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潔 劉潔
對于絲綢之路的發(fā)展研究,絲綢之路被學術界區(qū)分為四條道路:一是途徑西域大片土地的絲綢之路,即沙漠綠洲絲綢之路,開始于洛陽終于西域,最終進入歐洲的土地;二是海上絲綢之路,也被稱“海上陶瓷之路”等,是我國古代連接外國交通文化和經濟合作交流的海上通道;三是在西南山巒中貫穿的西南絲綢之路;四是草原絲綢之路穿越了北方的沙漠。正是這四條古通道構成了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交通網絡。
草原絲綢之路的興起:在夏商時期,商族大領域遷徙了將近8次,大領域的遷徙使商族從一開始的北部草原地區(qū)步入到中原地區(qū),在整個大領域的遷徙當中,在華北地區(qū),商族的貨幣來自牛和帛,將牛和帛進行物品和食材的交換,對于古籍記載的草原絲綢之路周朝時期也有所出現(xiàn)。《穆天子傳》中所清晰地記載了公元前930年,穆天子游天下,從京城開始出發(fā),后路途上先到達山西地區(qū),后到達內蒙古河套地區(qū),再向西行繼續(xù)出發(fā)先抵達青海和新疆地區(qū)后,最后會面西王母在昆侖丘。在整個出行的期間,途中也經過河宗氏和犬戎之地都有所停留,在宴會上互相贈送禮品及特產。在有關文獻中說明,約在公元前7-2世紀的先秦時期,在阿爾泰地區(qū)中的墓葬挖掘出來了,公元前五世紀的一件絲織物,絲織物上有著繡有美輪美奐的鳳凰圖案,各位專家學者的判定,這件絲織物是中國制品,至此我們可以知道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我國的絲織物就己經在草原民族中流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yōu)榱硕惚軕?zhàn)亂不得不不斷遷徙。在不斷的遷徙當中,使中原地區(qū)與北方草原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得以促進??偠灾?,草原絲綢之路在先秦時期的發(fā)展也逐漸興起,并成為中原地區(qū)與北方草原民族交流的重要通道。
對于草原絲綢之路的線路,眾多學者都有所探究,并且說明了自己的觀點。
《論草原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王大方也通過這兩篇文章,以考古學的角度通過出土在草原絲綢之路下的文物,從而驗證了草原絲綢之路在歷史長河中的存在;孫泓在《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草原商路——以5-14世紀為中心》一文中提到了,草原絲綢之路分為以下路線,第一是向西行的草原商路東起蒙古草原,西向穿過阿爾泰山和準格爾盆地后,步入到中亞地域的哈薩克草原的北邊,再途徑里海和黑海的北岸,后抵達多墻河流域;向東行駛的草原商道應該從呼和浩特繼續(xù)向東,經過烏蘭察布盟、赤峰、寧城等,直達黑龍江入口海;孫永在《論草原絲綢之路的復興》中將眾多學者草原絲綢之路的觀點進行了歸納,即以洛陽為起點,一路向北分為多種路線進入蒙古地區(qū)的草原,再途徑貝加爾湖的附近,再轉向西面行,沿著西伯利亞鐵路所經過的森林最終直達東歐地域。
以上可以看出,作為絲綢之路中出現(xiàn)時間最久遠和最穩(wěn)固的草原絲綢之路,從各個文章中各位學者的觀點中得出,大眾認知的草原絲綢之路的線路,是起源于東邊大海,后向南到達中原,北部和蒙古地區(qū)及西伯利亞相互連接,這就是絲綢之路中一條穿越歐亞大陸的草原通道。
據(jù)有關文獻研究資料中各位學者專家通過實地進行調查結果證明。草原絲綢之路分為兩條渠道,唐朝時,最繁榮昌盛的草原絲綢之路是橫穿了整個中亞草原,始于甘肅敦煌到蒲類(現(xiàn)在新疆哈密地區(qū)巴里坤),途徑北庭(現(xiàn)今新疆昌吉洲吉木薩爾),到達輪臺(現(xiàn)今新疆烏魯木齊一帶)。第二條在伊犁弓月城(阿力麻里城),后兩條道路相會,再次向西行到達碎葉城。這不僅是一條唐朝北庭都護府管轄的保護唐朝在西域勢力范圍的軍事要道。
這從1966年于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殘存文書《高昌縣上安西都護府碟》中可以證實。在阿爾泰地區(qū)中,主要將草原絲綢之路分為兩條主道,其中將這兩條主道還分為幾條南北小道。一條以北庭(現(xiàn)今吉木薩爾)為中心的絲綢之路主道,另外一條道路就是南道,途徑輪臺后,直接進入天山山脈后沿著白楊溝(現(xiàn)今烏魯木齊南郊附近),在朝西行途徑阿拉溝和巴輪臺地區(qū),在步入現(xiàn)今巴音布魯克草原,后沿著鞏乃斯河到達弓月城。后將弓月城(現(xiàn)今霍城縣西北阿爾泰古城)定位成了南北兩條草原道路相逢的地點。因為弓月城向南可以通往到龜茲,向西前行可到碎葉。正如《周史·突厥傳》中所說:“穿越阿勒泰草原的絲綢之路即從中國古都長安出發(fā),先向北經過漠北草原,從漠北的政治中心鄂爾渾河地區(qū)向西沿著杭愛山之北,經過科布多盆地到阿爾泰山南麓……直趨歐洲?!闭缟鲜鏊f,這正是草原絲綢之路存在遠古時代的重要道路之一。
