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地區(qū)仁懷市周林高中 尹偉云
數列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高考的重點和熱點。數列中蘊含豐富的數學思想,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是考查邏輯推理和轉化與化歸能力的好素材,因此深受高考命題專家的青睞。本文對數列通項公式的求法作一個比較全面的歸納,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例1將全體正整數排成如下“三角形數陣”:
圖1
記數陣中第n行從左至右的第2個數為an(n≥2),則an=____。
點評:當給出一個數列中的連續(xù)幾項時,可以觀察這幾項之間的差異,找到規(guī)律,或發(fā)現項與項之間的等量關系,通過研究這個關系尋求該數列的通項公式。
例2如圖2,64個正數排成8行8列:
圖2
點評:利用公式法求通項公式時,首先要找到等差數列或等比數列的位置,其次是分清等差或等比數列的首項與對應的公差或公比。
點評:本題中,an=an+4類似于函數關系式f(x+4)=f(x),關于數列周期的常見結論有:
①若an+T=an,則數列{an}的周期是T;
②若an+T=,則數列{an}的周期是2T;
③若an+T=-an,則數列{an}的周期是2T;
④若an+T=-,則數列{an}的周期是2T。
點評:形如an+1-an=f(n),且f(1)+f(2)+f(3)+…+f(n-1)易于化簡,可以考慮使用累加法。其原理是:an=(an-an-1)+(an-1-an-2)+…+(a2-a1)+a1=f(n-1)+f(n-2)+…+f(2)+f(1)+a1。
點評:迭代法也叫遞推法,如果知道連續(xù)兩項的遞推關系求數列的通項公式,可嘗試反復利用遞推關系迭代求出解。
點評:給出Sn與an或Sn與n的等量關系,可以考慮用已知等量關系得到另一個等量關系,兩式作差,利用公式an=Sn-Sn-1(n≥2)消去Sn,再從項與項的等量關系中探求通項公式,必要時需構造新數列。需要注意的是,應該檢測a1是否滿足公式。
例8在數列{an}中,已知a1=1,an+1=2an+3×2n-1,求數列{an}的通項公式。
例11已知數列{an}滿足a1=0,an+1+an=3n+2,則數列{an}的通項公式為_____。
點評:若遞推式為an+1=pan+qn+r(p,q均為非零常數,且p≠1),可設an+1+A(n+1)+B=p(an+An+B),構造新數列{an+An+B},進而解得{an}的通項公式。
例12求斐波那契數列{an}:1,1,2,3,5,8,13,21,…的通項公式。
點評:本題是根據兩個數列通項之間的兩個等量關系式,通過解方程組的方式求得其中一個數列的通項公式。有時在同一個數列的遞推式中,也可以構造另一個遞推方程,通過解方程組的方式,求得該數列的通項公式。如已知a1=1,an+1=3an+4n,則由an+1=3an+4n?an+1-3an=4n=4·4n-1=4(an-3an-1),即an+1-4an=3(an-4an-1),所以an+1-4an=(a2-4a1)·3n-1=3n,即an+1-4an=3n。與an+1=3an+4n聯立,消去an+1,得an=4n-3n(n=1時也成立)。
點評:數列中與奇偶有關的問題常見四種形式:
①直接型,即已知條件明確奇偶問題;
②an+1+an=f(n)或an+1·an=f(n)型;
③含有(-1)n;
④含有a2n-1或a2n。
求解奇偶數列的實質是把原數列分成兩個新數列分別進行研究,是分類討論思想方法的有效運用。
例15已知數列{an}滿足a1=3,且對任意正整數m,n,均有am+n=am+an+2mn,求數列{an}的通項公式。
解析:令m=1,則an+1=an+2n+3。從而a2=a1+2×1+3,a3=a2+2×2+3,a4=a3+2×3+3,…,an=an-1+2×(n-1)+3(n≥2),整理得an=a1+2×3(n-1),即an=n2+2n(n=1時也成立)。
點評:在本題的雙變量遞推數列問題中,可以給定其中一個變量的值,得到單變量遞推關系,從而化為常規(guī)遞推數列問題求解。
例16已知數列{an}滿足a1=3,且2(an+1-1)=an(an-n),則數列{an}的通項公式是_____。
解析:由題意知,2(an+1-1)=an(an-n)。
將n=1代入,得a2=4;
將n=2代入,得a3=5;
將n=3代入,得a4=6;
……
猜想an=n+2。
下面用數列歸納法證明。
(1)當n=1時,a1=3滿足公式an=n+2。
(2)假設n=k時,an=n+2成立,即ak=k+2。那么當n=k+1時,由2(ak+1-1)=(k+1)+2,即n=k+1時也成立。
綜合(1)、(2),an=n+2 對一切n∈N*都成立。
點評:當遞推關系比較復雜或不易發(fā)現其規(guī)律時,可以考慮使用數學歸納法,即根據遞推公式寫出數列的前幾項,猜想其通項公式,再用數學歸納法進行證明,逐步形成“觀察—歸納—猜想—證明”的思維模式。
科技信息
2021年諾貝爾獎得主及成就
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獎者:美國戴維·朱利葉斯和美國阿登·帕塔普蒂安。獲獎原因:發(fā)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
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美國真鍋淑郎、德國克勞斯·哈塞爾曼和意大利喬治·帕里西。獲獎原因:表彰他們對地球氣候的物理建模、量化變化和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的研究。
三、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德國本亞明·利斯特和美國戴維·麥克米倫。獲獎原因:表彰他們在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的進展。
四、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坦桑尼亞阿布拉扎克·古爾納。獲獎原因:表彰其對殖民主義影響,以及文化和大陸鴻溝中難民命運的毫不妥協和具有同情心的關注。
五、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美國戴維·卡德、美國喬舒亞·D.安格里斯特和美國吉多·W.因本斯。獲獎原因:表彰他們在勞動經濟學與實證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