力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班主任作為班級的建設者、設計者和組織者,應當承擔起組織好、建設好班級的重要任務,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進而促進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為了更好地建設好班級、有效地管理好班級,班主任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領導者的身份,從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課堂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而小學負責人需要清楚地了解這一點。如果小學生與班主任的關系很緊密,許多領導管理措施就很難順利執(zhí)行,但是如果班主任與小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小學生將樂于接受班主任指導,以使課堂管理順利進行。因此,在特定的管理過程中,小學班主任可以加強與學生各個方面的溝通,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特別是,在正常的教學和管理過程中,一方面,班主任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機械灌輸模式,將討論和交流的形式,基于問題的討論等形式引入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敬業(yè)精神,對他們欽佩, 并愿意聽取教師的意見。另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例如,可以組織某些活動,拔河比賽和短途旅行。在活動中,班主任可以與學生保持緊密聯(lián)系,這樣當可以深入研究每個學生時,小學生也會對自己有深刻的了解,從而拉近了距離。通過上述溝通方式,班主任可以與小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可以有效地管理他們。
二、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
小學教育對人的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這要求小學班主任一定要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堅決摒棄愛優(yōu)厭差、填鴨式教育等錯誤的教育觀念:小學生處于成長的初期,其成長有多個階段且成長較快,所以作為小學班主任應該認真了解小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身心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適合的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等,充分發(fā)揮班主任的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要平等地對待每個小學生,不能因為某個小學生特別調皮,或者學習成績特別差就放棄該學生,讓其自生自滅,應該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積極鼓勵成績差的學生,讓他們融入到班集體中,感受班集體的溫暖,感受到班主任并沒有放棄拋棄他們,讓他們重拾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同時,班主任在面對這樣迅速成長,自制能力較差的小學生時,在學生們發(fā)生摩擦口角時,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不能因為學生家庭背景、學習成績、平時表現等盲目的下定論,應該多方聽取其他同學反映的情況,調查出事實的真相,耐心教育,公平對待,不能在小學生的心里留下任何陰影。
三、讓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
班集體學生是班集體的主人班主任是班集體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因此,班主任應充分抓住每次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己。例如:我校組織了一次“勞動最光榮”的活動。本次活動是響應共青團委的號召,讓全校學生都能熱愛勞動、享受勞動所帶來的快樂。針對這次活動,作為班主任,我首先在班級開了一個小小的“動員會”。會上,我給大家講了勞動的意義、帶來的樂趣和成果。接著,把表達的機會讓給了學生,讓他們暢所欲言,說說自己能做哪些勞動,能為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社會做些什么。這時候學生各抒己見,紛紛表達了自己對勞動的認識,對本次活動的態(tài)度以及愿望。有了這種愿望,學生必然主動投入到活動中,爭當校園勞動小標兵。每個學生都是班集體不可缺少的一員,學生和班集體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為此,班主任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個性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集體活動,建設一個充滿活力的班集體。
四、抓好班干部隊伍建設
班干部在班級建設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級的管理離不開班干部,班干部通常都是學生群體中的優(yōu)秀者,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對學生具有啟示作用,為此,班主任要抓好班干部隊伍的建設工作,組建一支優(yōu)秀的班干部隊伍,使之有效發(fā)揮其帶頭作用并高效地履行其管理職責。在班干部的組織中,班主任要明確班干部的職責,強化其模范作用和服務意識,并不斷地提高班干部的執(zhí)行力。在班級的管理中,盡可能多地發(fā)揮班干部的作用,由班干部向班級同學征求意見,注意關注每位學生的需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主地參與班級管理,共同為班級建設努力。
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并不是教師的獨舞,而是以班干部為核心,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各自的位置,共同參與到班級的建設中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扮演好服務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要讓學生自主地管理班級,樹立學生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要讓班干部帶頭管理班級,帶動每位學生參與到班級的管理過程中,使學生明白自己才是班級的主人。在遇到問題時,要讓學生發(fā)揮聰明才智,共同討論,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并不是完全地放手不管,完全由班干部組織班級管理,而是要在信任班干部、給予其自主管理權力的同時能夠正確引導,發(fā)現其閃光點要給予及時地表揚、鼓勵,如果發(fā)現班干部在管理班級過程中有不當之處,也要及時地糾正,指出其不足,并啟發(fā)班干部找到正確的管理方式。
如何管理小學班級,這是一個在長期實踐中不斷改進才能逐漸完善的過程,班主任要明確自身在班級中的定位,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充分扮演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這一角色。班主任作為整個班集體的負責人,絕對不是學校決定的執(zhí)行者,更不是學校意志的傳遞者,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與學校充分交流,取得學校的支持,同時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管理意識,充分吸收學生的意見,在教師,家長,學校的多方努力下,共同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提亞春.簡論小學班主任的管理藝術[J].現代閱讀,2012,(09):82.
[2]楊春波.論小學班主任管理中和學生關系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