《新疆社會科學》中提到了,從青河向西行使經過布倫托海(現(xiàn)今阿勒泰地區(qū)福??h境內)和葉密立河等,接下來再向西南方位行走,先經過伊犁河谷后最終抵達碎葉城。后與古代草原絲路之路中的主道相會,這條道路就這樣把橫穿中亞草原的古代絲綢之路兩條主道連接起來了。這一條路線被稱作“青河一布倫托海道”?!稙踅摇柼v史和草原絲路的早期主人》錢伯泉通過這篇文章,說明了在整個草原絲綢之路發(fā)展進程中阿爾泰居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因此考證出活躍于草原絲綢之路的烏揭是最早見于我國歷史當中的阿爾泰居民;有一條商道是從蒙古高原到黑海,這條路線是沿著中國和蒙古的交界處的大坂(其中包括烏爾莫蓋提大坂),進入布爾津河(阿勒泰地區(qū))和克蘭河(阿勒泰地區(qū))的上游,它們都屬于額爾齊斯河的支流,最終在進入到額爾齊斯河;在繼續(xù)向南出發(fā),先經過奇臺縣將軍廟的正前方的將軍戈壁,后步入現(xiàn)今昌吉州奇臺縣。或者抵達到烏倫古河(青河縣)、額爾齊斯河后,再向西行進入塔城地區(qū)、博樂地區(qū)、伊犁河谷最終到達哈薩克斯坦。這是王炳華先生在《草原絲綢之路》文章中講到的。
這也使得非常重要的中國阿勒泰古代絲綢之路在中外學術界及旅游界被人們遺忘了很久。通過上述學者的論述,中國阿勒泰古代草原絲綢之路的史籍記載與實際情況進行闡述,可以看出草原絲綢之路的重要性,對于阿勒泰地區(qū)起到了絕對性的作用,促進了這個地區(qū)的發(fā)展。
盡人皆知,絲綢之路的出現(xiàn)不僅僅對于我國經濟起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還對文化的傳播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在文化的衍生和發(fā)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才能使草原音樂文化繼續(xù)流傳綿延,草原音樂文化的出現(xiàn)與傳播對草原絲綢之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杜亞雄《草原絲綢之路和草原音樂文化的傳播》在文章中寫到,順著草原絲綢之路走過的道路,一路向西行,將亞洲大陸上的草原音樂文化及草原人文文明帶到了遙遠的歐洲大陸,并且將它們的音樂文化帶入相互交流融合。路雲(yún)在文章《草原絲綢之路對草原音樂文化的傳播影響》中主要對草原音樂文化的出現(xiàn)及傳播發(fā)展,草原絲綢之路在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個問題進行分析,草原絲綢之路在不斷促進著草原音樂文化擁有更加豐富多彩、富有濃密的情感與特色,促進我國新疆地區(qū)的音樂文化得到更好地弘揚與傳播。
無論是現(xiàn)在的新疆還是古時的新疆,在草原絲綢之路的影響下,在這片土地上,匯聚了世界上多種民族和國家,新疆成為民族融匯的重要場所。正因我國有著56個民族,各個民族都逐漸形成了具有特殊代表性的藝術音樂文化,例如哈薩克族的阿依特斯、回族的花兒、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蒙古族的那達慕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較為著名的民族歌舞《黑走馬》 《覺羅家的姑娘》 《我們新疆好地方》;《艾里甫與賽乃姆》 《蘊倩姆》 《達瓦孜》音樂歌劇等等,這些都處處能帶你感受新疆音樂文化的魅力,和這里特殊的地域風情及熱情好客的民族文化。
在草原絲綢之路上,新疆地處于一個與世界連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方位,草原絲綢之路的出現(xiàn),新疆與周邊的各個國家都有了交流及密切的聯(lián)系,正因如此,推動了新疆的整體文化,特別是音樂藝術文化,新疆的音樂文化因此變得豐富多彩。使新疆的音樂文化更具地域的特色和別樣的風情,也逐漸形成了新疆音樂文化獨特各異的風格特征,并且逐漸受到了其他國家的傳唱。
在草原音樂文化的傳播上草原絲綢之路發(fā)揮著巨大的助推作用,不但提升了草原音樂文化的價值,并且使草原音樂文化得到更好地發(fā)展與延伸。也對新疆地域的音樂文化起到了推進作用,使新疆的音樂文化變得更加多姿多彩絢麗繽紛,讓新疆音樂文化可以更好地傳播與傳承。
草原絲綢之路的出現(xiàn),不僅連接了亞洲和歐洲的經濟貿易的道路,還是融合匯聚中西文化的重要地點。草原絲綢之路的開通和發(fā)展,帶給我們的不單單是貿易經濟的流通,更多的是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各民族的交融與經濟的發(fā)展。它使阿勒泰地區(qū)與各地連接起來,促進了環(huán)阿勒泰草原絲綢之路文化的變遷與發(fā)展。阿勒泰地區(qū)豐富的文化遺產見證了這一偉大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