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博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00)
想要研究中小學生作文語病的成因及教學策略,首先要對語病是什么給出明確的定義,并結合中小學生經常出現(xiàn)的語病問題對語病進行系統(tǒng)地歸類,提出語病的判定方法。在此基礎上,才能對中小學生作文的語病的抽樣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法。
在已有研究中,學者對“語病”的定義依舊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筆者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查找“語病”一詞,得到的結果是:語病指措辭上的毛?。ǘ嘀覆煌?、有歧義或容易引起誤會的)。陳一在文章《關于三個平面的語誤的初步思考》中基于三個平面理論從廣義的角度將語誤定義為“動態(tài)的語言單位在使用中對語法規(guī)范的消極偏離?!盵1]王芬在《有關語病研究的幾個問題》中對語病進行了界定,她認為語病是語言在使用中的“負偏離”。[2]而學者孟建安提到“按照語言偏離理論,語言世界內的任何一種語言現(xiàn)象都存在著零度和偏離?!薄安【渚褪蔷渥硬僮髁愣茸鴺松习l(fā)生的負偏離,也就是負面值的偏離。這種偏離違背了語音規(guī)范、用詞要求、語法規(guī)則、邏輯事理和修辭原則,形成的語句不能準確表意,令人費解?!盵3]
筆者基于對以上觀點的綜合考慮和自身理解,本文中對語病的定義為:規(guī)范化層面(區(qū)別與審美層面)下,語言使用者在書面語言表達和口語交際中對語言規(guī)范(語言系統(tǒng)在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提供的標準、規(guī)范的正確表達形式)的負偏離。
筆者在閱讀過學者呂叔湘發(fā)表的《語法修辭講話》、朱德熙發(fā)表的《語法修辭正誤練習》、黃伯榮和廖序東編寫的《現(xiàn)代漢語》、孟建安的《語病修辭學》、王希杰的《病句生成學》、李裕德和吳啟主編寫的《病句分析》、倪寶元和張宗正的《實用漢語語法》及中考《考試說明》中關于語病類別部分的內容后,對以上觀點進行合并和歸類,最終形成本文的語病分類標準。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對于語病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句法層面,而是應該分別從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層面來考慮一句話是否符合標準。因為一句話即使在句法和語義上存在問題,但當把這句話放入適當?shù)恼Z境當中,就可以成立。因此判定一句話是否是病句首先要看它在語用層面是否合乎邏輯,在特定的上下文語境中能否成立,其次再看它在句法和語義層面是否合乎語法規(guī)范。既不違反語用的有效性,又不超過語義的選擇限制,并且合乎現(xiàn)代漢語句法規(guī)范的句子,才能夠在書面表達或口語交際中真正成立。本文涵蓋的語病類型包括:成分殘缺或贅余(涉及主語、謂語、述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中心語的殘缺或多余)、語序不當、句式雜糅和搭配不當。
語病的判定方法多種多樣,本文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法來判定語病。
1.審讀法
(1)關鍵詞審讀法
句子中若出現(xiàn)敏感關鍵詞,如:關聯(lián)詞語搭配、多個否定詞同時出現(xiàn)、出現(xiàn)兩面詞、并列詞組、數(shù)量詞語、介詞短語等[4],需反復審讀這些關鍵詞,因為根據(jù)對中小學生作文的觀察此時句子很有可能出現(xiàn)語病。
(2)語感審讀法
在接受長期的閱讀訓練的前提下,培養(yǎng)出的漢語語言語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從感性的角度感知句子的語病問題。通過反復地逐字逐句的閱讀來感受句子是否存在別扭、拗口、讀不通順等問題,如果存在,再從語法角度進行分析。
2.語法分析法
通過對句子進行成分分析和層次分析,檢查單句是否缺少語法成分、各成分之間的搭配是否合理、句子的主干部分是否清晰明了等。至于復句,則要辨別各分句之間結構層次是否恰當、句意表達是否能夠被理解等。
3.邏輯意義分析法
此方法主要針對語用層面的語病,從句子所要表達的事理的角度,從事物概念、常識判斷、邏輯推理等方面分析,查看句子表意是否合理恰當,句意之間的關系合適與否。[5]
筆者所在團隊參考hsk 語料庫的標記和分類方法,根據(jù)大連市文苑小學的70 份樣本、大連市第七十九中學的206 份樣本,進行了語料庫的初步建設工作?;诠P者所在團隊的自建語料庫,中小學生作文語病的調查結果量化見表2-1 和表2-2。
表2-1 文苑小學作文語病類型數(shù)量統(tǒng)計表
表2-2 第七十九中學語病類型數(shù)量統(tǒng)計表
結合調查結果,筆者從三個角度對中小學生作文語病的成因進行分析,分別為:教師角度、學生角度和社會角度。
1.缺乏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教學
首先,中小學生存在嚴重缺乏詞匯量和詞匯之間組合能力欠缺的問題。中小學作文以記敘文和些許散文為主,經過筆者的觀察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描寫事物形態(tài)、人物特征或進行環(huán)境描寫時,容易不知如何下筆、詞匯量匱乏。因為沒有充足的詞匯量來作為支撐,學生寫作時經常會詞不達意,無法精準地在腦海里定位到能夠準確表達思想的詞匯,甚至出現(xiàn)生造詞的情況。即使部分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但是由于缺乏教師在課堂上的正確引導,也會出現(xiàn)詞語與詞語之間搭配不當?shù)膯栴}。其次,教師在課堂上缺少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導致學生的語感太差。語感是對句子是否通順的感性認識,直接影響人的言語表達能力的水平,語感好的學生通過通讀句子可以直接感知到句子的語病問題。再次,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閱讀拓展訓練。大部分學生都有閱讀需求,但因為閱讀量對于考試成績的影響存在內隱性,無法直接顯示其促進作用而經常被教師所忽視。即便是有碎片化的時間,學生們也往往拿來放松,而非用來閱讀。并且學生從根本上就沒有將閱讀作為放松的一種形式,而是將其視為腦力勞動的一種。即便有學生以閱讀作為放松的方式,其閱讀對象也是一些需要投入注意較淺的娛樂性或網絡性內容,無法達到寓學于樂的效果。[6]最后,教師沒有個學生提供足夠的練筆機會。大部分中小學生的自主性較低,因此需要教師主動地以課堂隨筆、日記、周記、讀后感、觀后感等形式給學生提供練筆機會,來應用語文基礎知識,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2.應試教育下教師指導方向出現(xiàn)偏差
