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鐵川
學術界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觀點,認為與西方近代先思想啟蒙、后政治經濟現(xiàn)代化的歷史不同,中國近代思想史具有“愛國救亡壓倒思想啟蒙”的特點。如李澤厚先生指出:“太平天國之后,中國近代思想和活動的主流是由知識分子帶頭,從愛國救亡而轉向革命的。愛國反帝始終是首要主題。這一主題經常沖淡了和掩蓋了其他,這與歐洲為爭自由而革命的數(shù)百年思想行程很不一樣。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等民主主義,在近代中國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宣傳普及,啟蒙工作對于一個以極為廣大的農民小生產者為基礎的社會來說,進行得很差。無論是改良派的自由主義,還是鄒容吶喊的平等博愛,或孫中山的民權主義,都遠遠沒有在中國廣大人民的意識形態(tài)上生根。相反,民族自尊和愛國義憤壓倒了一切?!?1840年至五四運動前夕,“救亡壓倒啟蒙”已露端倪;五四運動之后,“救亡壓倒啟蒙”成為時代思潮的一種明顯的特征〔1〕參見李澤厚:《二十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思想論綱》,載《歷史研究》,1979年第6期;《論嚴復》,載《歷史研究》,1977年第2期。后來李澤厚在其《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一書中的后記里對“救亡壓倒啟蒙”的觀點作了更為清晰、全面的闡述。見該書(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79頁。。這一觀點的核心,就是近代“愛國救亡”的整體需要,壓倒了個體思想啟蒙的進行。以前我也采信過這一觀點,但近年來在研究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法治思想史時,卻發(fā)現(xiàn)這一觀點并不完全符合史實。中國近現(xiàn)代主要是左派(中國共產黨為代表)、中間派(各民主黨派為代表)、右派(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三大政治流派,在 28年的革命歷史中,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反帝反封建并行、外爭主權和內爭權利相互促進,堅持不懈地通過發(fā)表聲明、制定并實施法律等方式,以先進的民主法治人權理念宣傳鼓舞群眾,以先進的法律制度維護人民權益,從而使人民群眾初步懂得何為法律、何為民主、何為權利,以及如何運用民主選舉與監(jiān)督、如何捍衛(wèi)權利等;各民主黨派早期曾經試圖走資本主義議會制民主道路,后來逐漸接受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在反帝反封建相結合、啟蒙與救亡相互促進等方面與中國共產黨的立場并無二致。只有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以“攘外必先安內”的理由,搞“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專制獨裁,以所謂救亡壓制人民的民主人權訴求,反對啟蒙。因此,民主法治人權思想與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相互促進、如影相隨,這是中國近現(xiàn)代的主流意識。
鴉片戰(zhàn)爭一聲炮響,把中國由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鞍胫趁竦亍北憩F(xiàn)為中國在對外關系中雖然仍保持著獨立國家的形式,但實際上已被納入不平等條約體系,國家的主權遭到嚴重破壞,辛亥革命前的清朝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辛亥革命后,大大小小的軍閥實際上成為帝國主義侵略者的代理人?!鞍敕饨ā北憩F(xiàn)為雖然中國的資本主義有所發(fā)展,但封建剝削制度不僅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據明顯優(yōu)勢。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聯(lián)合壓迫,嚴重地阻礙著中國的社會發(fā)展,成為民族災難和人民痛苦的根源。
為了救亡圖存,中華民族面臨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富裕。前者要求國人高舉起反帝的旗幟,取消清朝與帝國主義國家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爭取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務;后者要求國人高舉起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旗幟,爭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權利,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
任何一種法律理論的背后都有政治因素的制約。中國共產黨從一大到六屆七中全會期間,逐步形成了筆者認為的外爭國家主權、內爭人民權利(尤其是貧苦農民土地所有權)的法律思想框架,“外爭國家主權”是反帝的需要,“內爭人民權利(尤其是貧苦農民土地所有權)”是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需要。
1922年召開黨的二大,會后發(fā)表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初步構建了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法律思想框架。在外爭主權方面,提出“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在內爭權利方面,提出要為工農大眾的如下權利而奮斗:“工人和農民,無論男女,在各級議會市議會有無限制的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罷工絕對自由”;“改良工人待遇:(甲)廢除包工制;(乙)八小時工作制;(丙)工廠設立工人醫(yī)院及其他衛(wèi)生設備;(?。┕S保險;(戊)保護女工和童工;(己)保護失業(yè)工人等”;“規(guī)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廢除一切束縛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權利”。
1923年召開的黨的三大所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綱》,在內爭權利方面,提出了包括“公私法上男女一律平權”“廢止肉刑及死刑”、為貧困市民提供廉租房等在內的權利主張:“實行無限制的普遍選舉,選舉期當在休假日”;“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言論、出版之自由權”;“公私法上男女一律平權”;“平民須有建議權、罷官權、撤回代表權及廢止法律權”;“中央、地方重要的國家職員須民選”;“實行都市和鄉(xiāng)村自治”;“實行義務教育,教育與宗教絕對分離。全國教育經費應嚴重保證。教員應享受年功加俸;到相當年齡應享受養(yǎng)老年金”;“改良司法,廢止肉刑及死刑,免除一切訴訟手續(xù)費”;“供給并改良都市貧民之住宅;規(guī)定限制房租的法律”;“禁止做日工者續(xù)做夜工”;“每星期應有三十六小時以上的繼續(xù)休息”;“女工與男工之工資待遇一律平等;生產期前后六星期之休息,不扣工資”;“禁止雇傭十四歲以下的童工;十四歲至十八歲者每日工作不得過六小時”;“工廠衛(wèi)生及勞動條件以法律規(guī)定,由國家設立監(jiān)察機關監(jiān)督執(zhí)行,但工人有權參與之”;“制定強迫的勞工保險法(災病死傷的撫恤等),工人有參與辦理保險事項之權”;“救濟失業(yè)之工人”;等等。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提及“公、私法”概念。
1924年11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發(fā)表的《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對于時局的主張》〔2〕參見張希坡編:《革命根據地法律文獻選輯》(第1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6-7頁。在外爭主權方面,提出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第一重要的是收回海關,改協(xié)定關稅制為國定關稅制。在內爭權利方面,提出了廢止治安警察條例及罷工刑律,保障人民集會、結社、出版、言論、罷工之無限制的自由權;規(guī)定最低限度的租額,取消田賦正額以外的附加捐及陋規(guī);實行8小時工作制。年節(jié)、星期日及各紀念日之休假,最低限度的工資之規(guī)定,廢除包工制,工廠衛(wèi)生改良,工人補習教育之設施,工人死傷保險法之規(guī)定,限制童工之年齡及工作時間,女工妊孕前后之優(yōu)待;限制都市房租加租及建設勞動平民之住屋;廢止鹽稅、米稅,以裕平民生計;婦女在政治上、法律上、經濟上、教育上、社會地位上,均應與男子享平等權利。這份聲明的特點,是注重人民民生方面的權利,緊緊抓住了當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凸顯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1925年1月召開的黨的四大所通過的《大會宣言》,在外爭主權方面,提出廢除領事裁判權的主張:“工人、農民、學生、手工業(yè)者……你們趕快組織大示威運動反對外艦駛入中國內地,要求外兵不得駐扎在我們的領土以內,取消一切領事裁判權!”
