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平
調查發(fā)現,很多小學生不喜歡寫作,對于作文教學非常排斥,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體會不到快樂,認為寫作是件很難的事。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寫作欲望會大大降低。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讓他們更加熟練地通過寫作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貫徹快樂教育理念,采用生動且富有趣味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的童趣,點燃學生的激情,構建快樂的作文課堂。本文對小學中段快樂作文教學進行了探討,供同仁參考。
快樂是學習的開始,學生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才能以更加主動的姿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在小學階段,很多學生面臨著沉重的學習壓力,每天需要完成教師布置的大量學習任務,如抄寫、背誦、計算等。在這種情況下,學習成了小學生最排斥的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帶領學生走出枯燥無趣的課堂,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從而產生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小學中段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以往的小學中段作文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相對固定,通常是教師給出作文題目,對文題進行簡單分析,然后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寫作任務。還有的教師會提供一些簡單的模板,讓學生按照固定套路寫作……這些寫作模式都過于枯燥,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作文任務,并沒有真正投入到寫作中。在這種情況下,寫作教學的效率是很低的。此外,內容為王,想寫出精彩的作文離不開豐富的素材積累,素材大多來源于豐富且充滿趣味的現實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生活和作文聯系起來,豐富作文內容。但在當前的作文課堂上,教師會要求學生背誦不同的作文模板,反復記憶好詞佳句,遇到作文題目時直接將這些套進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閉門造車的狀態(tài),做不到有感而發(fā),導致在寫作時出現無話可說的狀況,所寫的內容也是蒼白無趣的。
二、激活童趣,點燃激情的快樂作文教學策略
以上可見,以往的小學中段作文課堂是呆板的、無趣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寫作能力也得不到提升。下面將著重探討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中段快樂作文教學,以激活學生的童趣,點燃他們的激情。
1.走進現實生活,尋找寫作素材
作文素材大多來源于生活中的經歷,因此,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沒必要讓學生一味模仿經典,照搬好詞佳句,可以讓他們從真實的生活中尋找素材,表達自己真摯的情感。比如在學習了《荷花》這篇課文后,教師便可要求學生以“花”為主題寫作。在寫作前,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觀察荷花的具體特征。如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內或者校外的荷花池邊賞荷,引導學生從荷花的味道、形狀、顏色等方面進行觀察,并記錄其重要特征。觀察完畢,可以讓學生根據記錄的重點寫作。如有的學生寫道:“微風拂過,荷葉掀起了波浪,荷花似這綠浪中的小船,起伏擺動著。風停,荷葉和荷花都停止了搖擺,安靜下來,此時水面卻躁動起來了,不停地冒著泡泡,不一會兒就看到了冒出頭來的小魚??磥?,這些魚兒也是不甘寂寞的家伙,想看一看這美麗的秋日風光呢!”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課堂教學更生動,還可以使學生在寫作時不再套用固定的好詞佳句,而是結合親身感受進行描寫,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還可以脫離課堂這一固定的空間,真正走入大自然中,放松身心,更加輕松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借助視頻資源,激活學生的想象力
寫作就是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挖掘寫作素材,還要讓他們學會在腦海中對素材進行二次加工,使之與主題更契合。因此,在作文課堂上,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有趣的視頻,以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學習了《守株待兔》《美麗的鹿角》這些寓言故事后,教師可布置看圖寫作任務,提供幾幅不同的圖片以及簡短的視頻,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觀察,分析其中人物的行為以及行為背后的內涵,然后發(fā)揮想象力,說說人物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有著怎樣的心理。然后再要求學生編寫故事,表達一定的人生哲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有了更多發(fā)揮空間,可以不斷發(fā)散思維,從不同角度分析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能力。此外,在畫面的引導下,學生會有更多創(chuàng)意,能激發(fā)童心,提升表達欲望,從而在作文課堂上更活躍,能更高效地完成寫作任務。
3.組織課堂活動,豐富作文內容
大多數學生沒啥可寫的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主動表達自我的機會,往往是按照教師的要求寫作。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思維很容易被固化。因此,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踴躍發(fā)言,積累寫作素材,從而寫出更有趣、內容更豐富的作文。比如,學習了《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一文后,教師可以舉辦趣味故事會,讓學生講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一位同學講完,其余同學可以針對故事內容中不懂的地方提問,或者補充其中不完善的地方。在這種群體的交際活動中,學生身心比較放松,會更愿意表達。教師還可以設計情境描寫活動,提供幾個關鍵詞,讓學生在其中選擇幾個,然后根據具體的情境完成場景對話。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深入思考,合理地組織語言,從而有效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中段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快樂作文教學模式,開展更多富有趣味的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童真和童心,讓他們在作文課堂上盡情表達自我,大膽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作文的天空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