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三紅 傅春戀
抑郁癥是指人體出現(xiàn)精神障礙,該病的主要表現(xiàn)為心情明顯低落且不良情緒持續(xù)時間較長,可伴有妄想、幻覺等精神病癥狀,嚴重者甚至會產生自殘或自殺行為[1]。當前,臨床尚未明確抑郁癥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但與精神疾病、藥物濫用、性格悲觀等存在密切關系,該病主要依據(jù)對患者的全面評估和臨床表現(xiàn)等進行診斷治療[2]?,F(xiàn)階段治療抑郁癥主張藥物治療法,臨床推薦的抗抑郁藥物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和特異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NaSSAs),以上兩種代表藥物分別為艾司西酞普蘭和米氮平[3]?;诖?本研究為探討艾司西酞普蘭與米氮平聯(lián)合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效果,選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抑郁癥患者進行藥物研究,現(xiàn)將其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98 例抑郁癥患者為觀察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每組49 例。對照組男16 例,女33 例;年齡20~45 歲,平均年齡(31.85±4.94)歲;病程1~8 個月,平均病程(4.56±1.23)個月。研究組男17 例,女32 例;年齡22~46 歲,平均年齡(32.55±4.53)歲;病程1~10 個月,平均病程(5.11±1.63)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情緒長期低沉,自我感覺不良者;②對過往自己產生的一些輕微錯誤產生強烈罪惡感;③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17 分;④首次發(fā)作者。排除標準:①研究開展前0.5 個月內服用過改善睡眠或抗抑郁藥物者;②完全喪失治療需求者;③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存在攻擊行為者。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家屬知情本次研究并簽署研究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心理治療。對照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山東京衛(wèi)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599,規(guī)格:5 mg×14 片/盒)進行治療,口服,1 次/d,2 片/次,停藥前1~2 周內逐漸減少服用劑量,治療周期為3 個月。研究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聯(lián)合米氮平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031,規(guī)格:30 mg×10 片/盒)進行治療,米氮平片口服,睡前隨水吞服,不可嚼碎,1 次/d,1 片/次,停藥前1~2 周內逐漸減少服用劑量,治療周期為3 個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的用法和用量與對照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使用MADRS 和PSQI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理狀況和睡眠質量,MADRS 包括抑郁主訴、內心緊張、注意集中困難等10 個項目,每個項目使用6 級評分法,總分為6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嚴重[4];PSQI 參與計分的共有18 條自評條目,包含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等,總分為21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5]。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胃腸道不適、體重增加、鎮(zhèn)靜。③根據(jù)HAMD 評分變化判定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顯效:經治療后,HAMD 評分較治療前下降≥90%;有效:經治療后,HAMD 評分較治療前下降50~89%;無效:經治療后,HAMD 評分較治療前下降<50%或無變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ADRS、PSQI 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MADRS、PSQI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MADRS、PSQ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ADRS、PSQI 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ADRS、PSQI 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6.12%低于對照組的20.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97.96%高于對照組的85.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對比[n(%)]
抑郁癥屬于精神疾病范疇,患者病癥發(fā)作時的表現(xiàn)可分為軀體癥狀群、心理癥狀群、核心癥狀群3 方面,臨床表現(xiàn)為對事物喪失興趣,容易胡思亂想,對周圍環(huán)境漠不關心,無精打采等。目前,治療抑郁癥的主要手段為藥物治療,有相關學者認為[6],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米氮平能改善人體中樞神經,提高睡眠質量,治療抑郁癥患者效果較好。
艾司西酞普蘭屬于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通過阻斷5-羥色胺再攝取泵,使其受體脫敏,從而增強5-羥色胺遞質系統(tǒng)功能,發(fā)揮抗抑郁的作用,但該藥用藥后起效時間慢,通常需要2~4 周才能發(fā)揮治療作用[7]。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MADRS、PSQ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米氮平治療抑郁癥能有效緩解患者抑郁情緒,提高睡眠質量。抑郁癥屬于生理疾病,其主要發(fā)病原因為人體中樞去甲腎上腺素或特定5-羥色胺、多巴胺等特定神經遞質含量過低,導致受體功能下降,該病患者通常伴有長期睡眠障礙、睡眠質量低下等問題,容易影響人體的神經認知功能,導致患者精神恍惚,情緒抑郁[8]。米氮平作為去甲腎上腺素和特定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可穩(wěn)定患者體內特定神經遞質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從而緩解患者病癥,幫助其入眠,提高睡眠質量。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6.12%低于對照組的20.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提示米氮平用藥安全性更高。人體神經元突觸后,引起特定5-羥色胺受體異常興奮,可導致抑郁癥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腸胃道不適癥狀。米氮平作用機制為通過阻斷突觸后特定5-羥色胺受體,避免特定5-羥色胺受體帶來的不良反應,且該藥有多條代謝途徑,極少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可有效降低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9,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97.96%高于對照組的85.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米氮平抗抑郁效果顯著。5-羥色胺作為人機體內的神經遞質,主要分布于下丘腦和松果體,可調節(jié)人體睡眠、痛覺等生理功能,5-羥色胺功能異??赡芘c抑郁癥發(fā)病有關。米氮平在人體胃腸道內能快速被機體吸收,起效時間快,通過阻斷α2腎上腺素受體促進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增強5-羥色胺活性,從而發(fā)揮抗抑郁作用[11,12]。
綜上所述,米氮平聯(lián)合艾司西酞普蘭可調節(jié)人體中樞神經系統(tǒng),改善睡眠紊亂,對治療抑郁癥患者起到積極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