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淄博市周村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山東 淄博255300)
輪狀病毒性腸炎為臨床常見的急性腸胃炎之一,主要為感染輪狀病毒所致,傳染路徑包括經(jīng)口、糞便、呼吸道等。該疾病好發(fā)于秋冬兩季,具有一定流行性,是嬰幼兒多發(fā)疾病[1]。其中6個月~3歲兒童是多發(fā)群體,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水樣便、爛便、腹瀉、大便頻率高,時常合并發(fā)熱、嘔吐、腹脹等癥狀[2]。發(fā)病不僅會加重患兒痛苦,同時還會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因此,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尤為重要?;诖?,本研究旨在探究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應用乳糖酶、消旋卡多曲顆粒、小兒氨基酸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7年4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60例。實驗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5個月~3歲,平均年齡(1.7±0.4)歲;排便次數(shù)5~11次,平均排便次數(shù)(7.9±2.1)次;病程2~7 d,平均病程(4.2±1.2)d。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7個月~3歲,平均年齡(1.8±0.5)歲;排便次數(shù)7~10次,平均排便次數(shù)(8.1±1.4)次;病程3~7 d,平均病程(4.7±1.1)d。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純杭覍倬鶎Ρ狙芯恐橥獠⒆栽负炇鹬橥鈺?。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兒科學》第八版輪狀病毒腸炎診斷標準[3];年齡≤3歲;有腹瀉、嘔吐、急性發(fā)熱癥狀,每天大便頻率>5次;合并或不合并脫水、腹脹、嘔吐、發(fā)熱;大便細菌培養(yǎng)陰性、輪狀病毒抗體檢驗陽性。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患兒;肝功能異?;純?;嚴重營養(yǎng)不良患兒;非病毒性腹瀉患兒。
1.2 方法兩組入院后均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飲食調(diào)節(jié)、抗炎。對照組給予小兒氨基酸注射液(華潤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20114),每天1.0 g/kg,使用20 mL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消旋卡多曲顆粒(江蘇正大豐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055),每天3次,<1歲患兒每次10 mg,≥1歲患兒每次15 mg,口服用藥。持續(xù)治療7 d。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乳糖酶(北京世紀盛名醫(yī)學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41201)治療,食用母乳制品或母乳前15~30 min,使用溫水沖服,每次1包。持續(xù)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比較兩組大便頻率和性狀恢復正常時間、嘔吐消失時間、退熱時間、脫水糾正及不良反應(食欲下降、便秘、皮疹、嗜睡)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治療3、5、7 d輪狀病毒轉(zhuǎn)陰率。療效判定標準:治療3 d內(nèi),患兒嘔吐、發(fā)熱等癥狀全部消失,大便頻率和大便性狀恢復正常為顯效;治療3 d內(nèi),患兒嘔吐、發(fā)熱等癥狀及大便頻率和大便性狀明顯好轉(zhuǎn)為有效;治療3 d內(nèi),患兒嘔吐、發(fā)熱等癥狀及大便頻率和大便性狀無明顯變化或加重為無效[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大便頻率和性狀恢復正常時間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實驗組大便頻率和性狀恢復正常時間、嘔吐消失時間、脫水糾正、退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大便頻率和性狀恢復正常時間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time of stool frequency and characteristics returning to normal and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2 兩組大便頻率和性狀恢復正常時間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time of stool frequency and characteristics returning to normal and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
