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慈善捐贈人撤銷權的制度選擇及合理性追問

        2021-12-06 00:42:33劉承濤
        關鍵詞:受贈人捐贈人撤銷權

        劉承濤,鐘 鑫

        (浙江工業(yè)大學 法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2021年11月26日,中國慈善聯合會在第九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上,在線發(fā)布了《2020年度中國慈善捐贈報告》[1]。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共接收境內外慈善捐贈2 253.13 億元人民幣;內地接收款物捐贈共計2 086.13億元,首次超過2 000億元,比2019年(1 509.44億元)增長38.21%。但是考慮前幾年波動的數據,如2014年至2018年我國社會捐贈總量分別為1 058,1 215,1 458,1 526,1 270億元[2],及2020年暴發(fā)疫情因素,實際捐贈總量只占全國GDP總量的0.21%、人均捐贈不足150元(147.77元)等事實,反映出我國慈善事業(yè)發(fā)展仍不容樂觀的現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國慈善捐贈長期以來由國家主導,倡導慈善事業(yè)的無私性和奉獻性,強調對特定事業(yè)和群體的扶助,忽視站在慈善捐贈人的立場上考慮慈善事業(yè)。當慈善組織違背捐贈協議、濫用捐贈財產等慈善失序行為發(fā)生時,捐贈人往往缺乏救濟手段,長此以往,會挫傷民間慈善捐贈人的積極性。比較法上,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制度是捐贈人主要救濟手段之一。學界關于慈善捐贈人權利的研究并不多見,對于慈善捐贈人撤銷權的系統(tǒng)的專門研究更是少有。因此,探討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問題在理論與實務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慈善捐贈人撤銷權的基本內涵與法釋義學分析

        (一)慈善捐贈性質的界定

        對于慈善捐贈和民事贈與之間的關系,很多學者都曾進行過探討。一方面,二者具有相似之處,即自愿無償將財產讓渡給對方,所以大多數學者都認同慈善捐贈屬于民事贈與的一種;但另一方面,在解釋論上,不同學者持不同觀點,比如,有的學者認為公益捐贈行為(慈善捐贈屬于公益捐贈)是附義務的贈與行為,受贈人必須負擔實現公益捐贈目的的義務[3];有的學者認為慈善捐贈屬于附目的的捐贈法律行為,捐贈人的捐贈目的與受贈人的約定事由始終一致并存在,受贈人取得和行使對該財產的權利的整個過程必須受特定的約定事由限制[4];有的學者認為慈善捐贈是多元化的民事法律行為,屬于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贈與,是自愿、無償、不可撤銷的捐贈[5]。另外,還有一些學者并不認同慈善捐贈等同于贈予。比如,有學者以“余某山訴廣西橫縣地稅局財產權屬糾紛案”展開分析,贊同“贈與”異于“捐贈”,認為該案中的慈善捐贈實乃信托,即廣大捐款者是委托人、橫縣地稅局是受托人、余某山之子余某是受益人[6];有的學者則認為慈善捐贈是以社會成員的慈善心理和道德理念為基礎的社會救助活動[7];亦有學者提出,不能片面將“慈善捐贈”理解為我國原《合同法》第186條第2款所規(guī)定的“救災、扶貧等公益”的贈與,因為慈善捐贈中受贈主體既包括“慈善組織”,也包括“其他接收社會捐贈的人”[8]??梢?,當前學界對慈善捐贈性質仍無定論。

        全國人大法工委主編的法律釋義叢書對于“慈善捐贈”的性質,解釋為贈與的一種形式,是有條件贈與,即是基于慈善目的的贈與(1)《慈善法》第3條對慈善目的作了規(guī)定。,而基于慈善目的的要求,慈善贈與的受贈人只能是慈善組織或者受益人,相對于一般贈與的受贈人的范圍窄很多[9]。這為司法實務中慈善捐贈類糾紛案件的法律適用提供了指導,即按贈與合同相關規(guī)定來處理。我國《慈善法》第35條規(guī)定,捐贈人可以通過慈善組織捐贈,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贈,明確了慈善捐贈的兩種不同形式,即間接捐贈與直接捐贈,其中間接捐贈涉及捐贈人、受贈人、受益人三方主體,相對于直接捐贈法律關系顯得更為復雜。

