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國語大學 黨丫丫
在筆者進行案例分析分享之前,發(fā)現(xiàn)了之前同學們在分享時存在的一些問題。分享案例的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案例,以個人輸出為主,缺少與學生的互動;在案例分析中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手段;案例分享者選用案例內(nèi)容單一;等等。在進行本次案例分析之前,筆者觀察到同學們之前幾節(jié)課選取的案例展示幾乎都是示范課,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豐富,學生具有學習熱情,可以很好地配合教師,教師在課堂環(huán)節(jié)課堂管理等各個方面都做得很好。當然這種優(yōu)秀教學案例對于我們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學習意義,大家通過觀摩分析優(yōu)秀教師的優(yōu)秀教學案例,學習其中的長處,對于以后的教學實踐有很大幫助。但筆者觀察到由于此類案例分析太多,同學們多多少少有一些倦怠。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展開此次的分析討論,通過一節(jié)不是那么理想但又很貼近真實教學環(huán)境的案例,也許可以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引起同學們討論的興趣。抱著這樣的想法,進行了此次備課。以下為整個案例分析環(huán)節(jié)。
案例中學生為11—13 歲初級漢語水平學生,案例地點為南非。學生性格開朗、熱情、積極、活潑。課型要素為文字與口頭表達,技能側重說與讀,教學內(nèi)容為:數(shù)字教學、數(shù)字的讀法、價格的表示、詢問價格的口頭表達、詢問價格多少練習。教學方法為情境法、問答法。教學過程為教授簡單問候語、開設紙幣游戲、復習數(shù)字、教師提問、對話練習檢驗教學成果。
課堂管理指教師通過對自身、學生、環(huán)境、規(guī)則等諸多影響教學的因素的管理,保證教學有序、順利、高效地運行,實現(xiàn)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及其綜合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目標。該案例在課堂管理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在游戲過程中,很多學生沒有弄清楚問題,也不確定答案,但知道舉手就有機會拿到紙幣,難以達到練習目的。在復習數(shù)字過程中學生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課程場面已經(jīng)完全混亂,教師試圖把控局面,聲音必須大過學生才能保證學生聽得到教師在講什么。在對話練習時臺下學生嬉笑打鬧、交頭接耳,各自干各自的事情。教師面對學生交頭接耳的現(xiàn)象未進行干預。在課堂管理方面,教師權威未建立,缺乏對學生積極行為的引導以及對問題行為的處理,在課堂規(guī)則的制定與實施方面存在較大問題,難以保證教學順利進行,達到教學目標困難。
本次非常規(guī)的對外漢語教學課堂引起了同學們的討論興趣,在筆者的引導下同學們以“案例中教師的問題應如何改善”為題,在五分鐘內(nèi)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后各組同學派一名代表闡述本小組觀點。學生的討論結果圍繞課堂規(guī)則、教師權威、課堂秩序、獎罰機制展開。
案例中的教師在課堂規(guī)則方面沒有解釋清楚,教師在課堂活動開展前,可以簡單地用學生的母語或者中文把課堂活動的規(guī)則和要點告訴學生,并讓學生明確不能影響課堂秩序,不需要著急和爭搶,讓同學們知道教師在“做什么”,以及學生需要“怎么做”。課堂規(guī)則的建議可以在前幾節(jié)課就制定完,并在后續(xù)課程中實行。教師建立的課堂規(guī)則可以是手勢,如禁音手勢、暫停手勢,告訴學生當老師做這個動作的時候,需要停下來聽老師接下來要說的話,或者做這個動作表示活動結束,請大家集中注意力,開始下面的學習。
案例中教師為新手國際漢語教師,且教學地點在南非,學生性格與國內(nèi)學生完全不同,與中國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有一定的沖突。案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權威缺乏,在很多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需要扯著嗓子來吸引學生注意,但效果卻微乎其微。在權威的建立方面可以通過建立獎罰分明的措施來實現(xiàn),同時教師也應加強執(zhí)行力,甚至必要時可以降低一些親和力來確保教師的權威,也可以尋求校方的幫助。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維持教學秩序,在進行紙幣練習時學生為了拿到紙幣得到獎勵秩序完全失控。教師是通過鼓勵個體爭取獎勵獲得紙幣兌換獎品,而南非學生更加活潑好動,不利于管理,反而會使班級秩序難以維持,以個體為游戲單位,不利于課堂秩序的維持,缺乏約束,甚至還會出現(xiàn)課下爭搶紙幣的行為??梢酝ㄟ^班級分組,通過小組之間的互相制約、互相監(jiān)督、共同努力,共同獲得獎勵,在提高學生學習凝聚力的同時,也使得課堂更加井然有序。
目前所學的課堂管理都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情況,但在真實的課堂中則不然,甚至學生即使聽懂課堂規(guī)則還是會我行我素,破壞教學秩序。這時建立獎懲制度就十分重要。如制定以課堂表現(xiàn)為評價標準的表格,如果違反教學規(guī)則、破壞教學秩序就進行扣分。但懲罰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然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氛圍,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漢語。
在案例分析課中學生通常會對多媒體教學手段過于依賴,通過借助工具、媒體或設備開展教學活動,是案例分析時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但在教學案例與分析時,不少分享案例的學生對多媒體教學手段過于依賴,而忽視了作為案例分析者應具有的整合課堂能力和與其余學生互動的能力。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過度運用,以最直觀的形式將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內(nèi)容暴露在學生面前,反而會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學生思維活躍度,限制學生在課堂中的思考,導致學生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課堂氣氛也會十分沉悶。
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推崇用溝通理性對抗科技理性,在這一理論下,師生關系值得重新界定。教師與學生各方面的互動交流十分重要。無論是肢體語言還是非語言比如眼神的交流等都是具有意義的。“互動”不是簡單生硬的互動,而是更深層面的互動。這種互動是應該貫徹課堂的,而不是冷冰冰地拋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比如在進行教學時,往往過于依賴課件,而忽視了與學生面對面的互動。學生是有血有肉的,能感受到教師是真正與他們交流互動,還是只是照著課件念,并沒有把他們當作互動的一部分。這樣的差別呈現(xiàn)在課堂中,教學效果就會是天壤之別。切忌讓師生互動變成毫無感情的主體對客體的互動。
師生關系的審視應在不同情況下轉變。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教師應根據(jù)所處情況進行及時調(diào)整。在案例分析視頻中,學生熱情奔放的性格以及混亂的教學氛圍需要一個強權性的教師,教師沒有建立權威性是課堂管理問題頻出的重要原因。而在教學案例與分析這門課中,學生長期處于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地位尊卑明確這一潛在思維模式中,教師的權威性宜及時轉變,對微妙的課堂氣氛靈活把握,創(chuàng)建自由平等的課堂環(huán)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搭建學生與教師平等溝通的橋梁。
本次案例分析嚴格按照朱勇老師教材中邏輯,參考了教材中課堂管理的角度對案例分析的方法,是依照教材對課堂管理進行的更進一步探討。對課堂管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分析邏輯清晰,提出的問題能夠開拓學生思維,讓大家對課堂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充分討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討論的平臺。
這次成功的案例教學,讓我們對一個具體的案例進行了分析,并且養(yǎng)成了針對案例分析的意識和方法。由此案例分析入手,同學們可以更進一步思考更多問題,不僅僅是本次課堂的課堂管理,還有課堂管理的基本原則、技巧和方法。并且更進一步對自己以后的語言教學的課堂管理提供一些啟迪和幫助。在課堂管理方面應注意的問題還需更多討論,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之后,更進一步圍繞課堂管理環(huán)節(jié)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想法,在遇到問題時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