2.3 兩組輪狀病毒轉(zhuǎn)陰率比較治療后3、5、7 d,實驗組輪狀病毒轉(zhuǎn)陰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輪狀病毒轉(zhuǎn)陰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rotavir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在臨床兒科胃腸疾病中,輪狀病毒性腸炎占比48%左右。有研究[5]報道,世界范圍內(nèi)因輪狀病毒性腸炎誘發(fā)死亡的嬰幼兒為60萬左右,其中發(fā)展中國家占比約80%。輪狀病毒性腸炎主要由輪狀病毒所致,該病毒屬于雙鏈RNA核心病毒的一種,通過基因組蛋白編碼分為非結構蛋白和結構蛋白,其中病毒腸毒素的為非結構蛋白NSP4,極易誘發(fā)腹瀉[6-7]。由于嬰幼兒免疫力較差,大部分嬰幼兒均會感染輪狀病毒,而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逐漸增強,感染風險顯著降低,因此,青少年和成年人輪狀病毒感染率較低。當感染輪狀病毒后,會對小腸上皮細胞造成直接損傷,損壞其結構并引起脫落,影響小腸黏膜功能,導致大量腸液無法吸收而產(chǎn)生腹瀉,嚴重時還會引起急性腹瀉、酸中毒、嚴重脫水等,威脅患兒身心健康及生長發(fā)育[8]。
臨床針對輪狀病毒腸炎常以消旋卡多曲顆粒、小兒復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療,兩種藥物均有一定優(yōu)勢,聯(lián)合使用效果顯著。但當輪狀病毒損傷腸黏膜上皮細胞后,會明顯減弱雙糖酶分泌功能,阻礙乳糖分解,增加腸道滲透壓產(chǎn)生稀水便。因此,患兒治療期間需補充足夠的乳糖酶,以改善腹瀉、脫水等臨床癥狀,促進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5、7 d,實驗組輪狀病毒轉(zhuǎn)陰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大便頻率和性狀恢復正常時間、嘔吐消失時間、脫水糾正、退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乳糖酶、消旋卡多曲顆粒、小兒氨基酸聯(lián)合使用效果顯著,可促進患兒恢復。其中消旋卡多曲顆粒能有選擇性抑制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腦啡肽酶,有效保護內(nèi)源性腦啡肽,阻礙其分解,增強胃腸道內(nèi)源性腦啡肽作用,減少細胞中環(huán)磷酸腺苷含量,以平衡紊亂的水電解質(zhì),進而快速改善腹瀉癥狀[9]。水可在細胞間隙和腸黏膜間借助滲透壓梯度流動,滲透壓決定流動方向,而滲透壓又由體液蛋白、葡萄糖、Na+等物質(zhì)決定。通過靜脈滴注小兒氨基酸,可快速補給氨基酸,修復腸黏膜損傷,促進轉(zhuǎn)運葡萄糖、Na+載體的產(chǎn)生,增加葡萄糖、Na+、水分的吸收,緩解脫水和腹瀉癥狀。此外,小兒氨基酸中還含有?;撬?、半胱氨酸、組氨酸、酪氨酸等物質(zhì),有利于改善腸內(nèi)營養(yǎng)、加強免疫力以抵抗輪狀病毒[10]。乳糖屬于碳水化合物,進入體內(nèi)后,可通過乳糖酶分解半乳糖及葡萄糖,之后通過運轉(zhuǎn)吸收進入血液發(fā)揮作用[11]。在小腸絨毛最上側位置,乳糖酶存于上皮細胞刷狀緣,對黏膜受損敏感性較高?;純河捎谳啝畈《镜挠绊憣е氯樘敲阜置诹?、活性低,導致乳糖無法吸收,進而分解為氣體和小分子短鏈有機酸,以提高胃腸滲透壓,加重腹瀉。而使用乳糖酶不僅能促進乳糖的吸收,還可轉(zhuǎn)變?yōu)榈途厶?,提高益生菌活性,進而調(diào)節(jié)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腹瀉[12]。乳糖酶、消旋卡多曲顆粒、小兒氨基酸聯(lián)合使用,對胃腸道蠕動和分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影響均較小,因此,不良反應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3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藥效穩(wěn)定、安全性高,可廣泛用于因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疾病治療。
綜上所述,乳糖酶、消旋卡多曲顆粒、小兒氨基酸聯(lián)合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效果顯著,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快速改善臨床癥狀,利于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