        從案由來看,慈善捐贈糾紛適用贈與合同相關規(guī)定。筆者使用裁判文書網、北大法寶、無訟數據庫等平臺進行案例檢索,發(fā)現在民事案由中,“贈與合同糾紛”項下設置“公益事業(yè)捐贈合同糾紛”和“附義務贈與合同糾紛”兩個案由,并無“慈善捐贈糾紛”這一案由。分別以這兩個案由進行檢索,發(fā)現司法實務中的慈善捐贈糾紛一般適用“公益事業(yè)捐贈糾紛”案由來處理,而“附義務的贈與合同糾紛”不具有公益色彩,只是一般的民事贈與。從裁判觀點來看,關于慈善捐贈人撤銷捐贈的案例中,法院所作裁判都以原《合同法》為依據,引用贈與合同相關法條,表明司法實務中法院普遍將慈善捐贈認定為贈與法律關系。

        (二)慈善捐贈人撤銷權的法釋義學分析

        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即作為實施慈善捐贈行為主體的慈善捐贈人所享有的撤銷捐贈的權利,是特定主體所享有的一種撤銷權。而撤銷權屬于形成權的一種。形成權系賦予權利人得依其單方意思而形成一定法律效果的民事權利[10]。依據內容可分為三類:使法律關系發(fā)生之形成權、使法律關系變更之形成權、使法律關系消滅之形成權[11],撤銷權屬于第三類。在慈善捐贈法律關系中,慈善捐贈人行使撤銷權便產生慈善捐贈法律關系歸于消滅的法律后果。在現實生活中,慈善公益領域存在一種“諾而不捐”現象,這既是一個道德問題,也是一個法律問題。誠然,確實存在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為博眼球而承諾捐贈最終卻失信的行為,這類行為讓整個慈善公益事業(yè)的公信力受損。但是也有一些真心想為慈善公益做貢獻的捐贈人,由于種種不能歸責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導致捐贈目的無法順利實現,最終想撤銷捐贈,這也是現實中常有的情形。慈善捐贈人在何種情形下可行使撤銷權,以及怎樣行使撤銷權,對于慈善公益事業(yè)發(fā)展最為有利,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討的問題。撤銷權的行使產生既存法律關系消滅的后果,亦即對生效的法律行為進行重新評價。筆者在此對我國民事法律中的撤銷權相關規(guī)定作一簡要梳理并進行分析。

        1.我國法律關于撤銷權的規(guī)定

        我國民商事法律文本中關于撤銷權的規(guī)定十分龐雜。1986年通過的《民法通則》第59條規(guī)定了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為可撤銷、可變更民事法律行為的情形,2017年的《民法總則》第147條至151條規(guī)定了重大誤解,欺詐、脅迫導致的非真實意思表示,以及趁人之危導致的顯失公平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而我國其他部門法中還有許多關于撤銷權的規(guī)定,如原《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物權法》以及《公司法》《企業(yè)破產法》《信托法》中均有關于撤銷權的規(guī)定。2020年《民法典》出臺后,民事部門法中的撤銷權規(guī)定繼續(xù)體現在新法典的相應條文之中。就慈善捐贈而言,因為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一致認為其屬于贈與合同的一種,所以應適用《民法典》合同編中贈與合同關于贈與人撤銷贈與的規(guī)定,但由于慈善捐贈涉及公共利益,捐贈人不能行使一般民事贈與中贈與人的任意撤銷權,僅能行使法定撤銷權。

