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陽
(大連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
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行”的論斷,因此有必要對“馬克思主義行”的論斷追根溯源。恩格斯曾在1895年撰寫了《導言》一文,這篇文章被出于不同目的,站在不同階級立場的人改來改去,恩格斯的意圖被嚴重曲解。事實上,恩格斯從始至終一直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他1895年4月3日寫給保·拉法格的信中就曾表達過,針對德國的策略即提倡用選舉權的方式進行斗爭,而這種“略顯溫和”的斗爭形勢只適用于當時的德國,并且?guī)в幸幌盗懈郊訔l件才能加以實施。然而對其他歐洲國家如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奧地利來說,這種方式就不再適用,即便是對當時的德國來說,也可能會隨著革命形勢的變化而立刻失效[1]669。這毫無疑問體現(xiàn)了恩格斯的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思想。
“馬克思主義行”的闡釋源于歷史。由于馬鈴薯的病蟲害與1845年至1846年英國的大規(guī)模工商業(yè)危機帶來的沖擊,七月王朝崩塌。1848年初,二月革命在法國進行,名義上來說,勝利的果實應由各不同黨派共享,但由于當時無產階級的稚嫩與懵懂,在共和國還未成立之時,老辣的臨時政府中的資產階級代表已經瓜分了內閣的席位。然而無產階級畢竟經歷了一次七月革命的失敗,工人階級也已決心不再忍受欺騙。工人們依靠還未解除的武裝爭取到以普選權為基礎的共和國的“認同”,十分艱難地成立了常備委員會,以進一步摸索改善工人階級狀況的方法,但也僅限于此。馬克思指出“巴黎無產階級的要求既然越出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范圍,那也只能在盧森堡宮的朦朧狀態(tài)中得到體現(xiàn)”[2]34。法國無產階級在于資產階級并存的狀態(tài)下,在監(jiān)視與鄙夷中去爭取自身的權益,這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法國無產階級失敗的原因還包括,1848年無產階級的力量在法國還是相當?shù)奈⑷?,而農民和小資產階級仍然具備較大的力量,且無產階級的斗爭對象具備隱蔽性的特征,無產階級缺乏階級基礎。
共和國成立之后,資產階級掌權,社會似乎沒有發(fā)生什么改變,資產階級主導的臨時政府在上任的第一天就結清了國債,交付了那些購買國債的資本家利息,卻對農民、小資產者、工人、仆役征收雜稅。1789年的革命為了取消農民的附捐雜稅,從而減輕農民負擔,而1848年的革命為了保護資本,第一步就是對農民增添新稅。銀行操縱著商業(yè)信用,臨時政府操縱著銀行,這使小資產階級利益受損,激起了小資產階級的憤怒。對于無產階級,臨時政府的辦法是“使社會中的一部分無產者與社會中的另一部分無產者對立”[2]42。因此,一方面,由于軍隊被解散,臨時政府組建以流氓無產階級為主要成分的別動隊;另一方面,成立了壓迫工人階級的國家工場,用馬克思的話來說“這一次資產階級把國家工場看錯了,正如工人把別動隊看錯了一樣。它原來是創(chuàng)立了一支暴動軍”[2]43。國家工場的成立激起了資產階級尤其是小資產階級的憤怒,斗爭事所難免,一系列的沖突加強了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進攻,而忍無可忍的工人們也率先開始了反擊,六月革命在這樣的背景中爆發(fā)。這次革命是分裂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首次大規(guī)模作戰(zhàn),是無產階級第一次實實在在地思考推翻還是留存資產階級制度的大規(guī)模革命[2]48。巴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宣布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資產階級想要徹底的掃清他們的障礙,對無產階級進行打擊與報復。此時的法國無產階級別無他法,應對之策就是被動地發(fā)起了六月起義[3]。歷史條件的缺失與歷史條件的不充分,預示著彼時的工人們是要走向失敗,六月失敗使無產階級暫時被擠出舞臺,但也使他們明白要通過革命“推翻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專政!”[2]50
辯證地看,資產階級的暫時勝利卻給自己埋下了失敗的種子。六月革命后,資產階級的矛頭指向了小資產階級和農民。歷史總是如此的相似,正如1848年6月23日,忍無可忍的無產階級發(fā)動六月革命一樣[4],1849年的6月13日,正像他們的前輩那樣,民主小資產階級也揭竿而起,發(fā)動起義,打算用革命的方式應得尊重[2]93。此時,資產階級對小資產階級的排擠使小資產階級迅速加入了無產階級陣營;1849年12月20日,國民議會恢復葡萄酒稅,這一舉動也使農民投入到社會主義的懷抱,整個中間等級無一例外的貼近無產階級,無產階級不再發(fā)動暴動,他們在準備革命。1851年的失敗與帝制的恢復造成無產階級革命條件的進一步成熟,1871年巴黎公社的失敗,印證了無產階級沒有準確分析當時的歷史條件,在資本上升階段貿然革命,建立超前的無產階級政府并進行無產階級統(tǒng)治的愿望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歷史的規(guī)律表明,每一次斗爭的失敗都會推動無產階級更強有力地發(fā)展,巴黎公社的失敗更是如此。“馬克思主義行”的歷史邏輯得到闡釋。
