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特殊教育學校 楊曉琴
義務教育階段,特殊學校語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他們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特殊學校提高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經(jīng)過語文學習,可以在日常學習和實際生活中不斷強化自身和他人的正常交流,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使學生可以利用語言來表達自身想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并且口語還對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產(chǎn)生影響,也就是說,特殊學校小學生能否順利進行語文學習,在很大限度上取決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
特殊小學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在研讀語文教材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提高特殊學校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特殊學校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因此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的過程中直接呈現(xiàn)口語交際中所包含的口語交際訓練的情境,并以此為主題組織學生展開口語交際的訓練。學生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能夠快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和口語表達能力。近乎真實的教學情境中,能夠有效激發(fā)特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特殊學生的記憶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把特殊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注入更多內(nèi)容,有效提高特殊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語文教師向有聽力殘疾的小學生教授小學三年級“講文明、懂禮貌”的課程內(nèi)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播放學校監(jiān)控所拍到的一段視頻,并給視頻配以文字:下課的時候,小明和小紅一起去操場上玩,結果小明不小心摔倒了,小紅趕緊把小明扶起來,小明對他說:“謝謝你,小紅?!毙〖t說:“沒關系,同學之間相互幫忙是應該的?!毙W語文教師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將班內(nèi)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要求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通過寫字交流的方式對視頻中的情景進行討論交流,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大屏幕上投放問題,讓他們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比如視頻中的兩個人是誰?他們在做什么?他們說了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因為該視頻中的主人公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人,視頻所發(fā)生的事情也是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的事情。特殊學生在教師所提出問題的引導下,能夠用簡單的文字敘述出事情的經(jīng)過,并且針對這一情境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特殊學生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能夠快速回答小學語文教師所提出的口語交際問題,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連貫地表達出來,這有利于教師完成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提高特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工具,培養(yǎng)特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我國特殊教育的重要教學目標。因此在特殊學校的教育體系中,語文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要求教師從基礎的口語交際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此同時,其他各個學科的特殊教師也應該積極承擔起語言教學的責任,為完成特殊學校的教育目標提供保障。但是我國特殊教育所制定的口語交際目標并不是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邏輯緊密、口齒清晰地與他人進行交流,而是希望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進步,能夠讓其他人了解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即可。任何一門語言都要借助語音才能體現(xiàn)出它的交際功能,對于耳聾學生來說,由于存在聽不見的問題,這無疑加大了其語音學習的難度。因此,對于這不封學生,教師應該重點讓其掌握一門語言的詞匯和語法,以此來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最終的目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語音思維,讓別人可以聽懂他們的話。對于那些經(jīng)過努力,語音清晰度還是跟不上的耳聾學生,語文教師在對他們的實際口語訓練的過程中,可以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簡單的詞匯和語法上,幫助耳聾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經(jīng)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大部分耳聾學生經(jīng)過有效的口語交際訓練,能夠掌握簡單的詞匯語音并積極地與他人溝通交流,那些語音表達不清晰學生也能夠用正確的手語或者書面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就表明他們的語音是準確無誤的且具備了語言表達能力。因此,這就要求特殊學校中的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不同情況的特殊學生提供不同的口語交際訓練,以此來提高特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特殊學校里,一些有視力障礙的學生看不到這個世界,因此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電視、書籍、廣播等。對此,首先語文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聽廣播來感受語言的藝術,引導他們模仿電臺主播的說話方式,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其次,教師應該為他們朗讀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與報刊,可以要求學生針對聽到的文章內(nèi)容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分享過程中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語言學習的自信心;最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比如親子春游活動,雖然他們看不到,但是他們能夠聞到花香、聽到小鳥嘰嘰喳喳的叫、感受到春風吹過他們的臉頰,這樣的方式能使學生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同時,特殊學生在春游過程中與教師、同學、父母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都有利于提高他們口語交際的能力。
互動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在特殊學校的口語交際課堂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口語交際的氛圍,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比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應是雙方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而不是學生迫于教師的權威被動地做出反應。比如,面對視力障礙和智力障礙的學生,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會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她面帶笑容地對學生說:“大家好,我是新來的語文老師,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老師,我平時喜歡畫畫、寫字,有沒有哪位同學也喜歡畫畫、寫字呢?”這個時候,學生會與教師進行積極互動,跟教師和同學們介紹自己,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后教師走到一位特殊學生的身邊,握住他的手說:“你好,你叫什么名字阿?我是王老師,你愿意跟我做好朋友嗎?愿意跟我分享你的興趣愛好嗎?”這樣的師生互動,能夠有效拉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在互動的過程中,給每一個學生都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以此來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綜上所述,提高特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學是特殊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口語交際能力也是特殊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特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通過為特殊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和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來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