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敏
南京市金陵小學仰觀建設“四有”好教師的時代高點,立足與南京大學合作不斷深入的歷史節(jié)點;俯察教師層次、結構和發(fā)展特點,力求塑造懷抱理想懷有仁心的博愛之師、視野開闊學識扎實的博學之師和尊道貴德情操高尚的博雅之師,著力理念、機制、工具與方式的創(chuàng)新,讓教師發(fā)展不斷走向深度自覺。
堅守信念,懷抱理想,懷有仁心,這是博愛之師的基本內涵。理想信念是教師發(fā)展的旗幟、方向和力量,仁愛之心是教育的前提和條件。愛,是培根塑魂的最佳方式。
學校熔鑄博愛之都的地域文化和“愛滿天下”的歷史基因,培育教師“博愛”的物型、精神和行為文化,將愛國愛黨體現(xiàn)于愛生愛崗行為之中,將愛生愛崗行為統(tǒng)一于愛國愛黨的理想信念之下,使之成為教師發(fā)展源源不竭的動力。
學校將“愛”的精神文化進行造像與塑形,注重發(fā)揮物型的暗示與熏陶功能,讓教師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對“愛滿天下”的文化認同。學校將愛散為滿天星,時時處處流淌愛的音符。如學?!皭蹪M園”里,師生雕像緊緊相依,愛意流長;藝體樓上,“愛滿天下”大筆如椽,熠熠生輝;“仁園”里,母鹿教子,舐犢情深……種種物型小品,無不彰顯“愛”的教育真諦。教師們在與物型文化的不斷對話中,以愛從教、以愛立教理念得以不斷生發(fā)和強化。
學校定期開展“先鋒行動”“四史學習”“三會一課”等線上線下的學習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的先鋒模范意識,引導做一個忠誠、干凈、有擔當的教師。
通過事跡宣講和榜樣引領,金陵小學校園內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自強不息的精神文化浸潤人心,“特別能戰(zhàn)斗的集體”成為金陵小學教師的精神標識。語文網絡教研團隊過關斬將,一路挺進國賽。他們在賽制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以“三天只睡八小時”的拼搏精神,一舉奪得決賽一等獎、NOC創(chuàng)新大獎。這種精神文化也激勵著后面的數學、信息技術等團隊相繼取得全國一等獎的好成績。
學生只有沐浴師愛的光輝和溫暖,才會被喚醒、激勵,生發(fā)向上向善的力量。我們秉承行知理念,將愛的雨露播撒至每一株幼苗。
從2018年起,學校持續(xù)開展“雙百行動”,即百分百教師訪問百分百學生家庭。教師們走進5000多個學生家庭,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每個家庭提供針對性的教育服務。家長、學生和教師的“心貼心,手牽手”,定格在了一次次的促膝長談中。這一做法也被南京市教育局向全市推廣。教師們更是提升了博愛的自覺性,深刻體驗到博愛的育人價值。
教師成長在組織中。傳統(tǒng)的自上而下、分級而治的組織形態(tài),已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教師發(fā)展動力。在原有教師梯隊構建的基礎上,學校成立了“三博”教師發(fā)展學院,這是教師們基于對核心價值的高度認同,實行自主管理,實現(xiàn)自能發(fā)展的青色組織。
只有取消對組織發(fā)展的鉗制,將原屬校級的諸多權限下放到更基層,賦權于教師,充分尊重教師的發(fā)展意愿,將“三博”教師發(fā)展學院這一學術型組織去行政化,才能激發(fā)教師的發(fā)展活力。學校實行“兩端管理”,即抓起始端,圍繞學科研究、教育方法、專題教育、特色教育架構“三博”教師發(fā)展學院大體框架;抓結束端,召開“三博”教師發(fā)展成果會。學校將組織形式、活動方式、評價機制等都賦權于“三博”教師發(fā)展學院,充分賦予學院發(fā)展自主權。學校由原先的管理者轉型為資源的提供者和發(fā)展的服務者。
院長是“三博”教師發(fā)展學院各研究院的靈魂與首席,擔負著學院發(fā)展的重要職責。我們通過競選來產生院長。各院長候選人擬定研究院核心價值和建設綱要,在全校發(fā)表競選招募演說。候選院長不拘一格,有素養(yǎng)深厚的大市級學科帶頭人,有一技之長的年輕教師。研究形態(tài)豐富多樣,有豐厚教師博學素養(yǎng)的研究院,有涵養(yǎng)教師博雅素質的興趣社。教師們紛紛掃碼加入對口研究院。研究院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成員的期待與信任激發(fā)了院長們的責任感,院長們發(fā)揮聰明才智,向內不斷創(chuàng)新研訓方式,向外積極尋求資源,推動組織不斷成長。
