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俊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之中,有許多的藝術形式值得我們大書特書,紫砂作為陶瓷的一部分,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相比,其歷史還是比較短暫的,但是卻作為一種特別的存在,非常的實用,具有其他藝術無法比擬的功能和作用,而蘊含在其中的藝術審美,也因為許多書法、繪畫等等陶刻裝飾而備受矚目。宜興的紫砂藝人并沒有把紫砂封閉在一個小小的空間之內(nèi),而是廣開門路,讓全國的乃至全球的優(yōu)秀藝術家們廣泛地參與到紫砂藝術的設計和創(chuàng)作中來,形成了很好的藝術氛圍,讓我們能夠感受到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紫砂業(yè)態(tài)。紫砂陶刻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和氛圍之中得到了不斷的傳承和發(fā)展,除了為紫砂器錦上添花之外,更多的是表達了創(chuàng)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帶給我們很多的啟迪和心靈的共鳴。
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六角高蓮》采用了方器的形態(tài)來演繹紫砂藝術的無限魅力,再結(jié)合陶刻的裝飾,令人觀之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此壺壺身六面鑲接而成,但是并不是橫平豎直的那種立面,而是比較的圓融,過渡非常自然,把方圓結(jié)合、方中寓圓、剛?cè)嵯酀奶攸c展示得淋漓盡致。同時,此壺壺身也比較的高挺,壺底平整,端莊穩(wěn)重;壺嘴彎流,出水非常爽利;與之遙相呼應的壺把耳廓形態(tài),端握舒適;壺蓋六角和壺口相契合,嚴絲合縫,氣密性良好,上面點綴的蓮心壺鈕,恰如其分地展示出其中的奧妙之所在。此壺壺身的陶刻裝飾采用了竹、石、鳥三種元素組合而成,非常具有人文氣息,從瘦、漏、透、皺的太湖石,到宛如迎風搖曳的竹子,還有上面生機勃勃的小鳥,都流露出創(chuàng)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理想。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作品《六角高蓮壺》,作者主要想表現(xiàn)的就是陶刻內(nèi)容。形態(tài)方面,六方的設計制作本身已經(jīng)具有很高的難度,不需要再去證明什么,而陶刻的裝飾則層次豐富,疏密有間,布局合理,讓我們在欣賞把玩此壺的過程之中,可以欣賞到其中的陶刻之美和蘊含其中的人文雅韻。
竹石之樂,在江南文化之中是非常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边@首千古名句是清代著名文人、“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所作,描寫的是竹子從山石之間直上云霄,贊美竹子那頑強而又執(zhí)著的品質(zhì),具有廣泛的影響力,竹子也受到了人們的愛戴,不僅僅是山前屋后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更是人們在自家的院子或者紫砂藝人的工作室之中很好的裝飾。同時,太湖石也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太湖石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觀賞奇石,在古代就非常受到重視,擺放在園林之中,充分地凸顯出主人的藝術審美。太湖石又稱“玲瓏石”,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褶皺的層次感、透中觀景的雅趣,還有那種仙風道骨的瘦、可以滴水的漏等等可玩的元素。竹子和太湖石的組合,是文人清供最為喜歡的題材,再加上小鳥的靈動,呈現(xiàn)出一片生機勃勃、動靜相宜的氛圍,讓人徜徉其中,美不勝收。這件作品《六角高蓮》從形態(tài)上來看,蓮花抽象的演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禪意,再加上陶刻裝飾,把石的通透、竹的堅韌和小鳥的生動融合在一副畫面之中,和諧自然,不落熟套,讓我們感受到其中濃郁的人文雅韻,這樣的一件紫砂藝術作品,無論是在茶座之上供朋友們品茶論道,還是陳列起來欣賞收藏,都是很好的選擇。
結(jié)語:當我們談論紫砂的時候,一般都是關注于本身的形態(tài),對于上面的陶刻裝飾關注得比較少,其實隨著紫砂藝術的發(fā)展和豐富,紫砂陶刻已經(jīng)成為了非常重要的紫砂文化組成部分,讓紫砂從簡單的實用器升華成為了一種精神的寄托和生活的向往,我們在紫砂陶刻之中可以看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人的生活狀態(tài),啟迪我們更好地面對未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