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燕
孩子的學習從來就不是只靠智商就能搞定的事,孩子如果沒有從小養(yǎng)成勤奮的學習習慣,雙手和大腦會越來越懶。孩子成績欠佳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懶。
帶孩子測智商,容易對孩子的自我認知造成負面影響,一定要慎重
小谷今年10歲,是一名四年級男生。最近半年間,他被媽媽帶去做了三次智商測試,每次拿到結(jié)果,媽媽總是一臉詫異:“咦,這不挺正常的嗎?”好像小谷智商正常是件奇怪的事。
小谷的媽媽鄭女士告訴我,小谷剛上小學一年級時,考試總拿三百(數(shù)學、語文、英語都滿分),上二年級時雖然滿分不多見了,但仍是班里的學習尖子??墒亲詮纳肴昙墸」鹊某煽兡涿畹叵禄?,考試總是在不該丟分的題目上丟分。老師私下給她看過班里的成績排名,小谷是第42名,已經(jīng)是落后學生了。
“我懷疑這孩子智商有問題,于是帶他測智商,結(jié)果卻一切正常?!编嵟康哪樕蠈憹M了焦慮,“我不明白,小學三四年級的知識有什么難懂的?考試丟分肯定是不夠聰明嘛!所以我?guī)ジ鼨嗤尼t(yī)院測智商。我不是想證明自己的兒子笨,只是想知道他為什么成績上不去?!?/p>
溝通中我了解到,鄭女士是名牌大學的畢業(yè)生,生下小谷后就做了全職媽媽,全心全意帶小谷。她沒有經(jīng)濟收入,全靠丈夫養(yǎng)家,所以把小谷的學習成績看得很重,認為小谷成績不佳就是自己失職。
我問:“如果小谷的智商不高,學習成績不佳就是基因問題,尤其可能是父親的基因問題,您就可以推卸責任了,是嗎?”
鄭女士臉紅了,低頭不語,算是默認了。
我告訴她,帶孩子測智商,容易對孩子的自我認知造成負面影響,一定要慎重。小谷反復被測智商,而且與自己成績欠佳掛鉤兒,已經(jīng)使他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必須馬上停止此類行為。既然醫(yī)院已經(jīng)出具了小谷智商正常的結(jié)果,那就要從別的方面查找原因。
鄭女士告訴我,小谷在生活中挺聰明的,玩手機游戲無師自通,許多小朋友向他請教攻略,但是一說做作業(yè)他就唉聲嘆氣,能拖就拖。
我問:“小谷在家做家務嗎?”
鄭女士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答非所問:“我是全職媽媽呀!”意思是小谷有伺候他的人,自然什么家務都不需要做。
我再問:“小谷在家做作業(yè)時,是不是經(jīng)常向你求助?”
鄭女士得意地笑了一下:“當然,我上學的時候可是響當當?shù)膶W霸,可以給他做全科輔導?!?/p>
我接著問:“如果你不在家,小谷遇到難題怎么辦?給你打電話求助還是等你回來再說?”
鄭女士輕輕拍了一下桌子,氣不打一處來:“上次放寒假,我回娘家照顧生病的媽媽,小谷跟爸爸去爺爺奶奶家過春節(jié)。等我初六那天趕過去與他們會合,發(fā)現(xiàn)小谷的寒假作業(yè)居然大半沒做。我問他怎么回事,他說不會做,等我給他輔導。你說氣人不氣人?”
學習,孩子是主角,家長是配角,家長的過度干預會讓角色顛倒
通過與小谷的交流,我很快摸清了他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同時找到了他學習成績欠佳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懶。
一方面是行為上懶散:學習不愿動筆,作業(yè)總是拖到最后一刻;沉迷能獲得短期快感的游戲,早早地選擇輕松舒適的學習方式。
另一方面是思維上的惰性:只愿做簡單的題目,不愿思考難題;上課機械地記筆記,其實沒有認真聽講;學習遇到枯燥的內(nèi)容就逃避。
鄭女士問:“他的惰性是從哪里來的呢?”
我直言不諱地告訴她,孩子在學習上懶散,是家長過度干預造成的。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yè)時,常常陷入一個誤區(qū):唯恐孩子不明白,唯恐孩子出現(xiàn)哪怕一點差錯,看到孩子寫錯了一個字就馬上指出來,讓孩子改正,看到孩子看不懂題目,直接告訴孩子解題思路。
家長這樣輔導孩子副作用明顯:孩子不肯獨立思考,遇到問題馬上求助,依賴性越來越強。結(jié)果是,家長不催,孩子就不動手寫作業(yè);家長不檢查,作業(yè)的錯誤率就飆升;家長不輔導,孩子就把難題空著……可想而知,到了考場上,失去了家長的輔導,孩子自然束手無策。
我說:“學習,孩子是主角,家長是配角,家長的過度干預會讓角色顛倒,無形中破壞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讓他在學習上過度依賴你?!?/p>
鄭女士難過起來:“我辛辛苦苦地輔導小谷,怎么反倒害了他?難道當甩手掌柜才對嗎?”
我說:“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輔導孩子學習也是這個道理。家長的過度干預,讓孩子覺得學習不是自己的事,學習也不愿意動腦,一旦脫離了家長,學習的能動性就特別低。你對小谷的輔導方法需要改進?!?/p>
鄭女士問:“同樣是我輔導,為什么小谷的成績在一二年級好,現(xiàn)在卻不好呢?”
我告訴她,低年級知識簡單,需要記憶和融會貫通的東西較少,孩子即使上課不專心聽講,只要課后家長輔導一番,考試成績?nèi)阅苓^得去。但到了三年級,課堂知識點較多,對邏輯思維的要求更高,需要理解和思維發(fā)散,如果閱讀理解能力跟不上,成績就很難上去。這時,孩子會進入一個學習上的分水嶺,俗稱“三年級現(xiàn)象”。
我解釋道:“積極思考是一種無形的勤奮,甚至比外在的勤奮更重要。大腦也是會“用進廢退”的,越思考,孩子大腦會越靈活,懶得思考的孩子,等到了高年級,落下的學習內(nèi)容會越來越多,與優(yōu)等生的差距也會慢慢拉大。小谷目前就是這種狀態(tài)。”
小學階段孩子之間的成績差距,往往是習慣的差異
鄭女士問:“怎樣才能讓小谷主動、勤奮起來呢?”
我告訴她,小學階段孩子之間的成績差距,往往是習慣的差異。避免“積懶成笨”,就要從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針對小谷的具體情況,我對鄭女士提出以下建議:
1.做題要反復練習,以提高熟練度。研究顯示,對小學生來說,一道題目反復接觸6次以上,并且每次都開動腦筋思考,才會熟悉并產(chǎn)生記憶。
2.狠抓基礎,以徹底理解概念。考試丟分,很有可能是孩子基礎概念模糊,狠抓基礎的方法就是試著去講解題目,在講解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漏洞。
3.一絲不茍,以避免粗心之過。有的孩子做題不打草稿、跳過步驟,不但容易出錯,還會導致丟失步驟分。因此,平時做作業(yè)時要養(yǎng)成一絲不茍的習慣,做數(shù)學題要工工整整地演算,事后檢查時也方便核對。寫作文時要先打草稿,然后再謄寫,不失卷面分。
4.反復檢查,以提高正確率。做完每道題都要反復檢查,以提高準確率,同時還要建立錯題集。也可以給自己制訂訓練計劃,每次考試后都要認真分析錯誤原因,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