“馬克思主義行”的詮釋富含價值。彼時的法國無產階級不斷地失敗,經驗的不斷積累,這些都很明顯的指向了——實事求是的重要性。無論是經濟因素、政治參與、軍事計劃、還是環(huán)境的作用,法國無產階級都是從空想化到科學化、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而在當今中國,雖不及當時法國無產階級斗爭那么具有階級化色彩,那么缺乏秩序性,卻在大環(huán)境下也有相似之處。
當前我國的前景是美好的,方向是明晰的。國家繼續(xù)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并且擁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然而,疫情的常態(tài)化,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國內改革步步維艱,無一不使這個正在崛起的國家以嚴峻挑戰(zhàn)。中國社會與19世紀中后期法國的無產階級所處的社會一樣經受著嚴酷的考驗,但這些考驗與挑戰(zhàn)都無法阻擋歷史前進的腳步。面對種種風險與挑戰(zhàn),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穩(wěn)扎穩(wěn)打地推進工作,實事求是,與時偕行。習近平提出的一系列系統(tǒng)化、理論化、邏輯化的重要思想,極大促進了當代的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容[5]。歷史是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不斷走向前進的,然而,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早在19世紀中后期的無產階級的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斗爭精神與百折不撓的意志力,也早已深深扎根在當今的中國。當今的中國的發(fā)展“密碼”可以從19世紀中后期法國無產階級革命中尋覓。
在經濟方面,恩格斯在《導言》中強調要關注任何事件發(fā)生背后的根源即經濟因素,而這在法國工人階級的斗爭過程中也展現(xiàn)出來。自1847年伊始,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的普遍發(fā)生的世界貿易危機使統(tǒng)治階級、與金融工業(yè)資產階級、工人階級矛盾加大,從而誘發(fā)了二月革命。然而隨之而來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利益糾紛也使得三月革命爆發(fā),從1848年中期開始不斷發(fā)展的工業(yè)資產階級勢力,在1849年中期達到高潮,這些都促使工業(yè)資產在歷史舞臺上發(fā)揮重要作用[2]5。中國共產黨一直秉持著實事求是的作風,與歷史同向,與時代共進[6]。當代的中國社會生產水平不斷提升,生產力顯著增強,國家的經濟、科技實力及綜合國力和全球影響力已進入世界前列。隨之而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了變化,為此我們實事求是的提出推動經濟進步的新的發(fā)展思維,在經濟發(fā)展中堅持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原則。
在政治方面,六月革命失敗后,整個法國包括德國、英國等國家,革命的躁動感越來越強,這些國家的無產階級越來越意識到只有革命,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實現(xiàn)真正的解放。恩格斯對此表示各個國家唯有通過革命,才能建立權力的威信,才能實現(xiàn)“唯一的真正‘歷史權利’”[2]20。巴黎公社和各地無產階級暴力革命失敗后,無產階級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法國工人開始團結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擴大自身實力。德國工人充分利用普選權進行斗爭,比利時工人爭得了選舉權,在瑞士、意大利、丹麥、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奧地利甚至俄國都有工人階級的身影。馬克思高度重視革命的作用,而當代中國的改革,無外乎是一場新的“革命”,是自身對自身的“革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隨著改革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發(fā)展越來越感到緩慢,我們面臨的風險和挑戰(zhàn)也越來越多。對此,中國共產黨以頑強的意志,堅持帶領人民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堅持有主旨、有導向、有原則的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實事求是,不僅注重改革的整體性、全面性、協(xié)同性、系統(tǒng)性,也要堅持一邊探索一邊加強頂層設計的方法;堅持走極富適應中國國情,充滿中國特色的改革方法。新時代中國的事業(yè)將在不斷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在“破”與“立”中波浪式地向前推進。
在斗爭策略方面,19世紀中期法國無產階級在軍事裝備落后,軍事組織散漫,軍事力量弱小的情況下發(fā)動的以街壘為主要形式的武裝斗爭卻節(jié)節(jié)勝利。在以街壘為主要斗爭手段的巷戰(zhàn)時代,工人階級依靠的更多是道義上的力量來獲勝。以街壘為斗爭手段可使敵對勢力軍心動搖、焦頭爛額且無暇顧及,而一旦政府軍隊下定決心以軍事手段來對付街壘的起義者,無產階級是應付不了的。簡言之,如果無產階級采取實事求是的斗爭策略,采取靈活的斗爭手段而不是與敵對勢力硬碰硬,還是能夠占取上風的[2]17。法國無產階級的前輩在斗爭中從實際出發(fā),與資產階級政府進行靈活且充滿智慧的斗爭。當今中國堅持習近平新時代強軍思想,不斷開擴戰(zhàn)略的視野,與時俱進地依靠科學的軍事戰(zhàn)略指導,更新戰(zhàn)略思維。我國在前移指導重心的同時在國際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充分發(fā)揮國際道義的力量,有力地營造了和平的外部環(huán)境,為中國新時代的接續(xù)發(fā)展保駕護航。