        2.慈善捐贈人撤銷權的法律屬性分析

        撤銷權以行使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依形成宣告方式行使的撤銷權以及依形成之訴方式行使的撤銷權兩大類,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屬于后者。贈與關系中贈與人撤銷權可分為任意撤銷權和法定撤銷權。贈與人任意撤銷權的對象是贈與訂約行為,贈與人法定事由撤銷權(法定撤銷權)的對象是贈與履約行為[12],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屬于后者。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權適用于贈與標的物尚未給付之時,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權適用于贈與標的物已給付之情形。對于一般贈與,既可以任意撤銷,也可以法定撤銷,而對于特殊贈與則只有法定撤銷而不允許任意撤銷。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其針對的是贈與財產權利轉移之后,即在贈與人喪失贈與合同任意撤銷權的情形下,由于法定事由的出現,贈與人仍可享有撤銷贈與合同的權利[13]。慈善捐贈人只能行使法定撤銷權,這一方面可以盡力避免捐贈人“諾而不捐”、虛假捐贈現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濫用捐贈財產的慈善組織形成制約。換言之,衡量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制度合理性、科學性的標準就在于其是否能夠實現保護捐贈人意愿和保護公共利益的平衡。

        3.慈善捐贈人行使撤銷權的法定事由分析

        慈善捐贈人撤銷權相關的規(guī)定分布于《民法典》《慈善法》以及《基金會管理條例》之中。在現行法律體系中,我國慈善捐贈人行使撤銷權的法定事由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形。

        (1)意思表示瑕疵。我國《民法典》關于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規(guī)定了重大誤解、欺詐、脅迫導致的非真實意思表示,以及趁人之危導致的顯失公平行為這幾類情形。這幾類情形可概括為意思表示瑕疵,聯系到現實中的慈善捐贈,可能對應的情形就是逼捐、強行攤派或者其他捐贈人意思表示有瑕疵的現象,因這類現象中有違慈善捐贈的自愿原則,故稱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慈善捐贈”?;谥卫砭栀泚y象的考量,也應將捐贈人意思表示瑕疵納入捐贈人行使撤銷權的法定事由?!洞壬品ā返?2條已經規(guī)定“開展募捐活動,不得攤派或者變相攤派”,結合《民法典》關于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規(guī)定,捐贈人在意思表示瑕疵情形下撤銷捐贈具有合理性與合法性,但在實踐中需要法院準確認定,以防止捐贈失信行為的發(fā)生。

        (2)受贈人失信導致捐贈目的不能實現。我國《慈善法》第42條規(guī)定了慈善組織存在違反捐贈協議濫用財產行為時,捐贈人有權要求其改正,若其拒不改正,捐贈人可以向民政部門投訴、舉報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其中起訴便是慈善捐贈人行使法定撤銷權的方式?!洞壬品ā返?2條可以與《民法典》第663條相銜接,因《民法典》該條即是對贈與合同法定撤銷權的規(guī)定,慈善組織違反捐贈協議濫用捐贈財產屬于《民法典》第663條中“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一種具體表現。當出現慈善組織違反捐贈協議約定的用途時,捐贈人可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此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撤銷權。《基金會管理條例》第39條第2款規(guī)定“基金會違反捐贈協議使用捐贈財產的,捐贈人有權要求基金會遵守捐贈協議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捐贈行為、解除捐贈協議”,正是在處理方式上對上位法規(guī)定的細化,明確規(guī)定了捐贈人的法定撤銷權。

        二、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在實踐應用中的分析

        筆者在北大法寶、中國裁判文書網、無訟案例數據庫以“公益事業(yè)捐贈合同糾紛”為案由進行檢索,截至2021年12月16日得到的案例或裁判文書分別為69,63,48例(2)無訟案例數據庫因為停止服務,所以還是本研究初稿時(2021年1月13日前)的數據。。三個檢索平臺檢索到的案例大同小異。其中北大法寶檢索到的案例更為全面,但是其中有一些重復的案例,故實際上只有50余例。而這些案例中關于慈善捐贈人撤銷權的案例僅有10例,其中法院支持捐贈人撤銷請求的有5例(3)支持的5個案例詳情參見(2002)云高民三終字第26號、(2015)三中民終字第11924號、(2019)京02民終9359號、(2019)京02民終11228號及(2020)蘇02民終5503號判決書。,法院不支持捐贈人撤銷請求的有5例(4)不支持的5個案例詳情參見(2012)蘇中商終字第0471號、(2015)二中民終字第11186號、(2018)滬02民終6208號、(2020)豫民申5716號、(2021)京02民終10347號判決書。。以下是審判實踐中法院對捐贈人撤銷權案例的處理情況。

