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摘要:傳統(tǒng)廣播與社交的關系演進中,在凸顯時間即時性與儀式感的“內嵌”關系上,廣播內容可以實現社交元素的嵌入,如傳統(tǒng)點歌交友、話題互動、婚戀相親等。到了“外嵌”關系上,廣播與社交媒體進行連接,強調空間上的覆蓋與可得。未來,廣播與社交將繼續(xù)深度“互嵌”,并通過跨媒介聯(lián)動帶來聲音社交的更多可能。此外,在廣播發(fā)展過程中,積極擁抱互聯(lián)網社交思維和新媒介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廣播需以社交為“切口”,從內容嵌入到渠道嵌入再到日常生活場景嵌入,搭建具有聚合力和強大傳播力的社交平臺,不斷夯實自身媒體地位。
關鍵詞:廣播 社交 互嵌
從廣播聽眾到廣播用戶,從廣播節(jié)目傳播到廣播產品服務,在互聯(lián)網時代,每種成功的媒體產品都會有社交基因的深度植入,通過個體的主動傳播、連接與生產,實現社群發(fā)展與社交需求的滿足。作為當前積極擁抱互聯(lián)網社交思維的媒介形式,廣播與社交的互嵌路徑值得被關注。
社交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尋求認可的本能延伸,情感的傳遞和交流,是信息互通的需要,是獲取親和力的需要,更是歸屬與愛的需要。廣播依托聲音的傳真性在表達情感、傳遞氛圍、促進理解等方面有著良好的效果,其移動性和“非排他性”也使得廣播在受眾伴隨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而這些聽覺特征也使得廣播與社交的互融成為可能。
1.時間偏向的社交儀式。在智能手機尚未普及的年代,廣播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著一代人的青春記憶與社交儀式。廣播中以征友點歌、婚戀交友為主題的社交節(jié)目,滿足了人們對媒介的可得和對社交儀式的渴望。在固定的時間打進廣播直播間熱線、給節(jié)目組發(fā)送一條短信、給好友點播一首特別的歌曲、留下自己的征友信息期待反饋、認真聆聽相親嘉賓的訪談資料……廣播塑造了社交的儀式,在時間象限里給予了聽眾最直接、真誠、流動的情感交流方式。當前,廣播化的社交方式依然具有活力?,F代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年輕人的社交圈窄、婚姻延后擠壓累積現象越發(fā)明顯。作為非視覺媒介,廣播擁有相對私密的情感感知通道,為以婚戀交友、興趣話題互動為主體的節(jié)目提供了較好的生存土壤。
2.地域性的情感連接。傳統(tǒng)廣播的頻率資源是有限且相互干擾的,廣播在發(fā)展過程中受到地域劃分的影響,導致其在特定的調頻波段和特定的區(qū)域范圍內才能實現收聽,尤其是在社交網絡不發(fā)達的年代,這種地域性的限制恰好給了廣播化社交很好的發(fā)展空間。廣播的移動特性和區(qū)域特征更符合社交基礎,因此,廣播與本地聽眾互動頻次更高、互動效果更好,尤其是在交友相親類節(jié)目中,地域性強的特征使本地聽眾參與這類社交節(jié)目的意愿更強、積極性更高。比如,河北新聞廣播的《有緣天空》尤為強調服務的區(qū)域性和公益性,通過節(jié)目內容和相關服務著力提高本地聽眾忠誠度和參與度。
3.廣播化社交的優(yōu)勢。在信息特征方面,廣播化社交與電視化社交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首先,電視的屏幕化特征使社交更“具象”,也更“人設化”,屏幕的圍觀是以隱私的犧牲為代價的,而以聲音為介質的社交則相對含蓄、冷靜、走心,作為交往的第一步——初識與印象構成,廣播有著臺階式的功能,隱私保護帶來情感相對真實,伴隨可得性高更有助于融入社交生活。其次,電視和廣播在節(jié)目制作方式、成本控制、難易程度、互動門檻上有很大差異,廣播的媒介使用感和參與感相對更強,而電視長久以來為人“詬病”的“容器人”則表明其在社交表現上動力不足。
廣播與社交媒體在社交方式上也有區(qū)別。社交媒體在互動機制、信息渠道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然而其社交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匹配度存在爭議,網絡用戶虛擬性、用戶素質參差不齊、資本的過度經濟理性使得社交信息真假難辨,如虛假信息欺騙、詐騙、隱私泄露等問題頻出。因此,廣播借助其良好的信賴度、專業(yè)水平及行業(yè)公信力和傳播規(guī)范等優(yōu)勢,能有效滿足受眾通過媒介進行社交的需求。
數字化的媒介環(huán)境正快速向以社交媒體為核心的局面轉變。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新興網絡社交平臺和信息傳播平臺的崛起,廣播的發(fā)展也不可避免地卷入社交化趨勢中,社會化網絡的“微鏈式傳播”給“喇叭式”的傳統(tǒng)廣播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參考路徑。廣播外嵌于社交媒體,是基于社交網絡的傳播格局改變,這種融合與嫁接是廣播在發(fā)展過程中對自身的重構和升級。