在統(tǒng)戰(zhàn)工作方面,國內形勢下,小資產階級利益集團由于與資產階級的利益沖突而被不斷排擠,農民階級由于忍受不了葡萄酒稅的重負也站在了資產階級政府的對立面上。這樣,法國無產階級從革命實際出發(fā),不斷吸收著來自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的力量,不斷擴充團結范圍[2]115。而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帶領下,根據時代和人民要求,充分利用制度體系的優(yōu)勢,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與人民協(xié)商,推動愛國戰(zhàn)線的統(tǒng)一。國外形勢下,法國工人面對普魯士的入侵表現(xiàn)出了大無畏精神,堅持武裝抗爭,同時充分發(fā)揮道義的力量,積極同侵略勢力抗爭。而當今中國面對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挑釁與分化,不僅積極應對、采取一定的反制裁政策,而且努力在國際上發(fā)聲,占據道義的制高點,團結國際力量與霸權主義國家進行合理抗爭。這些都是結合歷史條件與時代特點的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智慧顯現(xiàn)。
“馬克思主義行”印釋于現(xiàn)實之中。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伯恩施坦為首的修正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沖擊,甚至時至今日還有不少修正主義、改良主義者質疑馬克思主義,質疑馬克思、恩格斯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有必要用馬克思的根本觀點——實事求是去分析、解決問題,我們始終站在實事求是的立場上,質疑者的目的就不會達成,迷霧也終將被驅散。
進入新時代,中國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擁有更大的機遇。中國的道路走的既遠又寬,中國的世界影響力與世界公信力與日俱增,中國的發(fā)展迎來了輝煌的歷史前景。但與此同時,中國的改革難度增大,阻撓改革的因素增多,中國面臨著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挑戰(zhàn)。逆全球化潮流的涌現(xiàn),中國的內政與外交都面臨著深刻的考驗。在新時代我們能否沿著前輩的道路繼續(xù)披星戴月地開拓創(chuàng)新,能否重回世界之巔,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7]。對于這些困惑的解答我們也許應該從馬克思的根本觀點——實事求是中來找尋。十九世紀的法國無產階級在斗爭中探索,在斗爭中前進。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是這些先輩們通過血汗與實踐換來的深刻的經驗教訓。中國當今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包括發(fā)展中國家在前進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如起始問題、位置問題、國情問題、道路問題等[8];中國自身特有的發(fā)展問題如三農問題、地域跨度問題、民生保障問題、就業(yè)率問題等[9];身處世界之中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如氣候問題、全球環(huán)境資源問題、地球人口數(shù)量問題、南北發(fā)展問題等[10],也就是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產生的這一系列問題,都應該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在深入探究的同時用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觀點揭示、挖掘并尋找合理的解決途徑與辦法。正如在哲學上探尋存在所在的關系一樣,不要一味的追崇存在,更要看到所在的價值,看到當今現(xiàn)實世界的意義。
無產階級斗爭與實踐要堅持實事求是,作為無產階級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也要隨著實踐與歷史的發(fā)展與時俱進。當前,中國的發(fā)展進入了全新的方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未來,更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觀點,中國共產黨依然要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偉大斗爭,明確斗爭的性質依然是無產階級尋求自身解放與全人類解放的偉大斗爭,明確斗爭的目標依然是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努力奮斗,而作為當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將引導中國人民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鏗鏘前進,走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