黨的四大通過的《對于婦女運動之議決案》,在內爭權利方面,提出“男女社會地位平等”;一切教育機關為女子開放;“男女職業(yè)平等”;“結婚離婚自由”;“女子應有財產權與承繼權”;“女子應有參政權”;“男女工資平等”;“保護母性(生產期前后休息六星期日不扣薪資)”。
黨的四大通過的《對于農民運動之議決案》,在內爭權利方面,第一次提出鼓勵農民應向國民政府要求把官地分給貧農,〔3〕參見李忠杰、段東升主編:《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檔案文獻選編》,中共黨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18-20頁。注意到了貧下中農的土地問題。
黨的四大通過的《對于職工運動之議決案》〔4〕同上注,第12-18頁。,在內爭權利方面,強調了公民集會、結社、言論自由等政治權利是最迫切需要實現(xiàn)的權利。
1926年7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擴大會議發(fā)表的《第五次對于時局的主張》,〔5〕同前注〔2〕,張希坡書,第9-11頁。在外爭主權方面,提出廢除《辛丑條約》及其他不平等條約;收回海關,改協(xié)定稅制為國定稅制,收回會審公堂,廢除領事裁判權;各國撤退駐華海陸軍;收回租界及租借地(如旅順、大連灣、威海衛(wèi)等)。在內爭權利方面,提出要廢止治安警察條例及關于罷工刑律第224條,保護人民的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罷工之自由;廢止督理督辦制,實行省長民選、縣長民選,實行由省到鄉(xiāng)村的地方自治平民政權,肅清貪官污吏;頒布工會法,制定工人最低工資及農民最高稅租額之法律;頒布工廠條例,禁止中外廠主及職員虐待工人,并改良工廠有害衛(wèi)生的設備,特別保護童工及女工;承認婦女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及一切法律上和男子同等的權利。這份最低限度共同政治綱領偏重于反帝反封建(特別是反對封建軍閥的統(tǒng)治)和保障人民的民生方面的生存權利,提到了民主選舉政府,但尚未開始對人民政權予以設計。
1927年4月召開的黨的五大所通過的《對于職工運動議決案》《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議決案》,〔6〕參見本書編委會主編:《中國共產黨歷屆代表大會記錄——“一大”到“十七大”》,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年版 ,第197-203頁。在內爭權利方面,提出要頒布勞工保護法、工廠法,規(guī)定8小時工作制及最低限度工資等,使工人生活水平線能隨時提高;建立勞動保險及養(yǎng)老金制度;建立失業(yè)救濟制度;制定法律保護女工與童工;同時要建立工人宿舍、公共食堂等。在勞動保護法已經頒布以后,監(jiān)督這個法令之實施將成為工會主要責任之一。
黨的五大通過的《對于土地問題議決案》,〔7〕同上注,第203-208頁。在內爭權利方面,首次較為詳細地提出了變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張:一是沒收一切所謂公有的田地以及祠堂、學校、寺廟、外國教堂及農業(yè)公司的土地,交諸耕種的農民,此等沒收的土地之管理,應付諸土地委員會。此等土地的管理形式,是否采用公有制度或分配于耕種者的農民,皆由土地委員會決定之。二是耕種已沒收的土地之農民,除繳納累進的地稅于政府外,不納任何雜稅。未沒收的土地之租率,應減至與累進的田稅相當?shù)某潭?。耕種未沒收的土地之農民,只繳納確定的佃租,不納其他雜稅,并永久享有租佃權。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提出自己的土地所有制改革主張,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革命文獻,此前僅僅主張“以官地分給貧農”,而這里提出沒收大地主的土地、外國教堂的土地等,內容豐富多了。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為“五一”節(jié)紀念告中國民眾書》在外爭主權方面,提出要收回一切租界。在內爭權利方面,提出要頒布勞動法;實行8小時工作制;保護女工童工;肅清土豪劣紳貪官污吏、建立鄉(xiāng)村民主政權;救濟失業(yè)工人;實行耕者有其田等。
1927年在國民黨背叛革命之后,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了獨自擔負推進中國民主革命任務的重擔,一要建立人民的革命政權,二要解決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問題。這就產生了土地革命時期以實現(xiàn)農民權利和保障人民政治權利、建立革命政權為重點的法律思想。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八七會議所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 — 一九四九)》(第4冊),中國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408-419頁。,確定了土地革命和通過武裝斗爭建立工農人民政權的總方針。
1928年6月至7月召開的黨的六大所通過的《政治決議案》《告全體同志書》 《蘇維埃政權組織案》等,在內爭權利方面,提出中國本應建立蘇聯(lián)那種一切生產者直接管理政權的蘇維埃政治制度,但由于無產階級力量不夠強大,目前只能建立中共領導工農聯(lián)合的政權。中國的蘇維埃政府的正式名稱應當是:中國工農兵代表會議(蘇維埃)政府。在正式的代表會議(蘇維埃)成立之前,最初的政權形式是臨時的,叫“革命委員會”。在保障農民權利方面,“六大”通過的《土地問題決議案》提出了如下對農民政治、經濟權利的保障內容:〔9〕參見本書編委會編: 《中國共產黨歷屆代表大會全記錄——“一大”到“十七大”》(一),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270-271頁。解除反革命勢力的武裝去武裝農民,建立農村中農民代表會議(蘇維埃)的政權;無代價的立即沒收豪紳地主階級的土地財產,沒收的土地歸農民代表會議(蘇維埃)處理,分配給無地及少地的農民使用;祠堂、廟宇、教堂的地產及其他的公產官荒或無主的荒地沙田,都歸農民代表會議(蘇維埃)處理分配給農民使用;一切高利貸的借約概作無效;銷毀豪紳政府的一切田契,以及其他剝削農民的契約;取消一切由軍閥及地方衙門所頒布的捐稅,取消包辦稅則制,取消厘金,設立單一的農業(yè)累進稅;國家?guī)椭l(fā)展農業(yè)經濟,改良擴充水利,由農業(yè)銀行及信用合作社經手辦理低利借貸,組織消費及生產的合作社等。這份決議案除了“無代價的立即沒收豪紳地主階級的土地財產”一條有欠妥之處外(因為要留給地主必要的包括一定土地在內的生活資料),其他主張均是可行的,表明黨在建立農工政府之后,要用政府的力量“幫助農業(yè)經濟”。這是富有遠見的主張。
1936年9月黨中央作出的《關于抗日救亡運動的新形勢與民主共和國的決議》,在內爭權利方面,提出要把土地革命時期的蘇維埃工農民主制度轉變?yōu)槊裰鞴埠蛧贫?。這個共和國不是一個階級的國家和政府,而是排除漢奸、賣國賊在外的一切抗日階級互相聯(lián)盟的國家和政府。這個共和國的政府組織形式是民主集中制;這個共和國的政府給予人民全部必需的政治自由。“民主共和國在全中國建立,依據普選權的國會實行召集之時,蘇維埃即將成為它的一個組成部分,蘇區(qū)人民將選派代表參加國會,并將在紅色區(qū)域內完成同樣的民主制度”?!?0〕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抗日救亡運動的新形勢與民主共和國的決議》,轉引自楊永華:《陜甘寧邊區(qū)法制史稿(憲法、政權組織法篇)》,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頁。這是“較之一部分領土上的蘇維埃制度在地域上更普及的民主,較之全中國主要地區(qū)上的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大大進步的政治制度”。〔11〕同上注,第9頁。黨中央的這個決議,改進了土地革命時期的國體和政體。
1937年5月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所通過的毛澤東所作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的報告,〔12〕參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1921-1949)(上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47-450頁。提出爭取民主是抗戰(zhàn)時期“最本質的東西”,是“中心一環(huán)”,民主是號召全民抗戰(zhàn)的一面旗幟。為此必須將國民黨的一黨獨裁的政體,改變?yōu)楦鼽h派各階級合作的民主共和國政體;保證人民的言論、集會、結社自由。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會議通過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而斗爭》,在外爭主權方面,提出要團結抗戰(zhàn),努力建立包括日本人民、各國愛好和平力量在內的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努力建立國內一切反對日本侵略的愛國者在內的全民族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廢除一切束縛人民愛國運動的舊法令。在內爭權利方面,要高舉民主抗戰(zhàn)旗幟,全國人民除漢奸外皆有抗日救國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及武裝抗敵之自由;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國民大會,通過真正的民主憲法;鏟除貪官污吏,建立廉潔政府。這是我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建立廉潔政府的施政綱領。