        (一)支持捐贈人撤銷請求的案例中的代表性裁判觀點

        在支持的5例中,美國媽媽聯誼會與麗江媽媽聯誼會公益事業(yè)捐贈糾紛案(5)(2002)云高民三終字第26號。(簡稱美國媽媽聯誼會案)是早期得到法院受理的關于慈善捐贈人撤銷權的一個經典案例,該案判決明顯影響了后面其他4案判決。2000年12月,捐贈人美國媽媽聯誼會認為麗江媽媽聯誼會未完全按照其要求使用捐贈款項,且財物管理賬目不清、弄虛作假、公私混淆,審計報告不夠全面,于是向法院提起訴訟,提出三項訴訟請求。其中關于撤銷權的一項訴訟請求即要求將未按照其指定用途使用的捐贈款項退回。一審法院判決麗江媽媽聯誼會將剩余的善款轉到麗江地區(qū)慈善機構的專戶上。麗江媽媽聯誼會上訴后,二審法院則改判麗江媽媽聯誼會將捐贈款直接返還美國媽媽聯誼會。二審法院認為“社會公益性質的捐贈合同不論贈與的財產是否交付,受贈人不履行捐贈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有權撤銷捐贈合同”,在財產的處理上,“法院無權也沒有法律依據將已經捐贈的財產判給案外人”。其他在后的4例判決,二審法院支持捐贈人撤銷捐贈協議、返還捐贈款項訴請的理由,均與美國媽媽聯誼會案類似。

        上述判決的主要依據是捐贈協議中雙方的意思自治,核心要義是合同須嚴守。慈善組織違反捐贈協議濫用捐贈財產屬于《民法典》第663條中“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一種表現。慈善領域基本法《慈善法》第42條對此亦有專門規(guī)定。上述案例均發(fā)生在《慈善法》和《民法典》頒布前,所以當前需要關注的是《民法典》第663條與《慈善法》第42條如何銜接的問題。上述判決核心要義值得借鑒:公益捐贈合同雖帶有公益捐贈性質,但仍屬于合同范疇,在贈與合同明確約定受贈人義務及不履行義務應承擔責任的情況下,合同雙方應當嚴格按照約定履行各自義務。

        (二)不支持捐贈人撤銷請求的案例中的裁判觀點

        在5例法院沒有支持捐贈人的撤銷請求的判決中,裁判觀點分別如下:甲公司與乙公司贈與合同糾紛案中,二審法院認為捐贈人甲公司“未向法院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蘇大基金會未按約定使用捐贈從而導致捐贈協議應予撤銷”,故對于甲公司要求撤銷捐贈協議、返還捐贈款并支付利息的訴訟請求難以支持;在汪某等與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等公益事業(yè)捐贈合同糾紛案中,二審法院認為捐贈人的繼承人對捐贈協議并非真實意思表示的主張不能成立,贈與行為有效,“汪某等現作為原告提起本案訴訟,但其僅系陳某迪的子女,其并無主張撤銷倪某基、陳某迪生前進行的社會公益捐贈行為的法定事由”;王某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公益事業(yè)捐贈合同糾紛案中,二審法院認為“因捐贈的款項系種類物而非特定物,一旦捐款部分用于救治白某,則根本無法區(qū)分該款項系由誰捐贈”,“即使有部分募捐款項用于救治白某之外的病人,亦符合該基金募集的宗旨,屬于正當支出”,判決不予支持捐贈人要求撤銷捐贈合同的訴訟請求;孫某與安陽市殷都區(qū)北蒙街道辦事處西司空村民委員會公益事業(yè)捐贈合同糾紛案中,再審法院認為,“現有事實和證據不足以證明西司空村委會存在濫用捐資款或擅自變更捐資款用途等不當行為”,故原審據此判決駁回孫某的訴訟請求并無不當;重慶某投資公司與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公益事業(yè)捐贈合同糾紛案中,二審法院則以上訴人(原審原告)某投資公司“稱其享有合同撤銷權一節(jié),其并未提交相應證據予以佐證”為由,不支持其撤銷權。

