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綠林
(金川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醫(yī)院骨科 甘肅金昌 737100)
在骨科常見并發(fā)癥類型中,深靜脈血栓十分常見,一般發(fā)生在股骨骨折術后,若處理不及時,易出現(xiàn)較多不良后果,比如腦栓塞、肺栓塞、遠期深靜脈功能不全,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故此,如何預防股骨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為護理關鍵。但研究發(fā)現(xiàn),以往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無法滿足患者護理需求,而通過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其作為一種新型護理理念,在提高護理服務質(zhì)量、改善患者預后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股骨骨折術后對患者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具體內(nèi)容見下文。
此次研究的試驗對象為股骨骨折術后患者,收治時間在2018 年5 月至2020 年10 月,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
納入標準:(1)經(jīng)CT 或X 線確診為股骨骨折;(2)符合手術適應癥;(3)研究前,所有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排除智力障礙;(2)排除處于妊娠期、哺乳期和月經(jīng)期女性;(3)排除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
觀察組年齡30 歲~66 歲,年齡平均值(49.21±1.32)歲,其中男26 例、女14 例。對照組年齡31 歲~66 歲,年齡平均值(49.65±1.87)歲,其中男25 例、女15 例。兩組性別、年齡等各項基本資料的比較中,P>0.05 則提示此次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加強患者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有關疾病相關知識,并加強患者用藥指導,告知其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等。
觀察組采用快速康復護理:
①在實施手術前,加強護理人員有關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知識培訓,并執(zhí)行查漏補缺制度,尋找護理缺陷、改進,并定期考核護理質(zhì)量。
②結(jié)合每位患者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并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有關深靜脈血栓的知識,共同制定護理方案。
③在手術結(jié)束后,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溝通和交流,給予其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比如術后常見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的處理對策等等,并給每位患者發(fā)放健康安全手冊,保證人手一份,使患者能夠解除疑惑,積極配合治療。
④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于術后1 周指導其進行肌肉舒縮運動,并定期更換體位,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jié)背伸跖屈運動,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時;術后2 周指導患者進行屈膝和坐位練習,結(jié)合每位患者骨折具體情況,對屈膝的角度進行合理安排[3],應在90°以內(nèi);術后3~4 周,結(jié)合患者骨折恢復情況,在護理人員或家屬的協(xié)助下用助行器輔助行走,再逐漸獨立行走。在患者住院期間,需結(jié)合患者需求給予其足底靜脈泵、下肢靜脈泵,每日2 次,30min/次。
⑤加強患者疼痛干預,告知其有關多模式鎮(zhèn)痛的概念,并指導患者如何正確緩解疼痛,以轉(zhuǎn)移注意力、播放輕柔音樂等為主,同時病房內(nèi)減少人員走動和探視,必要情況下給予其鎮(zhèn)痛泵和止痛藥止痛[4]。
比較2 組護理效果、術后不同時間段FIM 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
采用功能獨立性評價量表[5]評估兩組術前、術后2 周、術后1 個月、術后3 個月康復情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認知功能、運動功能,總分分別為35 分、126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獨立性越強。
觀察組住院時間(5.25±1.02)d 短于對照組,疼痛評分(2.25±1.25)分低于對照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相較于對照組更低,(P<0.05)。如表1。
表1 護理效果的對比
觀察組股骨骨折術后患者術后2 周、術后1 個月、術后3個月FIM 評分分別為63.25±1.52 分、75.52±1.45 分、92.63±1.45 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
表2 分析不同時間段FIM 評分(,分)
表2 分析不同時間段FIM 評分(,分)
組別 例數(shù)(n) 術前 術后2 周 術后1 個月 術后3 個月觀察組 40 35.21±1.02 63.25±1.52 75.52±1.45 92.63±1.45對照組 40 35.22±1.21 46.21±1.45 62.22±1.41 80.21±1.01 T - 0.040 51.302 41.590 44.452 P - 0.968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3。
表3 分析護理滿意度(n;%)
股骨骨折為臨床常見骨折類型,其主要是由于直接、強大的暴力傷所引起,常見誘因包括機械損傷、高處墜落、汽車撞擊、重物砸傷等,多數(shù)患者在發(fā)生骨折后,易出現(xiàn)下肢活動受限情況,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腫脹,嚴重影響患者日?;顒幽芰6]。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一般以手術方式治療為主,而在手術期間,輔以高滲葡萄糖溶液、抗生素治療,雖然療效顯著,但由于骨折本身可出現(xiàn)感染性損傷和機械性損傷,該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風險,對患者康復十分不利。下肢深靜脈血栓作為骨折常見并發(fā)癥類型,一旦出現(xiàn)血栓脫落現(xiàn)象,易增加肺栓塞風險,威脅患者生命健康[7-8]。在臨床護理中,一般以常規(guī)護理模式為主,雖然能夠滿足護理基本需求,但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臨床對于護理質(zhì)量提出更高要求??焖倏祻妥o理作為臨床新型護理理念,其關注重點在于早期康復和患者本身,在護理過程中,加強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能夠使患者消除負面情緒,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并在術后加強康復鍛煉,能夠提高肌肉強度,同時通過加強疼痛干預,能夠使機體不適感得以減輕,促進患者術后早期康復[9-10]。在本次結(jié)果中,觀察組住院時間(5.25±1.02)d 短于對照組,疼痛評分(2.25±1.25)分低于對照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相較于對照組更低,(P<0.05)。觀察組股骨骨折術后患者術后2 周、術后1 個月、術后3 個月FIM 評分,分別為63.25±1.52分、75.52±1.45 分、92.63±1.45 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快速康復護理能夠促進患者功能早期恢復,并且能夠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利于疾病的轉(zhuǎn)歸。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股骨骨折術后療效顯著,在預防深靜脈血栓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