1945年4月在黨的七大通過的毛澤東所作的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中,詳細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的一般綱領和具體綱領。新民主主義基本綱領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權構成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大政方針,選舉政府,并實行民主集中制;新民主主義經濟必須是由國家經營、私人經營與合作社經營三者組成的;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反帝反封的文化。
新民主主義具體綱領是,在外爭主權方面,動員一切力量,配合同盟國,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并建立國際和平;懲辦那些分裂民族團結與反對人民的親日分子、法西斯主義分子與失敗主義分子。在內爭權利方面,要求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的聯(lián)合政府與聯(lián)合統(tǒng)帥部;取消一切鎮(zhèn)壓人民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思想、信仰及身體等項自由的反動法令,使人民獲得充分的自由權利;要求懲辦貪官污吏,實現(xiàn)廉潔政治;要求給予中國人民以民主的權利;取消苛捐雜稅,實行統(tǒng)一的累進稅;減租減息,適當?shù)乇WC佃權,對貧苦農民給予低利貸款;取締官僚資本;扶助民間工業(yè);救濟失業(yè)工人;保障教職員生活及學術自由;實現(xiàn)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等等。報告指出,要做到這一切,最重要的是要求立即取消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一個包括一切抗日黨派及無黨無派的代表人物在內的舉國一致的民主的聯(lián)合的臨時的中央政府。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由于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外爭主權是共產黨人的主要任務,內爭權利的主要內容——消滅封建制度、解決農民土地所有權這一革命中心任務無法進行,只能一方面實行減租減息,另一方面又要力保交租交息。到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階級矛盾成為主要矛盾,內爭權利就成為主要任務。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規(guī)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主要做法是:鄉(xiāng)村農民大會及其選出的委員會,鄉(xiāng)村無地少地的農民所組織的貧農團大會及其選出的委員會,區(qū)、縣、省等級農民代表大會及其選出的委員會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執(zhí)行機關;按鄉(xiāng)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統(tǒng)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數(shù)量上抽多補少,質量上抽肥補瘦,使全鄉(xiāng)村人民均獲得同等的土地,并歸各人所有;分配給人民的土地,由政府發(fā)給土地所有證,并承認其自由經營、買賣及在特定條件下出租的權利;保護工商業(yè)者的財產及其合法的營業(yè),不受侵犯;等等。
《中國土地法大綱》的特點主要是:第一,土改在消滅剝削制度的前提下,貫穿平等原則。例如,一方面堅決地廢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權,漢奸、賣國賊及內戰(zhàn)罪犯,其本人不得分給土地及財產;另一方面又規(guī)定地主及其家庭,分給與農民同樣的土地及財產,漢奸、賣國賊及內戰(zhàn)罪犯的家庭在鄉(xiāng)村、未參與犯罪行為,并愿自己耕種者,分給與農民同樣的土地及財產。第二,土改工作貫徹民主原則,讓農民有當家做主的自豪感和責任感。例如,為了保證土地改革中一切措施符合于絕大多數(shù)人民的利益及意志,規(guī)定政府負責切實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保障農民及其代表有全權得在各種會議上自由批評及彈劾各方各級的一切干部,有全權得在各種相當會議上自由撤換及選舉政府和農民團體中的一切干部。第三,土改工作貫徹了廉政精神。例如,大綱規(guī)定由鄉(xiāng)村農民大會或其委員會指定人員,經過一定手續(xù),采取必要措施,負責接收、登記,清理及保管一切轉移的土地及財產,防止破壞、損失、浪費及舞弊。
1948年4月1日,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把原來反帝、反封建的綱領,擴展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他說: “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在當前歷史階段的總路線和總政策”?!?3〕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載《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3頁、第1316-1317頁。這是因為抗戰(zhàn)勝利后,以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大資產階級拒絕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民主聯(lián)合政府主張,壟斷資源,已成為革命的對象。
總之,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時期就構筑了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法律思想框架,在土地革命時期,中共在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法律思想框架內增添了建立工農民主政權、解決農民土地所有權的新內容;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在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法律思想框架內增添了民主、廉政、廣泛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新內容;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共在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法律思想框架內增添了推翻三座大山、實現(xiàn)耕者有其田和保障工商業(yè)者權利的新內容。