        上述5案,判決結果實質上并無不當,但是判決理由過于強調慈善捐贈宗旨目的(“則必然會與其原贈與的目的相?!薄耙喾显摶鹉技淖谥肌钡?,在如何尊重捐贈人意愿方面說理并不充分。按照《民法典》《慈善法》等法律規(guī)定,慈善組織盡管獲得受贈財產的所有權,但是其在處分這些財產時,不僅須遵循慈善組織的宗旨和業(yè)務范圍,滿足法定的年度慈善活動支出下限和管理費用標準,也要尊重捐贈人的意愿,賦予捐贈人監(jiān)督權。顯然,上述5案的判決主文,在尊重捐贈人的意愿說理方面存在不足。

        (三)撤銷捐贈后對捐贈財產的處理情況

        對于慈善捐贈撤銷后財產的處理,我國公益慈善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中并無明確的規(guī)定,實踐中法院一般依據原《合同法》的規(guī)定將財產返還給捐贈人。典型的比如美國媽媽聯誼會案中,捐贈人明確提出的訴訟請求并不是將自己所捐贈的財產返還給自己,而是捐給麗江地區(qū)慈善機構用于慈善事業(yè),一審法院支持了該項訴訟請求,但二審法院認為一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法院也沒有權利將已經捐贈的財產判給案外人,最終依據原《合同法》判決將捐贈財產返還給捐贈人美國媽媽聯誼會。又如張某訴中國藝術節(jié)基金會一案中,二審法院判決同樣是在支持了捐贈人撤銷捐贈的請求后,作出將捐贈財產返還給捐贈人的處理。所不同的是前一個案件中捐贈人沒有將捐贈財產歸自己所有之意,而后一個案件中捐贈人自始至終是要求受贈人返還捐贈財產的。

        由此可以發(fā)現,實踐中有些捐贈人將財產捐出去后發(fā)現受贈人慈善組織未按約定用途使用捐贈財產時,并無意將財產收回,而是希望能將該筆財產用于其他慈善目的。而依據我國現行法律,法院直接判決財產轉移至其他慈善機構用于慈善事業(yè)是于法無據的,因而實踐中捐贈人撤銷權得到支持后法院一般會判決將財產返還給捐贈人。

        三、現行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制度的不足與完善建議

        通過對我國法律關于慈善捐贈人撤銷權的規(guī)定以及司法實務中的裁判觀點的梳理與分析,可知我國當前的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制度是以贈與法律關系為基礎建構的,這樣的處理便于理解,可操作性強,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

        (一)現行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制度的不足

        1.捐贈人意愿保障力度不足

        我國慈善捐贈人行使撤銷權的司法案例極少,但是在現實中慈善事件卻屢屢發(fā)生,這種現象值得反思:是否我國現有的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制度限制了慈善捐贈人權利的行使?就慈善捐贈人行使撤銷權的法定事由來看,我國《慈善法》和《基金會管理條例》只明確了在受贈人違反捐贈協議濫用捐贈財產情形時可以通過訴訟撤銷捐贈,而對于捐贈人意思表示瑕疵情形只能從《民法典》中尋找依據,公益慈善領域的專門法并未明確屬于慈善捐贈人行使撤銷權的法定事由。法院為謹慎起見會更傾向于支持慈善組織。不過,慈善捐贈人行使撤銷權后,法院一般判決將財產返還給捐贈人。比如美國媽媽聯誼會案中,二審法院并未依據捐贈人意思,將返還的捐贈款轉入其指定的麗江地區(qū)慈善機構用于慈善事業(yè),而是將財產判決返還給捐贈人。這樣處理固然考慮到了財產返還給捐贈人后,捐贈人還可以再將財產進行捐贈。但這種處理方式也會使受益人獲得捐贈的期待落空,也不尊重捐贈人意愿,更有違慈善捐贈立法的初衷。

        在我國,一個越來越清晰的趨勢是:國家和社會之間的分工愈來愈明顯[14]。慈善捐贈主要來自于民間社會,保護好捐贈意愿將有利于激勵慈善捐贈,反之則影響潛在的捐贈人對慈善事業(yè)的信心。目前來看,我國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制度在保障捐贈意愿方面力度還不夠。

