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巖,胡瓊艷,張貴曦
(甘肅省環(huán)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甘肅環(huán)縣745700)
選用優(yōu)質、高產、抗病蟲、抗逆性強、商品性好、耐貯運的優(yōu)良品種[1]。適合環(huán)縣露地種植的品種有神禾8819線椒、改良豬大腸、銀川羊角椒、美國特大羊角椒、德國大牛角椒、22號尖椒等品種。
選擇地勢平坦、四周無污染[2],肥力中等的地塊。不能重茬或迎茬,理想的茬口選擇非茄科蔬菜或輪作3年以上[3]。
選用日光溫室營養(yǎng)缽育苗。用種量2250g/hm2。
播種前,將選好的種子在陽光下曬2~3 d,然后將種子用30℃左右清水浸泡15~30 min,再放到55~60℃熱水中浸燙,并不停攪拌,當水溫自然降到30℃停止攪動,再浸泡10 h,反復搓洗,去掉種子表面的粘液撈出后瀝凈水,可有效預防猝倒病、立枯病、潰瘍病、葉霉病、炭疽病等。
將浸泡好的種子用清水洗凈撈出,再用干凈濕沙布包好,或與等量的細沙攪勻,保持沙潮濕,但不能積水,放在28~30℃恒溫條件下催芽,開始2 d每天翻動3~4次,以后每天用清溫水淘洗2~3次,經過5~6 d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苗床做成后,用床內的肥沃田土6份,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農家肥3份,草木灰1份,砸細混勻。然后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再加過磷酸鈣1~1.5 kg、尿素0.5 kg或三元復合肥1~1.5 kg,混合翻勻過篩。
將配制的營養(yǎng)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 g,50%辛硫磷乳油50 ml分別加水3 kg配成藥液噴灑混合翻勻,用地膜覆蓋悶5~7 d后揭膜裝入營養(yǎng)缽備用。
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選擇晴天播種育苗,4月下旬定植,苗齡80~100 d。
選擇晴天上午,將催芽露白的種子每營養(yǎng)缽播1~2粒,然后撒蓋厚度1 cm過篩細營養(yǎng)土,并蓋一層地膜。3 d后隨時檢查出苗情況,一般5~7 d即出苗,70%出芽后即揭去地膜,給予充足的光照。
種子出苗前,營養(yǎng)土溫度為20℃左右。出苗前不得澆水,苗出齊后取掉床面地膜,白天棚內氣溫23~28℃,夜晚15~20℃。若幼苗長勢較弱,可用0.3%磷酸二氫鉀加0.2%尿素在晴天下午進行葉面噴施2~3次。定植前10~15 d控制水分,降溫煉苗。苗齡一般在80~100 d,7~9葉時即可定植。
苗齡80~100 d以上,株高15 cm左右,開展度略小于株高,有分叉,莖粗一般在0.4 cm以上,有真葉8~10片,葉大而厚,葉色濃綠,帶有即將開花的大花蕾,根系發(fā)達,粗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
(2)主梁桁架與電動施工平臺三角梁通過焊接兩個角鋼,卡在平臺三角梁上,焊接位置留有50mm間隙,既起到限位作用又留有一定調節(jié)量,形成鉸接。
辣椒生長勢強,需肥量較大,所以必須施足基肥。上年秋季深耕30 cm以上,經過凍曬消滅病蟲害。第2年開春后,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不得使用硝態(tài)氮肥),結合整地,施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75000kg/hm2以上、油渣1 200~1 500 kg/hm2、尿素375 kg/hm2、磷肥450 kg/hm2、硫酸鉀300 kg/hm2(辣椒忌氯),再翻耕25 cm深,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然后耙細整平。
整好地后若土壤墑情差,有灌溉條件的可灌1次水或降雨后及時起壟保墑[4],大壟寬70 cm、高10 cm,小壟寬40 cm、高15 cm。覆膜原則是覆濕不覆干,采用厚度≥0.01 mm、寬120 cm的地膜。定植前10 d覆膜結束,增溫保墑。
一般在4月中下旬,地溫穩(wěn)定在13℃以上定植,有利于緩苗。
定植54 000~55 500株/hm2。
選擇晴天上午,沿小壟兩側雙行丁字形,株距30 cm打孔,將苗帶土從營養(yǎng)缽取出,每穴1株放入定植穴中,四周覆土與苗坨平即可,隨栽隨澆定植水,待水滲完及時封口。
定植7 d后澆緩苗水1次。開花前適當控水蹲苗,門椒長到3 cm時開始灌水,以后根據(jù)降雨情況及長勢進行澆水,切忌旱澇不均。門椒采收后隨水追施三元復合肥150~225 kg/hm2,每隔20天左右追施1次[5]。根據(jù)長勢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補充營養(yǎng)[6],預防病毒病和“三落(落花、落葉、落果)”。
7.2.1 病害
7.2.1 .1疫病。發(fā)病初期可選用豐洽根保10 g加伴侶灌根防治。噴藥間隔7~10 d,連續(xù)2~3次。
7.2.1 .2炭疽病。發(fā)病初期可噴灑70%甲基托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混合噴灑,或5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或1∶1∶200倍的波爾多液。每隔7~10天噴1次,共噴2~3次。
7.2.1 .3根腐病。定植時用抗枯靈可濕性粉劑900倍液或惡霉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浸根10~15 min。
7.2.1 .4病毒病。選用病毒靈或植病靈1 000倍預防。
7.2.1 .5白粉病。萌發(fā)階段,噴灑三唑酮600倍液。初期或中期,選用40%氟硅唑乳油6 000~8 000倍液、2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1 500~3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
7.2.2 蟲害
7.2.2 .1蚜蟲和煙青蟲。辣椒定植后至整個采收期,蚜蟲危害都比較嚴重,并且傳播病毒病,必須及時防治。用10%吡蟲啉稀釋2 000~3 000倍液,或用25%高效氯酯乳油225~300 ml/hm2,加水噴霧防治,防效速度快、效果好、持效期長;生物農藥1.8%阿維菌素乳油4 000~6 000倍液噴霧,防效速度雖慢但效果較好,且對環(huán)境友好。同時也兼治煙青蟲等蟲害。
7.2.2 .2棉鈴蟲。選用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除蟲脲25%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阿維菌素1.8%乳油2 000倍液,或新型菊酯類藥劑凱撒10.8%乳油10 000倍液或常用藥高效氯氰菊酯10%乳油6 000倍液等。
7.2.2 .3葉螨類。采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2 000倍液,15%噠螨靈乳油3 000倍液,20%螨克(雙甲脒)乳油1 000~1 500倍液等各種殺螨劑噴藥防治。
以上各類藥劑,用藥時可輪換選用,從而防止產生抗藥性。
根據(jù)生長情況,及時分批采收,門椒、對椒應適當早收,盛果期可按市場需求及時采收。采收過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潔、衛(wèi)生、無污染。分裝、運輸、貯存等嚴格執(zhí)行無公害蔬菜產品質量標準。同時,建立無公害農產品辣椒田間生產技術檔案,記錄產地環(huán)境條件、產量指標、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等各環(huán)節(jié)所采取的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