青色組織最重要的基礎就是組織成員對核心價值的深度認同與遵循,這種價值堅守將對后期自主管理和自能發(fā)展產生持久的推動力。經過雙向選擇,研究院所有成員達成對核心價值的一致認同。在主題研修、項目共研等歷練中,成員們的協(xié)同性、默契度大大增強,形成“一群人、一件事、一條心、一起拼、一定贏”的組織文化。研究院人人都是組織者、建構者,既參與建構組織,又在參與中發(fā)展了自己。
網格研訓是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最后一公里”的創(chuàng)新舉措。如果把學??闯梢粋€整體,根據各位教師興趣、志向、研究主題等建立起來的院、所、室、組等就成為一條條線,線與線相交則成網格。有別于常態(tài)下學校的各部門科室、學科教研組等組織,網格研訓通過網格化的研究自我培訓組織建設,形成學校教師全員自主參加、自覺成長的一種研訓生態(tài)。
網格研訓具有自發(fā)性、自主性、共需性、發(fā)展性,人人都是研究者,以此提升教師主動發(fā)展的能動性。
研訓機制創(chuàng)新立足教師“我需要”“我能行”“我成功”的專業(yè)自覺。一是“我需要”的目標共同訴求。教師們基于相同的興趣和成長目標,共同組建一個所、室、組。學院只提供一個大致組織框架,內部的組織構建、發(fā)展目標、活動開展等由成員共同制定。二是“我能行”的研訓活動開展。所、室、組的組織建立后,每個組織的牽頭人自主申報,通過招募會在全校公開招兵買馬,組織內所開展的活動充分民主,研訓內容、研訓形式等自主決定,學校提供人、財、物全方位支持。三是“我成功”的研訓體驗。在學校提供的各種平臺或自己組織的各級活動中公開展示研究成果,體驗研究的快感。
網格研訓改變了以學科組固化的教研基本模式,使每位教師把研訓作為優(yōu)化教學或提升自我素養(yǎng)的一門學科來建、一門學問來做,有力推動了教學高質量發(fā)展。網格研訓的重中之重,是激發(fā)每位教師的研究行動自覺。每個研究所每學期制定工作計劃,以項目來引領研究活動,一個學期一個主題。
(1)基于“兒童世界”尋找研究主題。
“走進兒童世界,培養(yǎng)世界兒童”是我校的核心理念,網格研訓理當聚焦與落實學校的核心理念與育人追求。我們努力做到每個網格研訓主題貼近兒童發(fā)展需求,每個網格研訓過程都有兒童主體參與,每項網格研訓成果都有兒童成長的實證。
(2)基于專業(yè)特長尋找研究主題。
學院27個研究所都是教師自主申報并通過了院里的審核,由所長自己招人組建而成。它是學院建設的重心,研究所的所長大部分是區(qū)以上骨干教師或有一技之長的教師。研究主題由研究所自主決定,各室、組在這個所里的研究主題下再分解細化為一個個小項目。
(3)基于發(fā)展興趣尋找研究主題。
教師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要有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及廣泛的興趣愛好?!澳嵧暄芯吭骸蔽艘蝗簩ㄓ信d趣的教師,在學院可以學習硬筆、毛筆、粉筆字,學習的形式有自學、專家指導學習。每周由鳳凰母語工作室的教師來教大家寫毛筆字、粉筆字,每周每個教師都提交兩次作業(yè),粉筆字每周都要公開展示,并由專人督促點評。在提高自我素養(yǎng)的基礎上,教師們更多地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寫字素養(yǎng),并積極申報相關的研究課題,落實在每一節(jié)課中。
(4)基于重大項目深化研究主題。
金陵小學有省級課程基地項目、品格提升項目、前瞻性科研項目、“四有”教師重點培育項目等。研究這些項目不僅是教師的責任,更是教師發(fā)展的契機。15個學院,每個學院都圍繞重大項目,選擇了1~3個研究專題,把重大研究項目落實到所、室、組、員的日?;顒又小Q芯考囱杏?,每一次的活動教師既是項目研究的參與者,也是積極主動的研究者,更是自我發(fā)展的行動者。