        2.慈善組織處分權限未得到合理制約

        將慈善捐贈按贈與法律關系來處理是我國司法實務的觀點。贈與法律關系中,贈與人將財產無償讓渡給受讓人,受讓人取得財產的所有權,這是贈與法律關系的一個基本邏輯;而且我國立法對贈與合同性質采取了諾成合同的觀點。這是基于誠信原則的考慮,但是對贈與人約束較大。為平衡贈與合同雙方義務,法律又規(guī)定了贈與人在贈與的財產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同時禁止經過公證的贈與以及具有公益、道德性質的贈與的任意撤銷。贈與合同中的法定撤銷權并未禁止贈與人對特殊贈與合同的撤銷權,而是加以相應限制。盡管如此,此類規(guī)定對慈善捐贈來說仍有不足,因為慈善捐贈中,受贈人往往不像雙方結構的民事贈與中的受贈人那樣,直接取得捐贈財產的所有權。慈善捐贈往往涉及三方主體,捐贈財產要最終流向受益人,而不是直接歸慈善組織所有。另外,非營利組織財產方面信息完全由非營利組織及其控制人所掌握,對社會公眾來說,屬于內部信息,二者之間明顯存在信息不對稱[15]。對于慈善捐贈人來說,信息不對稱也是影響其捐贈目的實現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慈善組織對于慈善捐贈財產的管理很難受到監(jiān)督。若將慈善捐贈按贈與合同法律關系來處理,在贈與財產的處分權方面,作為受贈人的慈善組織權限太大,慈善組織對捐贈財產往往不經捐贈人同意而處分捐贈財產,乃至改變用途。

        《慈善法》第52條規(guī)定慈善組織的財產應當根據章程和捐贈協議的規(guī)定全部用于慈善目的,第53條規(guī)定對于捐贈人捐贈的實物不易儲存、運輸或者難以用于慈善目的的,慈善組織可以依法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收入扣除必要費用后,應當全部用于慈善目的。但由于現行法律中并無征求捐贈人意見的明確規(guī)定,所以慈善組織對慈善捐贈財產的處分權幾乎不受限制,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權利濫用現象,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比如2019年12月曝出的中國兒童青少年基金會“春蕾計劃”事件,網友質疑該項目存在擅自更改資助對象問題,引發(fā)了輿論熱議,即是實踐中慈善組織對慈善捐贈財產處分權過大的一個典例。

        (二)現行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制度的完善建議

        1.在形式上分類規(guī)范捐贈人撤銷權

        鑒于我國《慈善法》已明確直接捐贈、間接捐贈均為慈善捐贈的形式,而這兩種捐贈形式又存在較大差異,當前我國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制度,在完善方向上,對于這兩種不同形式的慈善捐贈的捐贈人撤銷權制度宜用區(qū)分原則處理。具言之,在直接捐贈行為中,只有兩方當事人,即捐贈人與受益人,此種捐贈形式符合捐贈人想要把財產所有權轉移給受贈人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16],這種形式的慈善捐贈中的捐贈人撤銷權制度,以附條件的贈與法律關系為基礎來處理是合適的,若受贈人未按照捐贈人意愿(體現在所附條件)使用捐贈財產,捐贈人可以撤銷捐贈。而對于通過慈善組織進行的間接捐贈,存在捐贈人、受贈人、受益人三方主體,慈善捐贈財產的所有權并不像直接捐贈那樣明晰。慈善捐贈財產應當具有獨立性這一點在理論界鮮有爭議,而信托財產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獨立性,信托制度的精髓在于分割所有權,即把所有權一分為二——按所有權各項權能的功能,區(qū)分為管理性權能和受益性權能,并分別授給受托人和受益人,委托人則隨著信托的設立而失去對信托財產的所有權[17]。信托的上述特點對于解決間接捐贈面臨的難題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因此可以考慮以信托法律關系為基礎對間接捐贈中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制度進行重構。信托設立后,信托財產具有獨立性,作為受贈人的受托人并未取得財產的所有權,而只是享有一定的處分權限,受托人應履行信義義務,否則作為捐贈人的委托人可以在受托人出現某些特定情形時撤銷捐贈。