中小學教育目前仍存在以考試為中心的問題。尤其是中考,在平均幾秒一篇作文的批卷速度下,評卷教師在評判中考作文時常常一看字跡而看文采。在中心思想不跑偏的前提下,考生越是采用華麗的辭藻、創(chuàng)新的形式、大膽的語言、獨具一格的文風,越是容易被當成是“有文采”的作文,越可能得高分。在這種批卷標準下,中學教師的作文指導方向很容易出現(xiàn)偏差。一方面,有的教師會讓學生去背一些“優(yōu)秀”的高分范文,直接照搬到考場作文當中。導致學生盲目地胡亂拼湊、生搬硬套去搏得高分。另一方面,教師會因為面對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的壓力而忽略對學生的語法教學,導致學生很難自己判斷自己的作文中是否存在語病問題。正確的理論可以指導寫作實踐,缺少了必要的語法理論知識,沒有深厚的語法功底,面對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句子時,學生無法判斷句子是否正確。而且語法學習本身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為鍛煉學生的思維靈活度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打好基礎。
1.缺乏正確的態(tài)度
通過一對一地訪問,筆者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不喜歡寫作文,對寫作沒有任何興趣,甚至厭惡、畏懼寫作文,一拿起筆就會產生逃避心理,以消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寫作。有的學生會故意用重復啰嗦的方式來湊夠作文字數(shù),以自己的這樣小聰明為榮,沾沾自喜、洋洋自得,以為這是自己能力的體現(xiàn)。還有的學生對于自己的寫作水平“格外自信”在寫完作文后從不進行檢查,常常是“一氣呵成”之后就再也不會回看自己的作文了,缺乏寫前準備、寫后檢查和作文修改的意識。
2.特定年齡階段的內在矛盾
中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正處在生長發(fā)育、個性形成且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具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求新求異。但是言語機制尚不成熟,理解能力尚未發(fā)展完善,邏輯思維能力有待提高,詞匯積累量不夠深厚,不具備清晰地表達自我的能力。這種心理的迫切與能力的缺乏產生了特定年齡階段的內在矛盾沖突,導致作文中常常出現(xiàn)語病。
3.生活體驗不夠豐富
學生因生活體驗不夠豐富會出現(xiàn)許多描寫方面的語病。如果要減少這種語病,在練習寫作文時,就要走近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結合情感體驗應用語文知識。學生如果沒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用詞不準的問題,影響作文表達效果。[7]
1.方言、網絡語言及媒體語言的誤導
中國有眾多民族構成且幅員遼闊,自然地理環(huán)境劃分出了不同的方言區(qū)。學生辨別能力較差,容易受到方言的影響,直接將方言寫到作文中去,導致語言不規(guī)范。而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也帶來了網絡語言。網絡用語,如:拼音縮寫替代漢字、數(shù)字諧音表達語意、顏文字表情等,存在著口語化、不規(guī)范、不恰當?shù)膯栴}。很大程度上會沖擊傳統(tǒng)的語言表達習慣,傷害學生的言語規(guī)范,給學生的作文語言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5]雖然主流媒體的影響力近年來有所下降,但還是會影響到學生的作文語言。新聞、雜志、報刊語言的不嚴謹也會增加學生作文語病出現(xiàn)的概率。
2.文藝作品的影響
電影、電視劇、小說中爆火的臺詞和片段也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作文語言。學生會在潛移默化當中習慣這些語言并認為這種表達方式不存在問題,進而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產生語病。
修改是針對習作的再思考、再認識過程。[8]通過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作文中的很多語病不但可以被發(fā)現(xiàn)并改正,更主要的是學生間會引以為戒,相當于角色的互換,讓學生互為老師。
開設專門的閱讀課,進行自由泛讀和由教師指導的專門化的閱讀。鼓勵學生堅持讀書積累提高遣詞造句和表達能力,有效地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
重視系統(tǒng)化語法知識的講解,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減少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用詞不當?shù)日Z病的出現(xiàn)數(sh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