如前所述,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外爭國家主權、內爭人民權利的法律思想。中國共產黨同其他政黨不同的一個特點,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知行合一”,把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相結合。即:只要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領導的政權,就馬上把自己的法律主張付諸實施。1926年10月23日至翌年3月2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工人階級發(fā)動了三次武裝起義。在第三次起義中,打敗了統(tǒng)治上海的反動軍隊,建立了史無前例的上海市民代表政府,它是中共領導的,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聯(lián)合全市各革命階級、社會團體,反帝、反封建及一切反動派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它于1927年4月10日通過了《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政綱草案》。其中在捍衛(wèi)主權方面規(guī)定,收回租界,撤退外國海陸軍;廢除不平等條約;法院實行陪審制由各界陪審。在公民政治權利方面,規(guī)定“人民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罷工等絕對自由”;廢除一切束縛言論出版之苛法;公共交通機關新聞記者得免費使用;公共場所記者自由出入采取新聞。在公民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方面,設立失業(yè)介紹所,并準備失業(yè)救濟費;設立平民工廠,收養(yǎng)無業(yè)貧民;建筑廉價房屋,開行早晚廉價車輛;減輕房租,并禁止小租及轉租;勞苦人民子弟得有免費入學的權利;勞苦人民得有免費受補習教育之機會;廢除苛捐雜稅;限制房租;限制物價高漲;頒布勞動法,舉行社會保險;規(guī)定最低工資額;星期日節(jié)日休息,工資照給,不休息工資加倍;女工在生產前后休息六星期,工資照給;改良工廠之設備,如增設門窗、天窗、廁所等;限定最高租額,農民取得至少要占收獲60%;限制高利盤剝,每月利息最高不得過8厘;減輕學費,由教育局會同該校學生會斟酌該校經濟情形減輕之,惟至少須減輕原有學費1/3;等等。這項法規(guī)的最大特點,就是對不同群體的權益規(guī)定細致,操作性強,例如,規(guī)定“師傅應授以完全的技術,并須酌給工資”,這非常符合中國師傅向來喜歡給徒弟“留一手”的國情;關于教師工作時間,規(guī)定“中學每周不得過900分,小學不得過1080分”,甚至規(guī)定“每教室不得過50人”,著實讓人感到規(guī)定細膩,極具操作性。
1929年10月2日,黨領導的湘鄂贛邊根據地的革命委員會頒布了《湘鄂贛邊革命委員會革命政綱》,內容主要如下:在保護農民權利方面,規(guī)定沒收一切地主階級的土地財產,沒收的土地歸當?shù)靥K維埃政府處理,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及退伍的紅軍士兵使用;一切祠堂、廟宇、教堂的地產及其他公用公地,概歸當?shù)靥K維埃政府沒收處理,分配給農民使用。在保障人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方面,規(guī)定過去一切高利貸借約概做無效,以后借貸年利不得超過一分五厘,以防對平民的高利盤剝;取消湘鄂贛三省反動政府的一切苛捐雜稅,由蘇維埃政府重新設立單一的農業(yè)經濟累進稅;允許失業(yè)工農兵及貧民子弟免費入學;實行8小時工作制,增加工資、失業(yè)救濟及社會的勞動保險;實行男女同工同酬,保護童工、女工,廢除包工制,嚴禁壓迫學徒店員。在保障人民的政治權利方面,實行保障工人罷工、結社、集會、言論、出版之絕對自由;男女政治平等、經濟平等、教育平等、離婚結婚自由,嚴禁買賣婦孺、蓄婢納妾?!?4〕參見張希坡編:《革命根據地法律文獻選輯》(第2輯)上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92-93頁。這是我黨首次規(guī)定禁止蓄婢納妾。
1931年11月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在維護國家主權方面,宣布中華蘇維埃政權以徹底地將中國從帝國主義壓榨之下解放出來為目的,實現(xiàn)中國的完全自主與獨立,不承認帝國主義在華的政治上、經濟上的一切特權,一切不平等條約無效,否認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債,在蘇維埃領域內,帝國主義的海陸空軍絕不容許駐扎,帝國主義的租界租借地無條件收回,帝國主義手中的銀行、海關、鐵路、商業(yè)、礦山、工廠等,一律收回國有,在目前可允許外國企業(yè)重新訂立租借條約繼續(xù)生產,但必須遵守蘇維埃政府的一切法令。
在保障工人權利方面,憲法大綱提出要制定勞動法,實行8小時工作制,規(guī)定最低限度的工資標準,創(chuàng)立社會保險制度與國家的失業(yè)津貼,并宣布工人有監(jiān)督生產之權。在保障農民權利方面,提出要頒布土地法,主張沒收一切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雇農、貧農、中農。憲法大綱規(guī)定,人民法律面前平等;取消苛捐雜稅,征收統(tǒng)一的累進稅;保障人民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等政治權利;保障婦女權利;保障人民受教育權利;實行信教自由和政教分離;尊重少數(shù)民族權利;保障外國僑民的權利,等等。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的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第一部憲法性文獻,具有根本法和施政綱領的雙重特點。與同一時期國民黨制定的體現(xiàn)國民黨一黨專政和蔣介石個人獨裁的《訓政綱領》《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笆鼙M壓迫剝削的民眾,對于蘇維埃每一具體的施政,簡直如同鐵血之追隨于磁石。這種情形,造成了反動統(tǒng)治階級的極大恐慌,反動統(tǒng)治階級因此不惜以一切最無恥的造謠,來污蔑蘇維埃的施政。然而鐵的事實是給無恥造謠的有力回擊,每一個有眼睛的中國人,只要不是喪心病狂的帝國主義者和國民黨地主資本家,便不能不承認蘇維埃政府的政策與國民黨政府的政策有何等天壤之別?!薄?5〕毛澤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與人民委員會對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報告》,載《蘇維埃中國》(第2集),中國現(xiàn)代史資料編輯委員會1957年翻印,第254-255頁。
1939年1月,陜甘寧邊區(qū)召開了第一屆參議會,通過了邊區(qū)抗戰(zhàn)時期施政綱領。194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三制”的建政原則后,1941年11月陜甘寧邊區(qū)召開第二屆參議會,通過了5月1日公布的包含有“三三制”原則的施政綱領。這份施政綱領高舉民主旗幟,創(chuàng)造了“三三制”等民主形式,規(guī)定在抗日民主政權中的立法和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中,共產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各占1/3名額。共產黨員應與這些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把持包辦。還規(guī)定共產黨員有犯法者從重治罪?!蛾兏蕦庍厖^(qū)議會及行政組織綱要》規(guī)定,各級議會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各級行政長官,鄉(xiāng)長、區(qū)長、縣長、邊區(qū)主席,由各級議會選舉;邊區(qū)法院院長,由邊區(qū)議會選舉;邊區(qū)政府各廳長的任命,須得邊區(qū)議會的同意。在參選資格上,《陜甘寧邊區(qū)選舉條例》規(guī)定,除賣國者、罪犯和神經病人外,凡居住于陜甘寧邊區(qū)的人民,在選舉之日,年滿16歲的,無男女、宗教、民族、財產、文化的區(qū)別,都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1942年2月,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還制定并公布了《陜甘寧邊區(qū)保障人權財權條例》?!?6〕參見陜西省檔案局編:《陜甘寧邊區(qū)法律法規(guī)匯編》,三秦出版社2010年版,第7頁。條例開宗明義,以保障邊區(qū)人民之人權、財權不受非法之侵害為目的,規(guī)定邊區(qū)一切抗日人民不分民族、階級、黨派、性別、職業(yè)與宗教,都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居住、遷徙及思想信仰之自由,并享有平等之民主權利;保障邊區(qū)一切抗日人民的私有財產權及依法之使用及收益自由權;邊區(qū)人民之財產、住宅,除因公益由特別法令規(guī)定外,任何機關部隊團體不得非法征收、查封、侵入或搜捕;逮捕人犯不準施以侮辱、毆打及刑訊逼供、強迫自首,審判采取證據主義,不重口供;司法機關審理民刑案件從傳到之日起,30日內必須作出判決,以免當事人遭受積延訟累;司法機關受理民事案件非抗傳或不執(zhí)行判決及有特殊情形時,不得扣押;被捕人犯之財物非經判決不得沒收,并不得調換或任意損壞;區(qū)鄉(xiāng)政府對該管區(qū)居民爭訟事件,得有雙方當事人之同意為之調解;邊區(qū)人民不服審判機關判決之案件,得依法按級上訴,等等。
