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蔚
摘要: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常常會伴有許多的等待。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等待的,正如《圣經(jīng)》中所說:“萬事萬物皆有其時?!北疚耐ㄟ^對幼兒一日生活中等待現(xiàn)象的觀察、思考,對幼兒形成等待意識給出了具體策略,從而讓幼兒主動將等待的過程轉變?yōu)橐环N快樂的生活模式。
關鍵詞:幼兒;等待;策略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孩子們?yōu)榱艘粋€玩具和小伙伴爭搶;也會因為自己跑得慢讓同伴搶先排在了自己前面而生氣;還會因為自己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卻沒被老師請到而不開心……本文結合筆者所在幼兒園的真實案例,淺談關于等待的那些事兒。
一、一日生活中的等待現(xiàn)象。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有大量的等待現(xiàn)象。幼兒入園后等待著開始今天一整天的活動;盥洗時他們排著隊等待自己的輪次;吃過點心后等待著集體活動的開始;集體活動中他們舉手、放下,等待著回答問題的機會;午睡醒后等待著老師宣布起床的消息;下午活動后等待著一天結束的放學。
案例一:晨間戶外活動前,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小朋友們開始整理玩具,準備到戶外活動。很快,部分小朋友整理好自己的玩具,只有浩浩和天天磨磨蹭蹭,拿著玩具不放回去。在這一過程中,我始終關注并催促孩子們的整理情況,忽略了其他已經(jīng)整理好玩具的孩子。他們有的去喝水,有的去盥洗室小便洗手,還有的一邊在座位上閑聊說笑一邊等待老師的安排......
案例二:排隊放學的時候,等候在校門外的家長都開始蠢蠢欲動,就等著我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再見”。此時,我總是一邊叫著孩子的姓名,看著孩子牽到家長的手,一邊聽著孩子是否跟我道別了。我們班的小賈是個調皮的小男孩,每次還沒等大家排好隊,就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跑去爺爺身邊,所以我會提醒他說;“要是你沒有排好隊,老師是不會叫你名字的?!边@看似在進行行為習慣教育,其實我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等待意識。
我發(fā)現(xiàn),=幼兒的消極等待多發(fā)生在過渡環(huán)節(jié),幼兒往往顯得無所適從,一般表現(xiàn)為閑聊說笑、坐著發(fā)呆、嬉戲打鬧等;而教師在面對幼兒消極等待現(xiàn)象時無暇顧及或是放任不管,一般表現(xiàn)為做自己的事情、在一旁觀察、和個別幼兒交流等。試想,小朋友怎么可能一直坐在那兒靜靜地等待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時,要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huán)節(jié),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xiàn)象。要想避免消極等待,我們首先就要重視過渡環(huán)節(jié),對幼兒的一日生活進行優(yōu)化設計,整合各個活動環(huán)節(jié),使部分幼兒由消極等待轉變?yōu)榉e極等待。
二、養(yǎng)成等待意識的分析策略。
1.明確規(guī)則讓幼兒學會等待,擁有一顆平常心
等待對幼兒心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既培養(yǎng)了耐心,削弱了自我中心意識,又能逐步意識到他人的存在,正確與人交往,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幼兒的發(fā)育尚不成熟,認知能力尚不完善,自制力也難以達到成人的要求。而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稍有不如意或需要等待的時候,就會缺乏耐心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行事,以至于大發(fā)脾氣。不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中,明確規(guī)則可以幫助幼兒學會等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讓幼兒知道等待的意義,其次,與幼兒一起制定規(guī)則,老師和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哪些行為應該去等待,明確一些行為以及帶來的后果。如:在幼兒園,我們老師可以多讓孩子玩規(guī)則性的游戲,像玩棋類游戲。通過這些規(guī)則性游戲,等待就變成了孩子們的自主行為。只有讓孩子體驗暫時的等待,他們才能逐漸擁有一顆平常心。
2.獎勵機制讓幼兒學會等待,懂得珍惜更懂事
作為家長,對待孩子的要求如果經(jīng)常性地滿足,會讓孩子覺得整個世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己想要就能馬上得到。其實,當孩子想要某樣東西,可以讓他等待幾天甚至是幾個星期再給予,或者等到某個節(jié)日作為禮物送給他。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并制定一份近期計劃,告訴孩子這一份計劃如果你能夠堅持完成,在這之后,爸爸媽媽會給予雙倍獎勵,比如孩子愛吃的東西、去一次游樂園、買一本故事書等,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孩子明白等待和堅持是有意義的。雖然孩子還小,但只要對他講清道理,孩子逐漸就會變得懂事,學會等待。同時,孩子會對這份禮物更加珍惜,也更能體會得到這個禮物的滿足感,也就能懂得等待有時候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3.獎勵機制讓幼兒學會等待,更具謙讓的品格
幼兒是完全不同的個體,幼兒與幼兒之間存在著差異。我們可以請能力強的去幫助能力較弱、動作較慢的幼兒,讓這些動作快的孩子不干等,減少他們消極等待的時間。在幼兒園這樣一個大集體中,吃飯、喝水、上廁所、分發(fā)書本等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有序等待。有謙讓品格的孩子在等待的時候不但不會不耐煩,反而能夠幫助老師維持秩序。如:排隊喝水的時候提醒后面的小朋友不要擠,老師分發(fā)書本時提醒其他小朋友不要吵鬧。所以我們老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運用多種方式讓孩子更具謙讓的品格,促進孩子等待習慣的養(yǎng)成。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需要等待的時候,要讓幼兒學會等待,在積極等待的過程中收獲成長。要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想法,學會安靜等待給他人一個良好的氛圍……教師也要學會判斷讓幼兒的等待是否有必要??傊?,只要教師心中有孩,并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問題,必然能轉消極等待為積極等待,讓幼兒在園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快樂而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張學梅.巧妙過渡,提升效率——幼兒園過渡環(huán)節(jié)的指導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5).
[2]龔燕,劉娟.幼兒規(guī)則意識與行為的培養(yǎng)[J].學前教育研究,2009,(1).
[3]王芳.把游戲時間還給幼兒———淺析游戲組織中時間的隱性浪費[J].學前課程研究,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