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東順初級中學 鄧鵬花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寫作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評價標準多維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本文基于此認知,結合多年作文教學及作文評價的經驗,簡析農村初中“鄉(xiāng)土作文”評價策略。
學生作文評價一定要循序漸進,切實考慮學生作文能力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冻踔姓Z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把七至九年級學生放在同一學段(第四學段),并對該學段的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同一要求。當然,這只是這一學段(三個年級)的學生的一般性目標或基本要求。每個年級的學生所能達到的作文水平還是有明顯差異的。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行評價時,一定要在學段目標的框架內,以本校近兩三屆畢業(yè)生在各年級達到的寫作水平為參照系,擬定出科學、切合學生實際的各年級具體標準。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發(fā)展和作文水平提升的一般規(guī)律,第四學段的寫作訓練或作文評價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求真。具體時段是七年級和八年級上學期。評價核心:以“真”為準繩,重點看學生是否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在這一階段,教師評價學生的作文主要看有沒有體現(xiàn)“真”這一要素。即重點考查學生的作文內容是否寫了自己非常熟悉的題材,是否真實反映了自己和家鄉(xiāng)獨特的鄉(xiāng)土文化生活,是否體現(xiàn)了“自我”意識,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體驗。此外,還要關注學生的寫作習慣和寫作速度。在作文課上,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對不寫作文提綱、信筆亂寫、拖沓耗時、趁機抄襲等不良習慣要嚴厲制止,有效引導,促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完成作文的時間做出明確要求,考評學生的作文速度,即看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能寫多少字,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速度,最后達到在40分鐘內寫出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的要求。
第二階段:求善。具體時段是八年級第二學期至九年級第一學期。評價核心:以“善”為關注點。這一階段主要看學生的作文是否體現(xiàn)了一定的思考、感悟或思想,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對自己和他人有警戒、規(guī)勸、鼓勵等)或反映了一定的現(xiàn)實生活。畢竟,這一學段的學生在知覺、認識、思維等方面都比第一階段的學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同時對社會現(xiàn)實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對身邊的“人事”也形成了自己的認知。
第三階段:求美。具體時段是九年級第二學期(或整個九年級)。這里的“美”主要指文章的語言、結構等形式層面。對九年級學生來說,主要指開頭和結尾、過渡和詳略安排等構思和結構要素。此外,還應考慮學生在擬題、選材方面的技巧,簡潔、流暢、精準的語言和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的表達等。
目前,許多作文指導書都過多強調文章的語言、構思、寫作技法,而淡化了寫作過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同樣,許多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也主要從作文層面考慮,而忘卻了學生的寫作過程。在學生作文評價中,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態(tài)度、情緒體驗及寫作習慣等過程性評價。因為,只有對寫作有濃厚的興趣,才能激活學生的寫作欲望;只有正確的寫作態(tài)度,才能讓其寫出好文章,杜絕“套、湊、抄”,說“假、大、空”話等不良寫作風氣;只有在寫作過程中體驗到愉悅和滿足,學生才會對寫作充滿信心,切切實實愛上寫作。
另外,教師在作文評價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書寫和文面。有好多學生字跡潦草,在寫作時不使用標點符號或亂用標點符號。教師要教導學生書寫規(guī)范,標點使用正確。
素材是文章的血肉,沒有豐富而鮮活的材料是寫不出好作文的。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教師不僅要考察學生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們積累材料的方法和途徑。教師要注意學生作文中第一手材料和間接材料的使用率。不僅要鼓勵學生通過大量閱讀獲取材料,更應該呼吁學生深入生活腹地,搜尋第一手材料,引來獨特的“鄉(xiāng)土生活”材料這一源頭活水。
在寫作時,要突出“我手寫我心”,凸顯生活積累,而不是一味地堆砌書面材料,使自己的作文成為別人材料的草料場。注重考察學生能否運用觀察、調查、訪談、閱讀、寫感悟等多種途徑和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有沒有自主摘抄、寫日記的習慣,特別是寫觀察日記的習慣等。
俗話說,“文章不厭千回改。”教師要逐漸放棄評價“霸權”,引導學生對自己和別人的作文進行評改。不僅要關注字詞句的修改情況,還要考查作文內容的評改情況,更要關注學生的修改方法、態(tài)度和過程。鼓勵學生自改和互評作文,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第四學段的學生每學年作文寫作次數(shù)在14次左右,其他課外練筆不少于1萬字。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僅憑某一次或某幾次作文情況就給學生的作文水平下結論。教師最好把學生的所有作文都保存起來,實行動態(tài)跟蹤評價,以便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和閃光點,同時也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缺漏和不足。評價可分成單元、學期、學年幾個階段展開,在每學期或每學年結束后專門召開展評會,對某一時段的作文進行總結、反思,以便在后續(xù)寫作中學習借鑒。這樣學生就會看到自己的巨大進步,增強對寫作的信心。
寫作檔案不僅存留學生有代表性的課內外作文,還應有關于學生寫作興趣、態(tài)度、習慣、主要優(yōu)缺點及典型案例的記錄,尤其要注重學生的寫作體驗和寫作經驗、感悟。
教師應改變以往單一、程式化的評價方式,對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以求更好地激勵學生,促使其更好地發(fā)展。首先,根據需要選擇口頭和書面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比如,可對某些學生的某次作文進行口頭評議,然后讓其細讀、思考、回味。在教師指導下開展“二次作文”,然后再做書面評價。其次,慎用分數(shù)評價,多用等級表示。教師可對全篇進行評價,也可從某次作文訓練的側重點入手,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比如,某次作文重點訓練學生對話描寫的能力,就以語言或對話描寫為評價的主要標尺,對其他則不做過多要求。
總之,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既要關注作文文本,更要關注寫作的過程;既要關注寫作技巧的使用,更要關注在寫作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等;既要幫其祛除“缺陷”,更要發(fā)揚其閃光點。一言以蔽之:作文評價的本質在于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