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欽旺
(順昌縣教師進修學校,福建 順昌 353200)
21 世紀是信息化、數(shù)字化時代,人們的學習與生活方式正發(fā)生著巨大的變革。在校園網蓬勃發(fā)展的今天,如果廣大教師不能與時俱進改變教育觀念,必然會對校園網的建設和應用產生不利的影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順昌縣于2003 年8 月組建了順昌教育城域網,采用光纖模式將各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聯(lián)接匯聚后由電信局接入互聯(lián)網。
順昌地處閩北山區(qū),中老年教師(特指男性50 周歲以上、女性45 周歲以上)占全縣教師總數(shù)的比例超過60%。2018 年3 月份,在順昌縣教育城域網開通15周年之際,我們采用問卷的方式對全縣100 名中老年教師縣域信息網使用情況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
問題一:你認為校園網的建設對日常教學有幫助嗎?有95 人選擇“有”,占有效問卷的95%。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縣域校園網得到廣大中老年教師們的認可。
問題二:你每周利用校園網的次數(shù)是多少?回答“天天都用”的有65 人,占有效問卷的65%;“平均每周用2~5 天”的有20 人,占有效問卷的20%。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縣域校園網正成為中老年教師日常教學的有力幫手。
問題三:你使用校園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反饋最多的是“瀏覽網絡信息”,共有85 人選擇了這一選項。選擇“查詢教學資料、辦公”的有27 人,占有效問卷的27%;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大部分中老年教師對校園網的使用還是以信息的瀏覽、檢索,教學資料的收集、整理等為主。
問題四:你認為使用校園網的最大困難是什么?82 人選擇“年紀大學習有困難”,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絕大部分中老年教師認為校園網的使用是一項很難學會的技術。
從以上調查不難看出,中老年教師對縣域校園網的建設絕大部分持正面態(tài)度,但在心理認知上也普遍有畏難情緒;目前校園網的主要用途還是集中在教師備課教學、瀏覽檢索信息、師生遠程學習、學校教務管理、對內對外交流等方面,而深層次的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新課程改革等大多數(shù)還是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層面上,利用信息技術加快教育改革與發(fā)展遠未達到預期目標。
超過半數(shù)的中老年教師正成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普及的瓶頸,尤其給廣大農村教育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帶來不小的障礙。如何提高中老年教師縣域校園網的使用水平,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普及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重大意義,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順昌縣的中老年教師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大部分是由中?;蛎褶k教師轉型過來,傳統(tǒng)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再加上隨著年齡的增大,記憶力、理解力隨之減弱,缺乏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些中老年教師認為不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照樣能教好書;也有些人認為“人到中年萬事休”,自己的職稱等問題已解決,沒有必要去花力氣學習新的東西。我們要加強中老年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讓他們明白,年齡并非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可逾越的障礙,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教師的備課活動是學校重要活動之一,是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措施。中老年教師比較熟悉的傳統(tǒng)備課相對來說是一個靜態(tài)的備課過程,講究教師個人創(chuàng)新,備課格式、方式單調統(tǒng)一,與同事合作交流較少,這與信息化時代精神是背道而馳的;而信息化的電子備課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交互過程,講究同學科教師互相交流、探討,備課方式多種多樣,備課內容呈現(xiàn)形式豐富多彩,同年段的學科可以共享一個優(yōu)秀教案,不但提高了備課的效率而且也提高了備課的質量,讓中老年教師能有效地參與,無疑會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這方面,順昌縣埔上中學的做法就值得教師聯(lián)合備課的借鑒。
一是以一臺聯(lián)想品牌機作為服務器建立一個學校的“聯(lián)合備課中心”平臺,并發(fā)布于Internet,教師無論在學?;蚣抑卸寄芡ㄟ^網絡訪問。二是平臺按年級、科目建設相關欄目,存放學校校本研修課程資料、歷年教師教案反思,每位教師均可各自上傳個人心得、教學疑問等,方便教師使用檢索。三是同學科的教師可以共同完成本學科的集體備課。中老年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充分發(fā)揮“傳、幫、帶”的作用。每位教師上課時,可通過校園局域網快速下載相關資料進行授課,并上傳自己的課后心得。相比現(xiàn)在流行的希沃白板云課堂更方便快捷,私密性也高。四是學科負責人負責收集、整理本學科的教案、教學設計等資料,并督促本組教師自主學習。
實踐證明,這種集備的方式實現(xiàn)了教師教學的最優(yōu)化。一個人的備課資源與成果同時供多人享用,這即充分發(fā)揮中老年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的優(yōu)勢,又彌補他們信息技術相對不足的劣勢,促進了教師備課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以現(xiàn)代教育技術促進中老年教師的教育理念更新,再以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育技術的應用,相互交融,全面提升廣大中老年教師的專業(yè)素質。[1]這幾年,“農遠工程”“蘇區(qū)薄弱校改造”等項目的建設有力改變了順昌縣學校的信息化水平,為廣大中老年教師掌握現(xiàn)代化技術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我們可構建校園視頻服務,利用釘釘提供的“群直播”功能,實時傳輸班級開放周活動內容,促進家?;ヂ?lián);添加試題及試卷管理、學生素質考評管理、學校財務管理等諸多應用;可以建立一臺簡單的校園服務器,給每位教師分配相應的FTP 賬號,把教師們認為有研究價值的教學理念、課材素材等都可以讓全校教師上傳、共享。這些初具規(guī)模,簡單易用的使用方式讓中老年教師也掌握了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由于中老年教師接受新事物能力相對來說比年輕人要差,因此在信息化的浪潮中許多學校的中老年教師就有被信息技術邊緣化的危險[2]。我們在教師培訓時,就應充分考慮到中老年教師的心理認知特點,采用降低要求,加強實踐操作能力的方式,進行針對性、實用性的教學培訓,有效地轉變了他們對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的負面看法,樂于接受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具體做法有:一是編制學校常用的信息化設備的操作步驟,簡化流程,方便記憶。二是教學教研的基本操作優(yōu)先掌握。如在希沃白板的培訓課里,我們就根據(jù)教師平時教學的習慣,重點講清“備課”“授課”“上傳云課堂”“分享”等基本功能即可;講授電子表格函數(shù)應用時,我們重點講清“求和”“求平均分”“最大值”“最小值”等基本運算。三是網絡的應用培訓方面重點掌握以下基本操作:如何連接網絡、網絡故障的判斷步驟、微信文件的上傳與下載、手機拍攝微課的編輯與制作等。四是資料的查詢與檢索是中老年教師培訓的另一難點。我們就講清百度工具的使用、關鍵詞的有效應用、如何打印下載所需的資料等基本方法。實踐證明,這樣有針對性的教學效果顯著、深受中老年教師的歡迎。
順昌縣屬于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教育水平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比較也有一定差距,但縣域校園網建設給我們提供了一次趕上先進教育地區(qū)的機會。中老年教師要乘著校園網應用的東風,“用好這張網”,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