正如《毛澤東傳》所說:1948年九月會議的召開,是“為了對軍事上、政治上面對的種種重大問題在黨內領導層中統(tǒng)一認識,特別是為了籌劃新中國的建設”?!?7〕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858頁。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下簡稱《共同綱領》)就是根據這次會議起草的?!豆餐V領》是把我黨確立的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法律思想轉化為實踐形態(tài)的又一體現(xiàn)。
在外爭主權方面,《共同綱領》第1條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平、統(tǒng)一和富強而奮斗”,第3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取消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第11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聯(lián)合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自由的國家和人民,站在國際和平民主陣營方面,共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在內爭權利方面,《共同綱領》第4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依法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第5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有思想、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訊、人身、居住、遷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權;第6條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廢除束縛婦女的封建制度。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教育的、社會的生活各方面,均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實行男女婚姻自由;第9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第12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用普選方法產生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級人民政府為行使各級政權的機關。國家最高政權機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中央人民政府為行使國家政權的最高機關,等等。
內爭權利方面最突出的是,中國共產黨先后制定了廢除封建生產關系的《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fā)布,簡稱《五四指示》)和《中國土地法大綱》(中共中央1947年10月公布施行),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現(xiàn)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變革。
總之,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不僅提出了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法律思想框架,還利用局部地區(qū)執(zhí)政條件,把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法律思想轉變?yōu)閼椃ǚ?,把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相結合,思想啟蒙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愛國救亡)相結合。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知行合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開展群眾運動的政黨。不管是尚未在局部地區(qū)執(zhí)政的大革命時期,還是在局部地區(qū)執(zhí)政的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都力所能及地實施了外爭主權、內爭權利的施政綱領、憲法性法律和人權保障條例。
一批掌握法律知識的馬克思主義者、共產黨員等注意在工農運動中傳播法律理念。例如,董必武在日本留學期間,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書籍,1917年回國后在武漢開辦律師事務所并辦學,成為湖北頗有名氣的律師。共產黨員施洋(號萬里,字伯高)律師被聘為京漢鐵路總工會、湖北全省工團聯(lián)合會法律顧問,1923年2月領導各界人士聲援京漢鐵路工人罷工。2月7日被捕,在獄中寫下《伯高獄中七日記》,其中記錄了他如何為勞工提供法律理念和知識:
伯高獄中七日記(節(jié)錄)
二月八日
經審判長把我姓名、年齡、籍貫、住址、職業(yè)問畢后,即問我從來干了什么事。我說:“我自民國六年畢業(yè)法校后,于民國七年在武漢夏口充當律師,八年山東外交危急,曾同學生做過愛國運動。吳巡閱(即吳佩孚——筆者注)、肖督軍住衡陽時,對我愛國運動幾表同情,函電來往兩年有半。去年關武昌兵變,我被漢口商民公推,曾到洛晉謁孚威(即吳佩孚——筆者注),請其移兵駐漢,維持湖北治安。我因此被王子春督軍所忌,于5月15日下令通緝。我迫不得已,走出湘南,曾對孚威上書三千余字,請其聯(lián)合西南,出兵關東,統(tǒng)一中國。書載湘鄂各報,猶可翻閱。旋蒙肖督軍蒞鄂,取消王督軍通緝令,我始得返故鄉(xiāng),仍舊執(zhí)行律師職務,創(chuàng)辦平民學校。對于貧苦工人或工會與人,有訴訟或非訴訟事件來委托者,我不過在法律范圍之內,本律師應有之職權,代擬訴狀和書狀而已,從不敢有不法行動者也?!惫┊?,處長便問曰:“你既當律師,應安心執(zhí)行律師職務,為何參加什么各界聯(lián)合會呢?”我答曰:“社會各界聯(lián)合會,緣系愛國運動而起。愛國運動吳孚威、肖督軍住衡陽時,也曾通電主張發(fā)表意見。我為國民一分子,愛國是國民天職,為何不應參加呢?況我之參加,系由武夏律師公會所公推,與以個人資格參加者,尤不可同日而語。”處長又問曰:“律師公會在法律上擁有一定職權,豈可任意參加他團體行動?”我答曰:“律師公會在法律上固有一定職權,但救國運動為非常運動,農工商學各界,即先后參加運動。律師又何不可參加呢?況前次之救國運動,如收回青島問題,廢除21條問題,收回領事裁判權問題,反對直接交涉問題,在之關系國際,法律上之解釋,外交之經歷,正需精研法學有素之律師,出為搜索材料以供外交全權之采擇,即此觀止,尤足證愛國運動應有律師參加之必要也?!碧庨L又問曰:“律師代工人和工會撰擬訴狀和書狀,本為適法行為,而武漢律師多矣,為何都請你撰擬呢?”我答曰:“工人或工會請律師代撰訴狀,原不僅我一人。武漢輪公會,系請段煥奎律師充法律顧問,楊子廠工人俱樂部,請范鎬律師充法律顧問,漢口英國香煙廠工會,請張冠軍律師充法律顧問。”處長又問曰:“據你供,律師代工人或公會撰擬訴狀,不止你一個人,尚有某某等,為何武漢各機關,不注意他們,而獨注意你呢?”我答曰:“武漢各機關所以獨注意我,這因我自民國八年以來,無論愛國運動,驅王運動,皆有我參加,露頭面太過,發(fā)牢騷太多,現(xiàn)在武漢各機關人員,又多有系王子春舊僚,他們恨我最深久,欲得而甘心之,他們注意我者,諒在此也。”〔18〕郝銘鑒、胡惠強主編:《革命烈士遺文大典》,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頁。
這段記載反映了“勞工律師”、共產黨員施洋扎根于勞工之中,為他們提供法律知識,而且在法庭上光明磊落,毫不否認自己捍衛(wèi)工人權利行為的正義性。
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而農民問題主要是土地所有權問題。中國社會各階級及其政治代表對這個問題的態(tài)度和解決辦法是不同的。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政黨的土地綱領是不堅決、不徹底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曾在1930年9月提出過一套實現(xiàn)耕者有其田的具體方案與程序,主張立即頒布“耕者有其田”的法令,辦法是發(fā)行50年長期土地公債,將最高額以外的私人土地和公眾團體的土地收買為國有,然后再分配給農民。但實際上它不可能把這種主張真正地付諸實行。因為國民黨的階級基礎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它若進行土地改革,就必然動搖其基礎。所以,國民黨竭力維護封建土地所有制,極力掩蓋中國存在土地問題的實質。蔣介石曾說:“今日中國之土地,不患缺乏,亦不患地主把持,統(tǒng)計全國人口,與土地之分配,尚屬地浮于人,不苦人不得,惟苦地不整理?!薄?9〕《蔣委員長對于解決土地問題意見》(專載),載《地政月刊》1933年第1卷第11期,第1564頁。因此,盡管國民黨有時口頭上也講“耕者有其田”,但始終沒有真正實行過。