圓桌派是指一種平等、對話的協(xié)商會議形式,與會者圍圓桌而坐,以平等、自由為準則,平等地對話、自由地交流,創(chuàng)建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活動中人人皆可發(fā)聲,人人都做“首席+”。
為教師發(fā)展賦能,我們采用首席驅動的運行模式。成員之間各領風騷,依據自己的專業(yè)特長引領伙伴成長、增能。如,語文組一批致力于兒童讀寫研究的教師們,基于共同的研究方向,成立了“讀寫圓桌會”研究院。在這個“讀寫圓桌會”中,教師遵循自身的發(fā)展優(yōu)勢,通過微課、沙龍、讀書會等各種方式,進行思維碰撞,探索語文讀寫教學方向的新路徑,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諸如此類,教師們基于興趣、愛好、專業(yè)發(fā)展等優(yōu)勢特長,在團隊中形成敢于展示、勇于引領、善于表達的能力。首席驅動的運行模式,創(chuàng)設了平等自由的學術氛圍,學習者主動構建知識體系,提升綜合素養(yǎng)。
圓桌派的活動開展,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全面發(fā)展。我們強調學科融合,實現(xiàn)綜合育人,形成人人都是“首席+”,呈現(xiàn)出參差多彩的成長樣態(tài)。如,“少年農學院”研究在勞動中明德、啟智、增慧、育美,開展融合語文、美術、勞動的“千人詩葉畫”活動,以葉組形,依形賦詩。學科不同特質相互碰撞、啟發(fā)、融通,教師和學生都實現(xiàn)了跨界成長。圓桌派活動強調智慧眾籌,實現(xiàn)教師“聚變”生長。
經歷是成長之基,實踐是智慧之源,責任與賦能相伴,使命讓生命豐盈。2012年至今,是金陵小學快速發(fā)展的九年,也是“三博”好教師團隊在堅守中奮進、在奮進中走向深度自覺的九年。
愛滿天下,厚植精神自覺。從2018年開始,學校三個校區(qū)400余名教師每學期走進5000余名學生家庭,實現(xiàn)百分百教師進百分百家庭全覆蓋家訪,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個性特點、習慣養(yǎng)成、道德發(fā)展等信息,為每一個學生建立翔實的成長檔案。在走進學生家庭的過程中,教師們理解兒童、尊重兒童,更加體會到“走進兒童世界,培養(yǎng)世界兒童”的教育責任、意義和價值,也是教師自身對于教育內涵和教育格局的一種提升和再塑造,自覺形成以愛為根基的精神。
博學立能,深耕研究自覺。通過外聘專家指導和自主網格研訓雙輪驅動,教師們回應時代需求,將理論前瞻與兒童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博學厚積、煉能增效,打通學科界限、深耕教育教學。目前學校共有69項在研項目和課題。近3年來,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論文540多篇,在省市論文評比中400多篇獲獎,形成了人人想研究、人人在研究的研究自覺。
追求卓越,生長首席自覺。奮斗是教育者的人生哲學,是教育生命的第一姿態(tài)。在“三博”教師團隊建設的持續(xù)推進下,金陵小學涌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領頭雁,其中有經驗豐富的“名特優(yōu)”骨干教師,更有初出茅廬的新銳教師。近3年來,學校7位教師獲評市級以上骨干榮譽稱號,35位教師獲評區(qū)級名優(yōu)骨干榮譽稱號。
以“三博”踐行“四有”,從“外驅”走向“內省”,由“共振”實現(xiàn)“共鳴”,“三博”好教師團隊的成長中既含“愛滿天下”的精神自覺,又蘊有學習者的“主體覺醒”,進而形成團隊的文化自覺?!八挠小焙媒處焾F隊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是實現(xiàn)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由之路。面對新時代的機遇和挑戰(zhàn),金陵小學將進一步提升“三博”好教師團隊建設水平,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對新時代好教師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