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也是一個民族文化思想和精神氣質得以源遠流長的根本保障。而教育本身得以生生不息的基石,就是一代代以畢生精力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的偉大教育家和優(yōu)秀人民教師。
2019 年被授予“人民教育家”榮譽稱號的語文特級教師于漪,便是當代教育工作者當之無愧的楷模。即便年屆九十歲的高齡,她仍然密切關注并積極參與語文教學改革工作。201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組織出版了由于漪老師親自主持編寫的《于漪教育視點叢書:滋潤心靈的文化》,該書充分展示了于漪老師六十年教研生涯中在教育理論研究和一線教學實踐方面所形成的珍貴成果,堪稱當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圣經”。
該書雖融匯眾家之言,但大抵是對于漪老師教育思想的深刻貫徹和重新闡釋。因此,在內容和結構上體現出了編者觀點之明確、思路之清晰。例如,在第一部分對于語文教育的文化視野的百家爭鳴中,首先力圖理清語文“ 是什么”這一長久以來眾說紛紜的議題。
其中,《語文:要看古今中外》《語文:關注“人”的生命成長》《語文:要辨真善美丑》分別從語文教學的外延、內涵和追求等不同切入點,闡發(fā)了語文教育的重要意義和真正價值,啟發(fā)讀者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語文教育應是一種“滋潤心靈的文化”?!毒芙^重復自我》貫穿了于漪老師“ 胸中有書,目中有人”的觀點,是我國傳統教育中“ 因材施教”思想在當代教育實踐中的體現和發(fā)展。此外,《力求革故鼎新,保持文化思辨力》《剔除守舊封閉,增強文化內驅力》《立足教育實踐,更新文化認知力》從不同視角論述了教改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旨在喚起更多人對教育改革的關注與共鳴。
第二部分特別注重對課程意識的激發(fā),并對第一部分所論述的教育觀念加以具體化。
比如,《把“人”放在哪里》《一切從學生需求出發(fā)》便將于漪老師“用心教書”“用愛育人”的教育思想直觀而形象地表現出來?!墩Z文教師應該站在哪里》《讓課堂成為生命激蕩的現場》將語文教學的方法研究提升到教育藝術的高度,揭示出良好的教學體驗和課堂效果是通過教育者和學習者雙方共同努力來達成的,因而“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就要尊重學生的情感,理解學生的思想”,由此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真正達到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的理想效果。這些源自諸位優(yōu)秀教師的豐富教學經驗,對于一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師,具有啟發(fā)和指導意義。
綜上可知,全書緊緊圍繞語文教育本質和規(guī)律,對我國語文教育的思想方法和發(fā)展方向展開了富有人文關懷的探討。書中的學術論文都是經過于漪老師嚴格審閱和精心篩選后收錄的,可以說代表了當時我國語文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即便在十年之后的今天,對于身處教育變革大潮之中的一些教師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和借鑒價值。
(常州市東青實驗學校沈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