而中國共產黨早在土地革命時期,就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切實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線、政策和方法。如依靠貧農,聯(lián)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以鄉(xiāng)為單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礎上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等等。土地革命的深入開展,使占中國總人口70%以上的貧苦農民獲得了土地所有權,他們的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權利得到了保障。
第一,貧苦農民獲得了政治權利。毛澤東在1930年10月撰寫的《興國調查》指出,經過土地革命,地主的田被分了,他們當中的反革命首惡被鎮(zhèn)壓了,也有的跑了。留在村里的地主及其家屬則分了田,革命政府仍給他們留有生活出路,貧苦農民取得了政權,貧農成了農村中的指導階級,中農也與貧農、雇農一起有了話事權,他們在鄉(xiāng)區(qū)兩級蘇維埃中擔負工作的約占40%。
第二,廣大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得土地后,生產積極性極為高漲,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如閩西根據地1929年分配土地后,1930年早稻就獲得好收成,龍巖、連城的產量比上年增加兩成,上杭、長汀比上年增加一成。鄂豫皖根據地分配土地后,1930年英山縣水稻畝產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達到五成。出現(xiàn)了“赤色區(qū)米價一元一斗,白色區(qū)一元只能買四五升”的情況。
第三,隨著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和苛捐雜稅的廢除,農民生活得到了改善,1930年10月中共贛西南特委向中央的報告中指出,土地革命后,農民“不還租,不還債,不完糧,不納捐稅,工人增加了工資,農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種枷鎖。個個都喜形于色”;他們都或多或少地添置了衣服、被子、蚊帳和一些農具,特別是大部分人討老婆沒有困難了?!?0〕同前注〔12〕,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書,第286-287頁。
總之,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蘇維埃政府頒布并實施了土地法,不僅讓農民在政治上翻身,而且在經濟上分到田地,獲得基本生存權利。這就使得農民迅速地分清共產黨和國民黨及其兩種政權的優(yōu)劣,極大地調動起他們支援革命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建設根據地的積極性。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革命得以堅持和發(fā)展,主要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緊緊地依靠農民在農村建立根據地,并在根據地內深入開展了土地革命,保障了農民的一系列權利。
1.在邊區(qū)實現(xiàn)普選
在陜甘寧邊區(qū)的歷史上出現(xiàn)過三次大規(guī)模的以選舉邊區(qū)各級參議會和政府的普選運動。第一次選舉運動(1937年7月—11月)是在國共兩黨團結抗戰(zhàn)的形勢下進行的。全邊區(qū)的選民平均70%以上參加了選舉,多數(shù)地方80%~90%的選民都參加了選舉。這次選舉運動的最大特點,是開始改革蘇區(qū)的某些選舉規(guī)定,確立普遍、平等、直接無記名的選舉原則,使地主、富農、紳士、資本家、僧侶牧師等都獲得了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他們不再因階級、黨派、宗教的區(qū)別而受到選舉權的限制。第二次選舉運動(1941年1月—11月)參加投票的選民達到85%以上。第三次選舉運動(1945年10月—12月)平均87%的選民參加了投票。為充分保證邊區(qū)選民參加選舉的民主權利,根據邊區(qū)經濟落后、地廣人稀、群眾文化程度不等的實際情況,邊區(qū)選舉采取了若干富有特色且方便選民的“投票”方式:識字多的選民采用票選法,識字不多的選民采用畫圈法、畫杠法,完全不識字的選民則采用投豆法。選民名單采用“紅白榜”的做法,紅榜代表具備選民資格,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白榜則相反。黨領導的山東抗日根據地頒布《人權保障條例》,實行“豆選”, 1941年前后山東根據地有統(tǒng)計的71個縣政府中,民選縣長占94%、鄉(xiāng)長占70%。
抗戰(zhàn)時期,大量外國人和國內民主人士出于各種目的,紛紛前往陜甘寧邊區(qū)參觀、訪問、工作,對邊區(qū)民主政治極為關心,留下了豐富的文獻資料。美國女記者尼姆·威爾斯對1937年陜甘寧邊區(qū)選舉的情況記錄說:7月15日開始選舉村代表。8月份選舉結束,接著由村代表選舉區(qū)代表,當選的區(qū)代表再選舉縣代表。陜甘寧邊區(qū)代表大會的代表由縣代表選舉產生。代表名額的比例,在村一級,每20名選民產生1個代表,區(qū)一級,每50名選民產生1個代表,縣一級,每200名選民產生1個代表,邊區(qū)代表大會的代表,每1500名選民產生1人。陜甘寧邊區(qū)代表大會至少有500名代表。代表大會將選舉1位邊區(qū)政府主席,然后由南京政府委任。代表大會將成為擁有立法權的邊區(qū)最高權力機關。美國記者斯諾說陜甘寧邊區(qū)“選舉權是普遍而平等的,不問性別和階級”,代表邊區(qū)200萬民眾、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民選的145位參議員,出席陜甘寧邊區(qū)1939年第一屆參政會議,許多內戰(zhàn)時期跑到外地的地主,現(xiàn)在重回老家,他們可以像農民一樣領受新地,享有“平等的選舉權,并有權參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資本家也一樣可以參加政治生活”。斯諾稱贊邊區(qū)是中國“民主政治的實驗”。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記者斯坦因指出延安“參議會是由延安市的城市居民和鄉(xiāng)村居民選舉出來的”,并且“絕對誠實、自由、平等,絕沒有舊日的賄賂、強迫、暴行等現(xiàn)象”。對于邊區(qū)政府,英國《太陽報》記者武道寫道:“陜甘寧邊區(qū)的政府的各種機構,都是由人民選舉的。邊區(qū)政府的主席和其他高級人員都是邊區(qū)參議會的參議員,由參議會選舉出來擔任他們的職務?!睂﹃兏蕦庍厖^(qū)的民主選舉,美國記者愛潑斯坦說:“所有18歲以上的男女都有選舉權,在與自己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地方運用這種權利,選擇管理村子的村長和委員會。他們還選舉參加鄉(xiāng)、區(qū)和地區(qū)人民委員會的代表,這些委員會不同于國民黨的任命和純粹的磋商機構,他們確實制定法律并進行治理。任何人都必須先被選入這些委員會,然后才能成為當?shù)鼗虻貐^(qū)政府的成員。每一百個成年人中可以選一名代表參加最基層(區(qū))的委員會。” 1944年底,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訪問延安后,認為共產黨知道“沒有反對派是不民主的”,所以在邊區(qū)“制定了一種三三制”,雖然“實行的時候,這個制度并不完全這樣死板,不過中共總是把他們自己的比例做到不超過1/3”。英國《泰晤士報》記者福爾曼說,“如果選舉的結果,被選的共產黨員在1/3以上,那么他們就自動放棄”,并且“共產黨限制自己黨員被選人數(shù)只能占1/3,余下2/3的政府職位,留給非共產黨的各階級及各民族(即蒙古族、回族等抗日民主人士)。非共產黨員在政府應有地位和權力,共產黨員在政府則應服從多數(shù),這是共產黨的一個原則”?!?1〕徐暢:《抗戰(zhàn)時期外國人和國內民主人士對陜甘寧邊區(qū)民主政治的觀察》,載《東岳論叢》2015年第8期,第47-58 頁。
邊區(qū)的民主選舉,使國統(tǒng)區(qū)的人民看到了民主的曙光,找到了解放的希望。正是在榜樣的推動下,大搞“訓政”的國民黨政府,被迫宣布“訓政結束,憲政開始”,并于1940年舉行國民大會代表的選舉。
2.建設一個廉潔、法治政府