1.空間偏向的社交媒體連接。高強度的工作生活節(jié)奏導致人們獲取信息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主要流量陣地也已經轉移到了各類社交媒體和線上載體中。廣播借助社交媒體,從一對多的大眾傳播模式轉變?yōu)辄c對點的精確傳播、點對面的社群傳播、多點對多點的復合社交趨勢,從人內、人際、組織等多維度進行傳播渠道的打通。廣播在移動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會面臨兩個選擇:生產內容或是做渠道與平臺。從內容創(chuàng)新角度出發(fā),與社交媒體連接,將會開發(fā)出更多融合類的社交節(jié)目,帶來新的傳播價值和盈利增長點;從渠道或平臺的角度出發(fā),基于社交媒體垂直領域的開發(fā)、語音智能技術的應用,也許會給傳統(tǒng)廣播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推動了人們收聽方式的改變,人們越來越多通過新的終端與接入方式來收聽廣播,由“你播我聽”的傳統(tǒng)私人化收聽方式轉變?yōu)楦呋有缘纳鐣章牱绞?。通過嵌入社交媒體,廣播的次級傳播價值將得到充分利用。
2.嵌入社交媒體的意義與實踐。社交媒體時代,數字廣播的技術賦能使廣播在精準、智能、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上存在更多可能,社交媒體在促進共享與相互支持上能給傳統(tǒng)廣播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因此,廣播的發(fā)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從社交媒體的邏輯。
近年來,國內廣播媒體紛紛向新媒體轉型,加強基于社交網絡的傳播體系建設,從而擴大廣播的話語空間。傳統(tǒng)廣播媒體在推動廣播與社交媒體的融合方面也做出了積極嘗試,如嵌入微博的“微電臺”,又如江蘇廣播電臺“微啵云”、河北廣播電臺《992大家?guī)汀返然谑謾C移動媒體的廣播類APP。此外,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廣播中心做了更深度的嘗試,把傳統(tǒng)廣播和互聯(lián)網社區(qū)結合起來,開發(fā)了主打移動社交的音頻產品“阿基米德”?!鞍⒒椎隆币延?000余個廣播節(jié)目專屬社區(qū),很多人會來這一平臺自主表達并結交好友,“聽眾”完成了向“用戶”的過渡,社群傳播價值凸顯,社交模式初現。
3.社交化廣播傳播的實現路徑。廣播在社交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本質是與受眾關系的重構,社交作為一種個性化服務內容必將成為廣播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提高受眾黏性的新切口。
在社交元素上,基于位置的服務與用戶生產內容的形式相結合,可進一步增強服務性與交流感。以切片式話題和基于深度垂直興趣建立黏合性強的互動社區(qū),切準聽眾的社交心理需求,做用戶情感的維系者。比如,中央電臺的《為愛向前沖》通過真實精準的交友資訊來提高競爭力,傳遞正確婚戀交友價值觀,打造立體多元的交友平臺并實現了相親交友類節(jié)目的品牌化運營。
在社交渠道上,進一步開發(fā)基于移動社交環(huán)境的手機廣播系統(tǒng)、加強與已有社交媒體平臺的深度合作,定制社交,聚合信息,建立高度社交特征的廣播直播社區(qū)。目前,傳統(tǒng)廣播通過立體傳播集群的打造,在各社交媒體平臺上開設賬號,進行“眾包”傳播,線上線下并非相對獨立,而是相互勾連,各具平臺特色,在最大程度上實現與用戶的社會交往與情感互聯(lián)。如河北新聞廣播推出的《有緣天空》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渠道優(yōu)勢和媒介特征,將“微信社群與廣播節(jié)目、線下活動等構成了一個流量的閉環(huán)路徑”,使節(jié)目在傳播效果、服務能力、品牌影響力和經濟效益上均有很大突破。
在社交產品上,創(chuàng)新節(jié)目內容與呈現方式,構建具有鮮明社交媒體烙印的產品風格,積極進行社會化廣播產品實踐。例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主播朋友圈”,形式與內容十分接地氣,整個“朋友圈”雖然是虛構的,但其中內容都來自中國之聲記者在兩會報道上傳回的素材。第一期《朋友圈》在形式上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呈現出鮮明的社交風格。第二期則加入記者語音聊天、節(jié)目訪談視頻、會場探秘、記者連線等形式。第三期植入主播申請加你好友這一鮮明的社交元素。第四期把朋友圈的控制權交給用戶,網友可自主滾動點擊查看朋友圈內容。此外,加強傳統(tǒng)廣播與網絡電臺的融合發(fā)展,將原有節(jié)目進行打包與分發(fā),根據平臺特點嘗試多樣化的符合社交媒體邏輯的產品。例如,北京廣播電視臺將所有頻率節(jié)目整合而來組建“北廣菠蘿臺”,為受眾提供一個可移動、能下載、準定制、多互動的社交平臺。青島音樂體育廣播《915全城熱戀》在原有廣播節(jié)目的資源優(yōu)勢基礎上搭建了本地專屬交友平臺,通過會員自薦、人工審核方式、最新約單信息、語音聆聽等板塊,為年輕人精準社交提供服務。
