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熊寅攀 尚志昊
摘要:目的:優(yōu)選黃芪顆粒濕法制粒的最佳生產工藝條件。方法:采用超臨界CO提取法,以顆粒劑的溶解性、成型性、吸濕性、粘性作為制劑成型工藝評價指標,篩選出最佳的原料配比。結果黃芪顆粒最佳濕法制粒工藝為:主藥黃芪浸膏,填充劑糖粉和糊精,潤濕劑70%乙醇,且黃芪浸膏、糖粉和糊精質量比為1:3:1。結論 濕法制粒工藝客觀可行,穩(wěn)定合理,可為工藝生產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黃芪顆粒;濕法制粒;工藝研究
中藥顆粒劑克服了湯劑服用方法繁瑣、不能長期放置、容易發(fā)霉變質的缺點,并且可以覆蓋某些中草藥不好或刺激性的味道,如苦味、澀味等。黃芪顆粒是經過提取加工而成的固體顆粒劑?,F(xiàn)在,關于黃芪中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加速溶劑萃取技術提取黃芪中的有效成分,并設計實驗方案優(yōu)選出適宜的輔料用量比例,制備出合格且質量穩(wěn)定的黃芪顆粒。
1.設備與材料
1.1設備
粉碎機;加速溶劑萃取儀;濕法制粒機;搖擺式制粒機;循環(huán)水真空泵;旋轉蒸發(fā)儀;干燥箱;Ultimate高效液相色譜儀;電子分析天平。
1.2材料
黃芪飲片;黃芪甲苷標準品;蔗糖粉;糊精;90%乙醇;水飽和正丁醇為分析純;蒸餾水;乙腈為色譜純;超純水。
2.黃芪顆粒濕法制粒成型工藝研究
2.1輔料的選擇
(1)填充劑的選擇:糖粉是蔗糖的結晶,常加入一定比例的淀粉,粉末狀,可以通過粉碎獲得糖粉是可溶性顆粒的優(yōu)良填充劑。同時參照中國藥典2015版,確定填充劑選用糖粉和糊精,現(xiàn)將糖粉低溫干燥備用。
(2)潤濕劑的選擇:在中藥顆粒劑的制備中,常用不同比例的乙醇-水溶液做為潤濕劑。取浸膏2g、糖粉和糊精各4g,過80目篩,共5份。分別與純化水、50%乙醇、70%乙醇、90%乙醇混合制作5組軟材。按照“手握成團,輕壓即散”的標準考察軟材,發(fā)現(xiàn)用70%乙醇做粘合劑的軟材品質最好,所以本實驗選用70%的乙醇做粘合劑。
2.2處方評價
參考富志軍、趙瑞玲等介紹的中藥顆粒劑制備方法,將達到要求的浸膏適量與適宜的輔料混合,加潤濕劑制軟材、制顆粒,輔料與浸膏的比例不超過5:1。設計試驗方案,浸膏與輔料的質量比分別為2:1、3:1、4:1、5:1,具體配比見表2-1。按照上述處方組成,分別加入適量的70%乙醇,制軟材,用搖擺式制粒機濕法制粒,所制顆粒置于烘箱中,80℃干燥,取出放涼,得顆粒1、顆粒2、顆粒3、顆粒4、顆粒5、顆粒6。
(2)處方考察
對于水溶性的中藥顆粒劑,顆粒的溶化性、成型性、吸濕性和粘性等對顆粒的質量及穩(wěn)定性影響很大,而溶化性也是其質量檢査的一項內容。因此對顆粒1、顆粒2、顆粒3、顆粒4、顆粒5、顆粒6分別進行溶化性、成型性、吸濕性和粘性考察,綜合分析確定處方中各成分的比例。
上述影響因素中主次因素重要性排名為:吸濕性>粘性>成型性>镕化性。根據以上結果顆粒(1-6)能在五分鐘內全部溶化,顆粒的成型性好壞排序為6>5>4>3>1>2,顆粒的吸濕性強弱排序為2>3>1>4>6>5,顆粒的粘性強弱排序為2>1>3>4>6>5。綜合分析,本次實驗選擇使用處方號為5的輔料比例制備顆粒。