194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準的《陜甘寧邊區(qū)施政綱領》第8條規(guī)定:“厲行廉潔政治,嚴懲公務人員之貪污行為,禁止任何公務人員假公濟私之行為,共產黨員有犯法者從重治罪?!?942年,晉西北紳士參觀團在旁聽了審判延安學生療養(yǎng)院干部妨害自由,侵犯人權致死人命案后,向報界說:“延安的人權有了保障。”國統(tǒng)區(qū)到邊區(qū)的參觀者說:“邊區(qū)的法律沒有法制小人、禮遇君子的惡劣觀念”。世界學聯(lián)參觀團團長傅路德說:“邊區(qū)的司法系統(tǒng)中充滿著平等與正義的精神?!薄?2〕楊永華:《陜甘寧邊區(qū)法制史稿——憲法、政權組織編》,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2-64頁。
1937年10月,在延安,抗大第六隊隊長黃克功身為一個老干部、老紅軍、老黨員,因逼婚未遂就槍殺了陜北公學學員劉茜。黃克功被捕后,曾幻想黨和政府會因他對革命有功而從輕處罰。邊區(qū)政府主席林伯渠和高等法院院長董必武為了維護法治尊嚴,貫徹平等原則,經過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批準,依法判處黃克功以極刑。無獨有偶的是,幾乎在黃克功逼婚殺人案發(fā)生的同時,國民黨內部也發(fā)生了一起類似的案件。1935年9月,蔣介石的愛將張宗靈懷疑妻子與人通奸,便不問青紅皂白,跑回家把妻子殺死在自家宅院的菜地里。張宗靈槍殺妻子的消息傳出,西安各界婦女表示極大的義憤,聯(lián)合上書全國婦女部長宋美齡,要求嚴懲兇手。蔣介石聞知大發(fā)雷霆,命令胡宗南將張宗靈押解南京。胡宗南將張宗靈送至南京,蔣介石安排將他關進模范監(jiān)獄,并聲稱審后將嚴肅處置。張宗靈被關了一年后,胡宗南看風聲已過,便請求蔣介石把張宗靈放出來。蔣介石居然爽快地答應了,為掩人耳目,他讓張宗靈改名張靈甫。張靈甫被秘密釋放后,不久就升為七十四師師長。黃克功和張宗靈,一個是共產黨的驍將,一個是國民黨的驍將,1935年9月中央紅軍即將到達陜北前夕,黃克功所率的師團與張宗靈率領的國民黨精銳七十四師113團,還在正寧一帶展開了一場惡戰(zhàn),以中央紅軍取得大勝結束。就是在這場大戰(zhàn)之后的不長時間,兩位驍勇善戰(zhàn)的戰(zhàn)將幾乎犯了同樣的罪行,但黃克功連戰(zhàn)死沙場的請求也未被允許,隨著一聲槍響他倒在了遠離家鄉(xiāng)的黃土高坡上。時間相近、案情相似,但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結果,再次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治黨務必從嚴的堅定決心。
1941年8月陜甘寧邊區(qū)發(fā)生一個重要案件,由謝覺哉主辦,他堅持依法辦事,對此案涉及到的一個重要人物要判處刑罰,可是有人以權勢向謝覺哉施壓,要他改變主張,謝覺哉頑強不屈,堅持法辦,并將自己的意見報告了毛澤東,毛澤東支持謝覺哉的主張,9月7日親自寫信給謝覺哉說:“此等原則立場,我們絕不能放松,不管犯錯誤是何等樣的好朋友,好同志?!敝x覺哉看了信。精神振奮,力量倍增,支持和協(xié)助司法機關判了那個要人的刑。1942年,謝覺哉在回憶這件事時說:“不遵守法令的人大都是公務人員?!薄坝械娜送p視地方政府的法令,認為地方政府職權低弱?!币虼怂麖娬{說,在“三令五申”之后,就要堅持“應罰的罰,應拘的拘,任何人的威脅不屈,任何大頭子的說情不理,硬起頸骨來,做它幾次,威信就建立了?!薄?3〕吉世林:《謝覺哉司法軼事(4)》,載《法制周報》1982年5月18日,第5版。
許多考察延安的外國記者指出,陜甘寧邊區(qū)各級政府、參議員、公務人員都是按照人民的意愿選舉產生的,所以政府不是高高在上的衙門,參議員、公務人員不是官老爺。斯坦因觀察到“參議會上,有激烈的辯論,沒有一個人覺得自己的發(fā)言權受到什么限制……例如關于地租和捐稅條例問題,農民和地主公開坦白而透徹地討論著——這是從前沒有過的事”。在議決方針政策時,參議院和政府公務人員“實事求是”,“勇于接受批評和勸告”,不怕“丟了面子”,不“拘泥形式”。白修德說,在“行政方面,批評和討論的自由的確是毫無限制的,對于一個方針的執(zhí)行不當,對于無論文武當局的失錯,任何人都可以予以批評”。愛潑斯坦也說:“這里產生了一種別處見不到的全新的中國人——正直、不怕當權者、隨時準備接受批評和新思想、不顧講客氣和‘面子’的老規(guī)矩,為了對自己和公眾有利的事不能容忍一切阻礙”。黃炎培看到延安“黑板的角上有一個意見箱,什么人都可以把意見書投入,如果他要向政府說話的時候”,“個個人得投書街頭的意見箱,也個個人得上書建議于主席毛澤東”。因之確信政府是處于老百姓的監(jiān)督之下的。不僅中國人可以對政府提出批評意見,外國人同樣可以如此。英國人林邁可(Michael Lindsay) “在延安時寫了一篇40、50頁的長報告,題目叫作《延安哪里有缺點》,這篇報告抄送給了好幾位黨的領導人”。他說他“個人的經驗是,那時的延安真正實行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4〕同前注〔21〕,徐暢文,第 47-58頁。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在廉政建設方面成績卓著,毛澤東曾經評價說:“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據地,這里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fā)國難財。”〔25〕中國監(jiān)察學會反腐倡廉歷史研究會編:《中國共產黨監(jiān)督執(zhí)紀史話》,中國方正出版社2019年版,第99-100頁。當時的延安,是國人心目中的一片凈土和革命圣地。
從1946年6月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到1947年2月,在中共中央1946年5月4日發(fā)布《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后,解放區(qū)在減租減息、反霸斗爭的基礎上逐步開展土地改革。各解放區(qū)約有2/3的地區(qū)解決了土地問題,實現(xiàn)了耕者有其田。據不完全統(tǒng)計,晉冀魯豫解放區(qū)至1946年10月,有2000萬農民獲得土地;晉察冀解放區(qū)的冀中地區(qū)至1949年底有7012個村莊完成了土地改革,占村莊總數(shù)的83%;蘇皖解放區(qū)至1946年10月有1500萬農民獲得土地;東北解放區(qū)至1946年10月底有500萬農民獲得土地;山東解放區(qū)至1946年底有1900萬農民獲得土地;晉綏解放區(qū)至1946年底有100余萬農民獲得300余萬畝土地;陜甘寧解放區(qū)至1947年1月在新進行土地改革的370多個鄉(xiāng)中,有120多萬畝土地回到農民手中?!?6〕同前注〔12〕,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書,第738-739頁。
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很好地解決了占中國總人口70%的無地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問題,才出現(xiàn)了廣大農民積極參軍、支前,志愿投身到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事業(yè)中?;春?zhàn)役勝利后,華東野戰(zhàn)軍司令員陳毅曾深情地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边@句話的意思是:人民群眾從人力、物力等方面積極支援前線,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才贏得了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在氣勢恢宏的淮海決戰(zhàn)前線和廣大后方,各解放區(qū)人民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支前運動,其規(guī)模之巨大,任務之浩繁,動員人力物力之眾多,為古今中外戰(zhàn)爭史上所罕見。據統(tǒng)計,淮海戰(zhàn)役中,華東、中原、冀魯豫、華中四個解放區(qū)前后共出動民工543萬人,作戰(zhàn)士兵與支前民工的比例是1∶9?!白詈笠话衙祝脕碜鲕娂Z;最后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含淚送戰(zhàn)場。”老百姓們正是唱著這樣的歌謠,推著小推車勇往直前沖向戰(zhàn)場。〔27〕參見王安德:《感悟沂蒙黨史 汲取奮進力量》,載《學習時報》2021年5月7日,第8 版。斯大林在聽到淮海戰(zhàn)役勝利的消息后,驚喜、激動地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了一行字:“奇跡!真是奇跡!”這奇跡何以被創(chuàng)造?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制定了一系列人權保障條例,并突出解決了中國最大多數(shù)人的土地所有權問題,所以,人民群眾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chuàng)造了中外戰(zhàn)爭史上罕見的奇跡。如果人民沒有得到最急需的權利,他們會“最后一把米,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含淚送戰(zhàn)場”嗎?