社交媒體的高滲透和擴張方式為廣播帶來了新的機遇。對于廣播媒體而言,廣播與社交媒體的相互嵌入使其深度參與用戶生活實踐場景中,充分發(fā)揮“玩廣播”“用廣播”的社交體驗,這一轉變意味著“可聽、可用、可互動”的廣播化社交和社交化廣播的“強關系”傳播正成為媒體融合發(fā)展的又一趨勢。
1.廣播嵌入生活社交場景?!耙苿踊ヂ?lián)網時代爭奪的是場景”,美國學者羅伯特·斯考伯和謝爾·伊斯雷爾曾預言互聯(lián)網將進入場景時代。人與人的社交構成了場景最基本的單元節(jié)點,社交媒體是構成場景以及場景運行的重要業(yè)務組件。
一方面,社交媒體為社交化廣播的發(fā)展提供了入口,廣播在外嵌社交媒體后獲得賬號與渠道,或獨立實現,或聚攏在一個大賬號下。將廣播嵌入個人生活、工作及消費等場景,實現傳播內容從固定化場景向旅行、購物、學習、就餐等不同移動場景的轉變,將用戶的媒介接觸習慣與社交生活等場景緊密關聯(lián),為音頻的社交圈建立提供契機。另一方面,“廣播嵌入它所處的社會網絡中,構成社會網絡的一個節(jié)點”,廣播與社交場景的相互嵌入某種程度上是與聽眾關系的革新與重構。基于社交情景下的個性化傳播和服務,將有助于廣播自主搭建個性化的場景,以社交服務體驗為核心,以創(chuàng)造社群交往活躍度為傳播情景。因此,廣播嵌入社交生活場景,將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平臺特征,以用戶社交需求生產內容,從而成為重要的信息交流和傳播平臺。
2.跨媒介聯(lián)動帶來聲音社交的更多可能。聽覺市場不斷被切割,聽覺需求和用戶習慣被不斷挖掘與重塑。用戶對聲音元素的重視與偏好也為聲音的跨媒介發(fā)展帶來了契機??缑浇榈拈_放式合作生產,打通不同媒介之間的壁壘,加強與高水平跨媒介節(jié)目資源之間的融合,將有助于廣播在內容上創(chuàng)新社交關系。如積極拓展與電視臺聲音節(jié)目融合,湖南衛(wèi)視與聲音品牌“凱叔講故事”間的互動模式值得參考。與音樂提供商、網絡廣播電臺等聲音平臺,打造“聲計劃”“聲入人心”等選拔活動,為廣播節(jié)目主持人、廣播劇配音、廣告配音等儲備力量。與“科大訊飛”等智能語音提供商開展深度合作,為廣播的場景化社交發(fā)展助力。
3.新技術發(fā)展中的未來廣播與社交。廣播與人的互動,看似是爭取用戶,實則是建立關系?;凇皬婈P系”下的廣播與社交,可以依托技術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社會化傳播的思維,深化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吸納用戶主動靠近。如物聯(lián)網將給廣播在場景社交中提供更多可能性,智能穿戴設備、語音搜索技術等會將廣播這一聲音媒介的伴隨特質、移動特征、解放視覺禁錮等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揮。
社交媒體與移動設備、傳感器、大數據及定位系統(tǒng)等技術能促使廣播內容的優(yōu)化,無論是信息廣度還是個性化深度,社交媒體都會成為場景時代的內容源泉。從用戶的社交需求出發(fā),在技術的幫助下,未來廣播可以理解“你是誰,和誰在一起,你們在做什么,接下來可能會存在的場景”。小到店鋪櫥柜窗里的折扣信息,大到對路況險情的警告,廣播更“懂”用戶,更能走進用戶的生活場景,與用戶建立“強連接”和“強關系”,從而實現社交增值。因此,跳出“媒介中心主義”思維,以用戶需求為催生力量,以用戶場景為開發(fā)導向,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聽眾收聽習慣、媒介使用習慣進行合理處理與分析,從而實現人本化的社交場景嵌入。
作者系湖北工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本文系湖北工程學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大學生手機媒體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52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徐志斌.社交紅利[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3.
[2]張卉.社交媒體視域下電視媒體的發(fā)展研究[J].出版廣角,2020(04).
[3]趙作為.新媒體時代婚戀交友類廣播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分析——以河北新聞廣播《有緣天空》為例[J].傳媒,2016(24).
[4]彭蘭.場景:移動時代媒體的新要素[J].新聞記者,2015(03).
[5]麥尚文.“關系”編織與傳媒聚合發(fā)展——社會嵌入視野中的傳媒產業(yè)本質詮釋[J].國際新聞界,2010(01).
【編輯:朱垚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