按湯劑計算,黃芪的日服量一般為9-30g,在本實驗中從30g黃芪中得到的浸膏量為5.63g,按處方5的比例加入輔料進行濕法制粒,所制得顆粒28.15g,考慮到顆粒在制備過程中的損耗和有效成分的損失,故確定黃芪顆粒日服量為30g,每次10g,分三次服用。故黃芪顆粒的規(guī)格定為每10g/袋。
2.3確定處方
通過試驗確定黃芪顆粒的處方組成為:主藥黃芪浸膏,填充劑糖粉和糊精,潤濕劑70%乙醇,且黃芪浸膏、糖粉和糊精質量比為1:3:1。
2.4濕法制粒
稱取黃芪藥材300g,粉碎過4號篩。以水飽和正丁醇為溶劑,利用ASE萃取技術進行提取,萃取溫度為100℃,時間10分鐘,循環(huán)萃取3次,收集萃取液。將萃取液置于旋轉蒸發(fā)器內濃縮至稠膏,所得稠膏重量為59.12g,按比例加入輔料糖粉、糊精共263g,70%乙醇作潤濕劑制軟材,用搖擺式制粒機制粒,將制得的黃芪顆粒置于干燥箱中80℃干燥,干燥后以80目和10目篩整粒,所得黃芪顆粒284g,分劑量。
2.5黃芪顆粒的質量檢查
2.5.1外觀
本品顏色為淡黃色,顆粒大小均勻,色澤一致。而且顆粒干燥,沒有吸潮、結塊、潮解等現(xiàn)象。
2.5.2粒度、水分、溶化性、裝量差異
按濕法制粒工藝流程制備三批顆粒(設定批號為01、02、03)進行檢査。符合規(guī)定。分別取三批樣品利用快速水分測試儀測定水分,水分均少于8%。分別取三批樣品按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可溶顆粒檢查法檢查,取供試品10g,然后加入70℃熱水200ml,輕輕攪拌五分鐘后,立眼觀察,顆粒劑全部溶化,符合規(guī)定。然后計算其平均重量,求出每袋內容物的重量與平均重量的比值,最后每袋重量與平均重量相比較,結果表明三批樣品裝量差異均小于±5%,符合藥典規(guī)定。
2.5.3黃芪甲苷的含量測定
所測得的黃芪甲苷的含量為0.6408mg/g。藥典規(guī)定本品每袋含黃芪以黃芪甲苷計,不得少于3mg,故本品含量符合要求。
3.討論
本實驗采用加速溶劑萃取法提取黃芪的有效成分。然后將黃芪的提取物制成稠膏,以蔗糖粉和糊精為賦形劑,乙醇為潤濕劑,以顆粒劑的溶解性、成型性、吸濕性、粘性作為制劑成型工藝評價指標,篩選出最佳的原料配比浸膏:蔗糖粉:糊精為1:3:1。
按照藥典中顆粒劑的檢查方法對黃芪顆粒的質量進行檢查,由結果可知,顆粒的均勻度、含水量、溶化性、裝量差異、含量等指標均符合藥典規(guī)定。采用溫度的變化、光照時間和加速穩(wěn)定性試驗對其穩(wěn)定性考察,黃芪顆粒有效成分的含量在溫度變化和光照的影響下無明顯變化,表明該制劑對光和熱的穩(wěn)定性良好,在溫度60℃、濕度80%的環(huán)境中放置1個月后,其含量測定檢査符合規(guī)定,表明黃芪顆粒在1個月內穩(wěn)定性良好。
參考文獻:
[1]王法宇,吳迪,趙鳳明,袁家欣.HPLC法測定消栓顆粒劑中黃芪甲苷的含量[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21,30(01):31-33.
作者簡介:劉偉(1987.07),男,漢族,安徽省宣城市人;職務職稱:中層管理者、執(zhí)業(yè)藥師,本科學歷,單位:國藥集團精方(安徽)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生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