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
鄭州市大學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鄭州交通醫(yī)院 河南鄭州 450052
阻塞性肺氣腫屬于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此病癥好發(fā)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機體抵抗能力下降,再加上自身慢性病,易增加阻塞性肺氣腫發(fā)病率。目前,我國逐步邁入老齡化階段,從而增加了老年阻塞性肺氣腫發(fā)病率。此病主要臨床特征為氣道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患者表現(xiàn)出呼吸困難、刺激性咳嗽、胸悶等癥狀,病程較長且具有反復性[1],嚴重時還會引發(fā)肺心病,加重患者病情及治療難度,直接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易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的情緒,不利于治療的順利開展。本文主要總結(jié)并歸納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運動機能及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效果。
選自2017 年2 月~2018 年2 月收治老年阻塞性肺氣腫患者60 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 例。觀察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齡61 歲~80 歲,平均(68.08±3.17)歲,病程7~20d,平均病程(12.44±2.64)d,血氣指標:二氧化碳分壓(46.55±3.03)mmHg、血氧分壓(63.82±5.35)mmHg;對照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62 歲~79 歲,平 均(69.01±3.07)歲,病程7~21d,平均病程(12.46±2.65)d,血氣指標:二氧化碳分壓(46.59±3.04)mmHg、血氧分壓(63.84±5.34)mmHg。兩組患者,無論是在年齡還是自身的性別、病情上都呈現(xiàn)以P>0.05,可進行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guān)檢查,確診病情后,給予相同的治療措施,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即病情監(jiān)護,呼吸道護理,飲食護理指導及定期隨訪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積極了解患者實際病情,給予針對性健康宣教,采用一對一模式,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相關(guān)知識、治療方法、治療目的及相關(guān)注意事項,使其了解自身病情,明白治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有效提高治療積極性;同時督促其戒煙、酒,培養(yǎng)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②心理護理:由于老年阻塞性肺病病程較長,癥狀易反復發(fā)作,患者會增加負面心理及不良情緒,從而降低治療積極性。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與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指導,疏導負面心理及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提高治療信心。③舒適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干凈的病房環(huán)境,保持病房通氣,幫助患者采取舒適的坐姿,緩解胸悶、氣短等臨床癥狀;同時可為患者在床上墊上軟墊子,并在其大腿、后背置入軟墊,為患者提供可自行調(diào)節(jié)高度的桌子,使患者可根據(jù)自身需求調(diào)節(jié)桌子的高度,從而降低疲勞感。④排痰護理:鼓勵患者多飲水稀釋痰液,指導其咳嗽方式,定時幫助患者翻身,促使痰液順利排出,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護理,同時做好溫化及濕化處理。⑤呼吸功能護理:指導患者腹式呼吸及縮唇呼吸方法,在體力允許的條件下,可指導患者相應的運動方式。⑥飲食護理:根據(jù)患者病情,指導其合理的飲食結(jié)構(gòu),要求患者多食用低脂類食物,控制好鹽的攝入量。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運動功能,并以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焦慮、抑郁狀況。運動功能納入運動耐量時間、最大耗氧量兩項指標,運動耐量時間即患者護理期間的不間斷運動時間,最大耗氧量即患者每公斤體重每分鐘使用氧量的毫升數(shù)(不間斷運動時間)[2]。
表1 兩組患者運動功能對比()
表1 兩組患者運動功能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的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的比較(,分)
老年阻塞性肺氣腫是臨床常見的一類呼吸道內(nèi)科疾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病情遷延難愈等特點,以咳嗽、呼吸困難、胸痛、胸悶等為主要臨床癥狀,且病程較長,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其生命治療。此外,老年患者因年齡增長,體質(zhì)較弱,各項機能降低,免疫功能退化,極易引發(fā)心功能受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狀,需引起重視,予以有效預防和看護,及早察覺,及早處理,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有研究提示,老年患者受病癥影響,多數(shù)會產(chǎn)生悲觀、絕望情緒,降低護理工作的依從性,情緒嚴重患者還會發(fā)生應激反應,增加護理風險[3]。因此,在老年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護理工作中,不僅需注重患者身體的護理,也需關(guān)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傳統(tǒng)護理干預對多注重患者身體的護理,如給予患者病情監(jiān)護、呼吸道護理、飲食護理等,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重視程度較低,甚至忽略患者情緒的影響。而綜合護理干預則兼顧患者‘身’、‘心’兩方面的護理干預[4],通過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增強患者對病癥的認知,減少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建立護患信任,從而增強康復信心。此外,綜合護理干預還重視患者的舒適護理、排痰護理等護理,減輕患者機體的不適,以實際改變來證明護理工作的有效性,進一步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工作的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