由上可知,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時期構建了外爭主權、內爭權利并行并重的基本綱領。土地革命時期在這一綱領中又注入了建立工農民主政權、解決農民土地所有權的新內容;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這一綱領中又注入了建立愿意抗日的各階級、各階層聯(lián)合執(zhí)政的民主共和國和重點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新內容;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這一綱領中又注入了推翻三座大山和重點解決農民土地所有權問題的新內容。在28年的革命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不懈地用外爭主權、內爭權利并行并重的思想啟迪人民,堅持不懈地在革命根據地制定并實施保障人民各項權利的法律,使人民初步提高了行使權利的能力,從而產生了保衛(wèi)權利、跟著共產黨進行民主革命的巨大熱情。史實表明,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啟蒙和愛國救亡這兩項工作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關系,根本不存在“愛國救亡壓倒思想啟蒙”的情況。
或許有人會問:外爭主權是救亡訴求, 在歷史實踐中,它是否先于、優(yōu)于、急于或重于“內爭權利”呢?筆者的回答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實踐中,反帝與反封建、外爭主權與內爭權利從來都是相輔相成、并行并重的,不存在誰優(yōu)于、急于或重于誰的問題,即使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也是一邊建立擴大最廣泛的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一邊在根據地制定施政綱領、人權保障條例,通過普選建立政權,減租減息。
1.根據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的闡述,中國共產黨堅持認為反帝(外爭主權)與反封建(內爭權利)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1)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相互勾結的兩位一體的關系?!吨袊锩椭袊伯a黨》指出,正是帝國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和中國的地主階級相互勾結,把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帝國主義的入侵,以及欲通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清朝賣國政府把中國變成自己的商品推銷地和原料提供地,使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地國家,而清朝政府固守封建三綱五常、拒絕近代化,使中國變成了一個半封建國家。壓迫和阻止中國社會向前發(fā)展的主要的東西,就是帝國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和中國的地主階級。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構成了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8〕參見毛澤東:《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載《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1頁、第633頁。(2)反帝與反封建是中國革命密不可分的兩大任務?!吨袊锩椭袊伯a黨》指出,反帝必須反封建,反封建必須反帝,二者是互相關聯(lián)的。如果不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就不能消滅封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因為帝國主義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主要支持者。反之,因為封建地主階級是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主要社會基礎,而農民則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如果不幫助農民推翻封建地主階級,就不能組成中國革命的強大的隊伍而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所以,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這樣兩個基本任務是既互相區(qū)別、又互相統(tǒng)一的?!?9〕同上注,第637頁。
2.在中國民主革命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從來都是把反帝與反封建密切結合在一起的。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高舉起了反帝(外爭主權)、反封建(內爭權利)的大旗。1922年7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大會指出,一方面,中國在政治上、經濟上無不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控制,實際上已經成為“國際資本帝國主義勢力所支配的半獨立國家”;另一方面,中國“在政治方面還是處于軍閥官僚的封建制度把持之下”。因此,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現(xiàn)階段的革命綱領應當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tǒng)一中國使它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為了實現(xiàn)反帝反軍閥的革命目標,必須組成“民主主義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早在19世紀就已經開始進行的中國民主革命,長時間里沒有明確、正面地提出過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主張;中國共產黨成立剛剛一年,就把這個問題基本解決了。
在大革命時期,辛亥革命后的國民黨在反帝廢約面前缺少勇氣,正是中國共產黨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并于1923 年1月1 日發(fā)表《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把民族主義解釋為立足于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壓迫的民族解放;民權主義解釋為國民不但有選舉權,且兼有創(chuàng)制、復決、罷官諸權也;把民生主義解釋為平均地權和節(jié)制資本。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才有勇氣舉起了反帝反封的旗幟。在土地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制定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確認革命政權的性質是工農民主專政,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既要將廢除不平等條約載入憲法,趕走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勢力;又要保障工農勞動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基本權利??谷諔?zhàn)爭時期,在抗日救亡成為“國之大者”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同時在抗日根據地制定憲法性文獻,特別是人權保障條例和減租減息條例,依然高舉反封大旗。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堅決反對國民黨出賣國家利益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另一方面在根據地開展土地改革,實施人權保障條例??傊?,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一直都是反帝反封相互交織的歷史、外爭主權與內爭權利密切結合的歷史。
或許有人還會說,“近代救亡壓倒啟蒙”說是就五四以后各家各派的爭鳴所形成的政治思潮主流傾向而言,并沒有說當時的每個政治組織、每個思想流派都是“救亡壓倒啟蒙”。我認為,五四以后雖然流派眾多,但就政治傾向而言,主要分為國民黨、中間派(各民主黨派)和共產黨三家。這三家中,只有國民黨在蔣介石掌權后堅持一黨專政和個人獨裁。大革命時期,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破壞國共聯(lián)合反帝反封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宣揚“一個主義(三民主義)”“一個政黨(國民黨)”“一個領袖(蔣介石)”,在所謂抗戰(zhàn)救亡的旗號下,國民黨堅持一黨專政、蔣介石個人獨裁,發(fā)動了“皖南事變”??箲?zhàn)勝利后,左、中、右三種政治勢力基本形成。以中共為代表的左派革命力量,力爭建立一個民主聯(lián)合政府;以民主同盟為代表的中間派,主張通過和平改良方法建立議會制民主的國家;國民黨及其附庸(從民盟中分裂出去的青年黨),頑固堅持國民黨一黨專政。最后是國民黨撕破民主外衣,悍然宣布民盟等中間派是非法組織,予以取締,同時簽訂出賣國家利益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在反帝方面大大倒退,還拒不進行平均地權的反封建土地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下,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fā)布紀念五一勞動節(jié)口號,提出“聯(lián)合全國知識分子、自由資產階級、各民主黨派、社會賢達和其他愛國分子,鞏固和擴大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著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而共同奮斗”的主張,得到了各民主黨派的熱烈響應,于是有了把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上升為全國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創(chuàng)舉。
因此,在五四之后的三大政治派別中,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兩家都是堅持反帝反封建相結合、外爭主權與內爭權利相促進,只有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一家以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理由,壓制人權民主運動。所以,說“近代救亡壓倒啟蒙”大概只符合三大政治派別中的國民黨一家,而中國近代的主流意識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主張的救亡和啟蒙相結合、外爭主權和內爭權利相促進。這涉及對整個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論述(限于篇幅,不再贅述)。沒有先進的權利理念,就不會有鼓舞人民為權利而奮斗的行動;沒有認真實施權利、給人民帶來實際利益的行動,就絕不能取得一場偉大革命的成功。人類一切進步的社會變革是這樣,中國共產黨以外爭主權、內爭權利并行并重的先進理念而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的歷史,也是這樣。就這一點來說,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的勝利,是團結聯(lián)合各民主黨派積極傳播人權理念、積極保障人權事業(yè),從而戰(zhàn)勝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企圖以所謂救亡(“攘外”)壓制啟蒙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