        2.內容上擴充撤銷權行使的法定情形

        捐贈人在何種情形下可以撤銷捐贈,這是慈善捐贈人撤銷權問題中的核心部分?!洞壬品ā穼κ苜浀拇壬平M織不履行約定義務、或者嚴重侵害捐贈人或者捐贈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時,能否行使撤銷權并得以請求返還其受贈的財產,沒有對應規(guī)定。筆者認為,從現實需要的角度而言,賦予捐贈人此兩種情形下的法定撤銷權確有必要。一方面可以確保捐贈人的權利,另一方面有助于捐贈人切實履行監(jiān)督權[18]。未來修訂《慈善法》時,可以在《慈善法》第41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若受贈的慈善組織不履行約定義務、或者嚴重侵害捐贈人或者捐贈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時,捐贈人可以行使撤銷權并得以請求返還其受贈的財產,但須及時向屬地民政府部門報告”。但是,為緩解范圍不確定的近親屬影響設立撤銷權的立法初衷和避免訴累,可以考慮在間接捐贈中適當限縮解釋近親屬的范圍。即在間接捐贈中捐贈人行使此項權利時,近親屬的范圍應限制在直系親屬或者共同生活的近親屬內。與此同時,在擴充間接捐贈中撤銷權行使的情形方面,也需要采取較為謙抑的立法政策,因為規(guī)范捐贈人撤銷權的最終目的在于激勵慈善捐贈、保護社會公益。

        3.程序上構建捐贈人的撤銷權平衡機制

        捐贈人的撤銷權是一把雙刃劍。如上所述,在構建捐贈人撤銷權制度時,可以借鑒英美法上慈善組織利用信托的財產獨立法理和機制,創(chuàng)設以慈善為目的的獨立財產,把這種財產和捐出人、管理人、受益的具體人等主體的風險分離開來,避免這些主體對這些財產的運營和目的的實現進行干涉[19]。與此同時,還可以考慮建立相對獨立的捐贈人撤銷權程序。這個程序核心元素是,無論哪種撤銷權,捐贈人只能通過訴訟方式向法院請求撤銷,而不能直接行使;在一定情形下可以通知慈善主管部門作為第三人參與訴訟。另外,為了平衡捐贈人與慈善組織信息不對稱問題,捐贈人撤銷權訴訟中,慈善組織須對是否存在濫用捐資款或擅自變更捐資款用途等不當行為負舉證責任。對于捐贈撤銷后慈善捐贈財產的處理,可以借鑒英美國家的“近似原則”(Cy Pres Doctrine)[20]程序規(guī)定,使慈善財產盡可能用于慈善公益事業(yè),同時充分尊重捐贈人意愿,力求實現保障捐贈人意愿與保護公共利益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

        猜你喜歡
        受贈人捐贈人撤銷權
        女子“霸氣”討回份子錢,法律支持嗎
        惡意串通與債權人撤銷權解釋論的三維意蘊
        法大研究生(2020年1期)2020-07-22 06:05:30
        贈與合同中受贈人“忘恩負義”之構成
        ——《民法典(草案)》第663條第1款第1項的規(guī)范分析
        民間公益組織與捐贈人的互動和成長——記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一個雞蛋的暴走”公眾評審會
        有效實現捐贈者意圖的慈善捐贈工具:捐贈人建議基金
        撤銷權淺述
        消費導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52
        論慈善捐贈撤銷權的行使*——兼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41條
        對我國《合同法》第十一章贈與合同性質的分析
        對贈與合同性質的理解
        向“計劃捐贈人”致謝
        色播视频在线观看麻豆|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手机在线中文字幕国产| 亚洲白嫩少妇在线喷水|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亚洲熟少妇在线播放999| 久久福利资源国产精品999|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精品| 国产成人自拍高清在线|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日麻批视频免费播放器| 凌辱人妻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又黄又粗又猛又爽| 国内永久福利在线视频图片| 久久久天堂国产精品女人| 亚洲ⅤA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久欧美精品se一二三四| a级黑人大硬长爽猛出猛进 |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自拍视频| 免费的小黄片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一级二级三一片内射视频| 欧美xxxxx在线观看| 欧美粗大无套gay|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青青河边草免费在线看的视频| 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91产精品无码无套在线| 国产黄色一级大片一区二区|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农村妇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