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1521年-1593年),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天池生、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等,明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戲曲家,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才子”。
徐渭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chuàng)始人、“青藤畫派”鼻祖。擅長畫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等,尤以花卉畫最為出色。在書法文學方面,他書善行草,寫過大量詩文,被譽為“有明一代才人”。他還能操琴,諳音律,且愛戲曲,其所著的《南詞敘錄》是中國第一部關于南戲的理論專著,另有雜劇《四聲猿》《歌代嘯》等傳世,其中《四聲猿》最為著名,被稱為“天地間的一種奇絕文字”。
徐渭主張繪畫應從“寫意”入手,行筆應奔放豪邁,恣意灑脫,如疾風掃落葉,似有不可一世之雄。
“不求似而有余,則予之所深取也”是徐渭的另一個繪畫主張。大意是說,不應拘泥于事物本身的形體,而應用內(nèi)心深處的感覺來畫畫,這樣畫面才會生動,意境才能深遠。他強調(diào)筆墨要能“淋漓雨撥開”,得之自然,不能如“葫蘆依樣”。
“萬物貴取影”,是徐渭對自身繪畫理論的進一步闡釋。古人畫墨竹,一般依照光線下竹子的投影而作。徐渭也如此,他的《畫竹》就是依竹子在陽光照射下產(chǎn)生的陰影畫出的。畫中,他以酣暢淋漓的“涂抹”方式創(chuàng)作出藝術化了的竹子,使畫面生氣勃勃,筆墨靈動豪放。徐渭的畫多為水墨,極少用顏色,逸筆草草,言簡意賅。他用狂放不羈的畫筆,捕捉內(nèi)心深處瞬息萬變的情感,舍去煩瑣的細節(jié),只留下事物的大體輪廓,不求精細唯求“寫意”。
“書畫同源論”可以說是徐渭繪畫主張中的核心。他將詩、文、戲曲和書畫融為一體,把它們視為他抒發(fā)情懷的工具?,F(xiàn)代山水畫家陸儼少也有相似觀點,認為“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作畫”。徐渭在書畫結合方面的表現(xiàn)主要有兩個:一是將自身的書法功力和技法入畫,有的畫甚至是書意多于畫意。二是利用落款,增加畫的內(nèi)容和變化,并以此來增強畫面的氣勢。
徐渭的繪畫主張還有“自出家意”,意思是繪畫時要遵循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和自己的性格,而不要刻意的模仿別人。“自出家意”并不是摒棄前人所有的東西,而是在前人基礎上創(chuàng)新。
徐渭說:“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撥開?!惫P墨淋漓,氣韻爽快,正是徐渭性情奔放、生命力旺盛的寫照。他的畫以守望的姿容,以傲世的風骨,凝成一道曠世的風景。
徐渭的大寫意畫豪放潑辣,尤其是他的荷花圖,水墨淋漓,一揮而就。本期,我們就來學畫一幅大寫意荷花圖。
步驟一:用黃色加花青色顏料調(diào)出綠色顏料。用大筆蘸顏料畫出半邊荷葉。筆尖墨色最濃,用來著荷葉外邊的色;側鋒墨色略淡,用來著葉中的色;筆根墨色最淡,用來著葉心及虛處的色。
步驟二:用同樣方法畫出另一半荷葉。色墨混用時,要注意葉子的墨色的濃淡變化,注意呈現(xiàn)出葉子的立體感。荷葉造型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布局。因花、雜草均是線,所以荷葉可不勾筋,這樣可更好地表現(xiàn)出點線面。
步驟三:在紙的下方用同一方法畫濃墨荷葉,濃墨荷葉使用濃墨繪制,位置、造型可根據(jù)構圖需要安排設計。
步驟四:用小筆在合適的位置畫荷花,荷花造型很多,可在照片及名家荷花圖中選用自己喜愛的造型。蘸墨時,可先用筆蘸淡墨,再用筆尖蘸點濃墨,這樣畫出的線條有虛實變化,墨也會干得快一些,不易滲墨。
步驟五:畫出一組荷花,注意布局和疏密關系,然后以濃墨點花心及畫蓮蓬。
步驟六:觀看整體構圖,在空白處用淡墨補些虛葉及水面苔點,注意要畫得隨意些。如感覺荷葉較平板或畫得太實,可在墨半干前,灑點水在葉上作出特殊效果(墨遇水會自行分化,這就是所謂的水破墨法)。
步驟七:待墨干透后,用黃色點花心,用黃色加三綠色混合出的綠色著蓮蓬色。
步驟八:給荷花著色。著色的方法很多,可用淡紅色根據(jù)花的外形勾染一下輪廓,用較深的曙紅色染花瓣,用深紅色勾花瓣上的筋;或用深紅色染花瓣后,以金線勾邊,繪出金碧荷花;或僅用淡青色勾染荷花的外邊,繪制出白荷的樣子;還可只用淡紅色點染花瓣的局部,使花瓣色彩呈現(xiàn)出漸變效果……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著色法。
步驟九:畫荷稈時可先將筆尖弄扁,兩邊蘸濃墨,中間蘸淡墨,這樣可畫出有圓形立體感的荷稈。注意,要先畫主要的荷稈,再虛畫其他的荷稈,且因筆中的水分越畫越少,故運筆也應先快后慢。
步驟十:在荷稈上點些墨點代表荷稈上的小刺,再用濃墨或焦墨畫些小葉及雜草,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和厚重感。
步驟十一:調(diào)整畫面,完善畫面的不足之處后,一幅大寫意荷花圖就完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