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琪
摘要:關牧村,我國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她獨特的嗓音及個人魅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對于關牧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她的藝術經(jīng)歷,對于她本人聲樂演唱風格的形成特點和影響并未進行深入和系統(tǒng)的研究。研究關牧村聲樂藝術的特點,對后生們和起初學習音樂藝術的人有很大的幫助和借鑒。同時,她的聲樂藝術也帶給了人們極大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在簡單介紹關牧村及她代表作品的基礎上,對其聲樂演唱藝術的特點及影響進行深入分析,旨在幫助人們更全面的了解關牧村,對后人學習聲樂藝術和人才培養(yǎng)提供值得借鑒的地方,促進我國聲樂藝術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關牧村? 聲樂演唱? 影響? 女中音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21-0057-03
關牧村,1953年出生于新鄉(xiāng)的牧村,中國當代女中音和民族性演唱技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是一位音樂天分極高并且是顏值與歌聲并存的女中音歌唱家,在中國唱了近半個世紀,她通過在聲樂中不斷挑戰(zhàn)借鑒來總結自己在歌唱中的問題,她認為聲音的好壞由心態(tài)來決定。在對音樂歌唱藝術的不斷理解探索和創(chuàng)作中,她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女中音科學的唱法。她汲取西方音樂,取長補短,將民族與美聲結合、音樂與生活結合,在藝術演唱中將我國的民族音樂得到進一步升華。
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65歲的關牧村,從藝也已經(jīng)近50年,但她對歌曲演繹的把握依舊控制的很自然,仍可以用科學的唱法演繹女中音,聲音仍然具有金屬般的磁性,歌曲傳唱度家喻戶曉。她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成長,和人民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這種情感和復雜的人生經(jīng)歷,始終影響著她的演藝生涯,在對音樂歌唱藝術的不斷理解探索和創(chuàng)作中,她有了眾多交口稱贊的經(jīng)典作品,其中她的代表作《金鳳吹來的時候》《一直難忘的歌》等,這些歌曲都是她以一位歌唱家的身份對于不同音樂歌唱藝術的理解和把握而演唱創(chuàng)作出來的,也都成為了頌聲遍野的歌曲。關牧村曾經(jīng)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塑造了她堅韌、淡泊的個性,無論在生活中還是歌唱事業(yè)中,她都展現(xiàn)出一個優(yōu)秀歌唱家的品質。她演唱的歌曲老中青都很喜歡,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模唱。關牧村之所以被眾多人喜愛,除了自身魅力外,和她獨特的歌唱風格密不可分,可以說,獨樹一幟的歌唱風格成就了關牧村演唱生涯的輝煌。
一、關牧村聲樂演唱藝術
(一)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
關牧村每個作品都有著獨特而鮮明的風格,代表作品中也都極具特色,她的每一首作品都用自己個性的演唱技巧,表達了溫婉、深切的感情。在歌曲演唱中她能夠用自己獨有的音色把邊疆的民族風情深情演繹,也能夠將傣族風情完美詮釋,還能夠將深沉細膩的愛國歌曲動人表達。在她的眾多作品中,通過對歌曲的結構以及旋律的演奏,關牧村能夠把每一首作品的藝術特色表達出它獨有的一面。正如歌唱家閻維文所言“她的唱法是學不來的,這是一種真正適合她的嗓音條件和音色特點的歌唱技法。”
她把歌融于情,情融于景,景又融于人,情感把握的自然而流暢。她用典型的民族音調(diào)和節(jié)奏元素表現(xiàn),完美的和唱歌技藝結合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熱愛的東西,所以這是她一直堅持民族這一唱法的結果。她在演唱異國歌曲時,用自己獨有的聲音和旋律音符,將我們帶到不同的國家,去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她清晰的表達和極具辨識度的聲音很容易引起聽眾的共鳴,而且色彩較為明亮,無不彰顯出她很強的美聲功底和鮮明的風格。
(二)渾厚委婉的天籟之音
關牧村是我國女中音的代表人物之一,音色婉轉,渾厚地像山間的流水一樣,清澈而又自然,猶如天籟。因為喜歡,所以她把自己的音樂重點放在了民歌上,她的恩師沈湘說過“關牧村唱歌有一種自然的美,觀眾喜歡她的歌唱也在于此,我要保持她獨特的低音,保留她的自然美。”
在演唱的初期,關牧村的歌唱并非完美無缺的,尤其在聲區(qū)的處理方面她做的還不夠統(tǒng)一,對高音的駕馭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她不甘于現(xiàn)狀,想讓自己有更高的水準,她敢于表達和突破,這和她自身對藝術的無比專注和充滿生活的熱愛密不可分。關牧村的每一首歌曲都能夠感染聽眾,無論是什么風格、無論是哪個民族的曲目,她都能夠運用自己獨特的嗓音,并融合自己對曲目的理解與品味,演繹出豐富多彩的歌曲,給聽眾以全新的審美情趣。她的嗓音純真、富有故事性,歌聲委婉卻不含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雖然還有不好的評價,但她一直在不斷改進不足。她把我國的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做對比和結合,把每一首的歌唱處理都展現(xiàn)的恰到好處,每一句歌詞也都能展示出她扎實的功底。歌聲更如朗照松間的明月,感染我們的心靈。
(三)游刃有余的歌唱處理
關牧村在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對唱法嫻熟的運用可謂爐火純青。通過歌詞轉接,音于音之間的旋律轉換,依據(jù)不同的運動規(guī)律,錯落有致、有條不紊的旋律感進行歌唱處理。她是一個情商極高的女中音歌唱家,每一場演出不管是在什么情況下,她都能吸引觀眾,并且緊緊地抓住觀眾眼球,將每一首歌曲通過自我處理讓作品升華。在學習音樂的這條路上,先天嗓音固然重要,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著深厚功力的歌者,關牧村認為不論做什么事情,在遇到問題時都應該依據(jù)自身情況從而對癥下藥。
關牧村還善于利用自身嫻熟的技巧進行歌唱處理,她用自己中西結合的創(chuàng)新唱法演繹了中國遼闊土地上多種多樣的民族歌曲,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民族歌曲的獨特魅力。她的聲音柔中帶剛,淳樸的女中音加上細膩音色,極富激情和感染力。
(四)生動巧妙的民美結合
關牧村將民美結合,通俗點來說就是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結合起來的音樂演唱藝術,兩者之間即平行又相交。關牧村在歌唱中并非僅僅局限了民族唱法,而是將民美唱法結合。但是在新中國成立后,在我國聲樂界提出的第一個理論問題即是“土洋之爭”,望文生義,“土洋之爭”中的“土”就是所謂的土嗓子;“洋”也就是洋嗓子。所以關牧村在兩者中取其長處、補其短處,將二者的唱法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聲音中含有民族的技巧,但又有點偏美聲。每一位歌唱家對于聲樂藝術的理解和控制都有所不同,而關牧村通過在聲樂中不斷的挑戰(zhàn)借鑒中總結自己歌唱中的問題,最終形成自己的科學唱法。中國民歌的音色在初期有著很強的辨識度,但是現(xiàn)在的民歌唱法尤其是女民歌“千人一面”一味的模仿,卻失去了自己的特點。所以關牧村自我鞭策,利用自我的個性嗓音優(yōu)勢,舍短取長,不斷的挖掘自己,使她自身的歌唱藝術日益完善。
關牧村不甘于現(xiàn)狀,她想學習更多系統(tǒng)的專業(yè)化訓練,她又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中央音樂學院。由于關牧村個人演唱風格比較鮮明,老師在尊重她的基礎上也保留了她鮮明的個人特點,并因材施教。即使在聲樂造詣上有高的成就,但是人無完人,她在美聲唱法中仍有很多不足需要加以改正,用她自己的話說還處于“業(yè)余歌手的水平”,她努力克服困難,嘗試把歌唱技巧與西方美聲唱法結合,并適當?shù)陌l(fā)揮自己女中音的優(yōu)勢,將自己扎實的唱功展示給聽眾。
二、關牧村聲樂演唱的藝術影響
(一)推動高雅藝術大眾化
關牧村是一個內(nèi)心豐富、品格高尚的人,關牧村認為藝術就應該是和老百姓連在一起的。她不僅歌好人美,她感恩生活、向真向善的人生信條讓人由衷欽佩。雖在藝術道路上一直的奮力前行,但她不驕傲,始終如一,這大概也跟家庭從小對它潛移默化的影響有關。民主融洽的家庭氛圍,使她從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有勇氣堅持,對藝術的追求能夠保持赤子之心,不為名和利,內(nèi)心的純凈和愛形成了她外在平易近人的性格。
另一方面,她的童年是孤獨的,歷經(jīng)磨難的,人生酸甜她深有體會。艱難環(huán)境磨練人的意志力,她也得到無數(shù)善意人士的幫助。因此讓她堅定日后當藝術有所成就的時候就要以自己的方式回報社會,而她對于社會的回報就是能夠為人民群眾奉獻更多的歌曲,豐富大眾的娛樂審美,她與人民群眾的關系使她漸漸成為了一名出色的人民藝術家。讓生活和藝術不斷融合積累,才能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所以她的藝術始終和人民群眾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貼近人民真實的生活方式,用自己柔和的嗓音,演繹生活的喜怒哀樂,唱出了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她用歌聲向社會、向群眾傳遞正能量,發(fā)揚人間正氣,也因此她獲得了“慈善大使”“博愛大使”等榮譽稱號。
正如她自己所堅持的信念“要為人民歌唱,做人民的歌手”,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藝術從人民群眾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的道理,她的演唱總是與時俱進,緊跟社會發(fā)展,也使得她的藝術風格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大眾審美。
(二)促進民族歌曲藝術化
民族歌曲通過藝術化的方式來演繹,給人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關牧村靈活多樣的演唱技巧和收放自如的表達方式,使其在歌曲的藝術處理方面有著獨特的想法。雖然藝術歌曲源于歐洲,但在20世紀初,我國著名音樂家青主早已以一曲《念奴嬌·赤壁懷古》揭開了中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的序幕。自此,中國民族民間歌曲便與西洋技法有了交匯,對民歌改編,將其藝術化,這也是關牧村的追求。利用歌曲特點營造獨特的意境,并轉換多種演唱方式,給聽眾呈現(xiàn)不同的藝術作品。她的演唱功底基于扎實的民族歌曲,這些經(jīng)典的民族歌曲經(jīng)過她的民族風演繹,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藝術感。
她堅持走民族風格路線,但是面對具體的演唱曲目,她會做一些適當?shù)恼{(diào)整,在民族歌曲里融入了一些通俗的演唱法,為聲樂藝術帶來活力,也使聲樂藝術帶來了流行色彩。民族歌曲的演唱要求咬字清晰、聲音嘹亮,且共鳴集中,但她為了使民族歌曲更加自然一點,加入了一些通俗的唱法,拉近了民族歌曲與民眾的距離,給人一種更加親切的感覺、更為自然流暢,讓更多的聽眾能夠感受到不一樣的民族歌曲演唱。當他把通俗唱法、美聲唱法同時融進民族唱法里的時候,更融入了時代的聲音,更為親切與自然,聲音很有空間感,容易引起人的共鳴,并且經(jīng)過她柔美、自然、明亮的聲線,傳遞出來更為細膩的民族韻味和特別的藝術音樂。
(三)推進藝術歌曲民族化
關牧村自身演繹歌曲的條件很好,音域很廣,音色也很多樣,對歌曲有極強的演繹能力。她認為社會越發(fā)展,人們越需要返璞歸真的藝術。她善于從歌曲本身出發(fā),思考如何更好的結合歌曲內(nèi)在含義和藝術風格演繹個性化的東西,對不同的歌曲類型她也有自己不同的演唱方式。經(jīng)過她的努力,逐漸形成了濃厚的民族唱法為主的演唱方式。在演唱《吐魯番的葡萄成熟了》的時候,她巧妙地運用它穩(wěn)定的女中音,利用沉穩(wěn)悠長的氣息,并且對音調(diào)和節(jié)奏把控,進行自由切換,采用民族唱法,將新疆維吾爾族的風情更好地展現(xiàn)出來,并且傳遞出了豐富的情感變化,寬廣的音域使她在唱法更替上游刃有余,輕松自如,演唱流暢自然。這些充滿了民族韻味和氣息的演唱技巧,使其演唱呈現(xiàn)出一種更加親切自然的氣質。
她是“人民的藝術家”,她為了給人民送去更好的作品,從大眾生活中選歌,運用其獨特的民族唱法,嘗試和演繹了多種類型的藝術歌曲。在用民族唱法的過程中,她不斷發(fā)展她的女中音,對音域的轉換控制、音色的調(diào)控以及情感內(nèi)涵的把握上,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也推動了中國民族藝術的進一步發(fā)展。
(四)提倡美聲唱法中國化
美聲唱法的傳入時間是在20世紀20年代,當時由我國出國留學的一批作曲家、歌唱家將“美聲唱法”帶到中國并引進學習。“美聲唱法”簡單的來理解就是“美妙的歌唱”,也可譯作“美歌”或“美唱”。關牧村認為,美聲唱法雖然是從國外引入,但是這一唱法在中國并不能直接地拿來學習,認為應該把中國元素加入到美聲唱法中,使其達到中西合一的效果。中國聲樂演唱注重的是意境和韻,而西洋美聲講究的是方法和音。關牧村在美聲歌曲演唱中,把好的東西拿來借鑒,揚長避短,對自己的要求極其嚴格,因為她想要體現(xiàn)出“中國美聲”的演唱風格。在美聲演唱中,中文和外文的演唱處理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把語言文字融入到歌曲旋律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她通過對歌詞的細膩處理,將中國聲樂語言進行獨特表達,讓中國藝術歌曲不僅具有鮮明的風土人情,也彰顯了民族個性。
三、結語
關牧村在藝術道路上,充分展現(xiàn)了一個德藝雙馨藝術家的風范,她堅持民族唱法、親民的臺風、嫻熟的歌唱處理技巧、獨特的嗓音,成就了她一步步經(jīng)典的作品。她的作品不僅深受大眾喜愛,成為了教學中的優(yōu)秀案例,也對社會和群眾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聲樂學習研究中不管是民族還是美聲都是我國重要的文化力量。在如今強調(diào)精神文明的建設時代,我們應該大力弘揚以關牧村等優(yōu)秀歌唱家為代表的精神,在教學中科學訓練女中音、注重民族唱法和美聲的有機融合、挖掘多樣化的素材,只有這樣,祖國的聲樂藝術才會在世界綻放。
參考文獻:
[1]胡菲,馬克實.關牧村聲樂演唱特色分析[J].大舞臺,2014(12):108-109.
[2]徐敦廣,孟卓.歌如天籟春風暖卓然蕩漾天地間—關牧村歌唱藝術特色評析[J].當代音樂,2017(14):5-7.
[3]李靜.論關牧村聲樂藝術風格的形成及特點[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吳妮妮.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由“土洋之爭”到“民美結合”看中國民族聲樂的發(fā)展[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5(03):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