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彩蕓
【摘要】進入21世紀,全社會正式進入信息化時代。而信息化時代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交互性,在多地域、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博物館作為面向公眾展示文化的重要窗口,也要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進行重新定義和定位。將交互設計理念融入博物館展陳設計中,以參觀者為主導,可拉近人與館內(nèi)環(huán)境的空間距離感,以及人與展品之間的文化距離感,進而強化參觀者的交互體驗。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博物館展陳;交互設計理念
隨著社會文明的快速進步,人們越來越喜歡進入博物館追尋歷史腳步,探尋時代發(fā)展。博物館既是社會文化網(wǎng)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文化知識與科技創(chuàng)新的融合舞臺。當前,數(shù)字媒體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已經(jīng)被拓展應用到博物館展陳設計中,交互設計理念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凸顯。本文圍繞信息化時代交互設計理念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的實踐應用展開探究。
一、交互行為的基本概念
交互行為是一個雙向互動、雙向干預、雙向影響的過程。由設計者展示信息或輸出信息,由參觀者交流信息或接收信息,由此實現(xiàn)雙方的互動。既有輸出方、又有接收方的過程才是完整的交互行為。以往的靜態(tài)化展品展陳方式,都是單方向的信息展示與輸出,并不是雙向的信息接收與交互,參觀者只是被動地接收信息,并不會對信息展示方或輸出方作出任何的反饋。而運用交互展陳方式,如幻影成像、實物模擬和觸屏操作等方式,可以實現(xiàn)雙向的信息交互傳遞。這種展陳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參觀者的探索欲,充分調(diào)動參觀者的積極性,還進一步凸顯了人文關懷理念,增強了交互的體驗效果。
二、信息化時代交互設計理念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的應用價值
(一)深度挖掘文物展品的文化內(nèi)涵
在博物館展陳方式中應用交互設計理念,有助于深度挖掘展品的藝術價值與人文內(nèi)涵。在博物館展陳設計過程中,設計師要合理利用各種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使展品從以往的被動觀賞向現(xiàn)今的交互鑒賞過渡轉型。當前,博物館往往會在展陳文物旁邊設置文字說明牌,通過簡單的文字表述使參觀者了解文物的時代背景。盡管這種單向化的文字信息輸出有助于參觀者提取關鍵信息,但是并不能引導參觀者深入了解文物的藝術象征與人文內(nèi)涵。而采用多媒體交互技術,則可以還原文物展品的文化背景、創(chuàng)作靈感以及時代故事,使文物展品更加鮮活,為整個博物館注入蓬勃的生命力。
(二)激發(fā)參觀者的參展興趣
將交互設計理念融入博物館展陳設計中,可以激發(fā)參觀者的參觀興趣,充分調(diào)動參觀者的參展積極性。由于傳統(tǒng)的靜態(tài)化、單向化的展陳方式缺少互動體驗,難以加深參觀者的印象、增強參觀者的心理感受,由此,交互展陳設計理念應運而生。當前,博物館逐步轉變了傳統(tǒng)以展品為核心的展陳設計形式,強調(diào)以參觀者為核心,盡可能地為參觀者創(chuàng)造與文物展品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拉近參觀者與歷史文化的空間距離感,提高參觀者的文化認可度與情感飽和度。在這種交互展陳設計形式中,參觀者不再是單純被動地參觀與鑒賞,而是積極主動地探索和挖掘文物展品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從而在潛移默化間接受歷史文化的熏陶。
三、信息化時代交互設計理念在博物館文物展陳設計中的應用形式
(一)定制個性化服務的交互體驗
在博物館文物展陳設計中,若想將交互設計理念更好地融入其中,必須進一步拓展交互的定義,重新對交互加以定位,使交互發(fā)展演變?yōu)橐环N獨具特色的設計理念,之后貫穿和滲透到博物館的空間環(huán)境設計與文物產(chǎn)品展陳中。
例如,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就是合理運用交互設計理念的典型代表。設計師將交互設計理念貫穿到整個博物館建設中,參觀者不僅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與移動智能終端自主選擇符合自身興趣愛好的藝術展品,還可以為參觀者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結合參觀者的需求,規(guī)劃合理的參觀路線。當參觀者在參觀某一件文物展品時,館內(nèi)的互動設計功能可以自動為參觀者提供與文物展品相關的文件資料,幫助參觀者更加深層次地了解文物展品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通過這種交互體驗形式,可以進一步拓展參觀者的體驗空間,延長參觀者的體驗時長,增強參觀者與博物館之間的互動效果。
(二)以參觀者互動體驗為核心的交互設計
博物館的交互展陳設計形式往往更加注重參觀者的親身體驗,以文物展品為背景,為參觀者提供關鍵線索。參觀者可以根據(jù)博物館交互功能提供的關鍵線索進行深度體驗,產(chǎn)生一種穿越時空、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博物館交互展陳設計過程中,應深度挖掘文物展品的歷史背景、藝術象征與人文內(nèi)涵,進一步提升交互展陳設計的應用價值,增強交互展陳設計的應用效果。例如,北京某博物館中的“城市演變史”的互動設計。設計師從《聊齋志異》中的《畫壁》獲得設計靈感,將交互設計理念融入文物展陳設計中,實現(xiàn)當代人與過往時代的時空轉換和互動交流。通過這種交互設計形式,可以使參觀者更加立體化、直觀化、具象化地感知城市規(guī)劃建設過程與社會文明歷程。
此外,參觀者還可以在博物館的特定展區(qū)進入展示畫面當中,畫面中古代的人物和文物仿佛近在咫尺、觸手可及,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增強了參觀者的體驗,使其越來越喜歡進入博物館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讓參觀者熱愛博物館、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是交互設計的最終目標。
(三)布設場景,營造意境與氛圍的交互設計
在交互式展陳設計中,設計師需模擬和創(chuàng)造特定情境,借助多層次空間的交互重疊打造別樣的場景,營造特定的氛圍。在實際設計中,設計師可以采用動態(tài)化設計與靜態(tài)化設計相結合的方式,將原本呈現(xiàn)出動態(tài)化、流動性特征的場景轉化為靜態(tài)化的場景,借助動靜態(tài)場景的鮮明對比,進一步增強參觀者的交互體驗,引導參觀者深入思考。例如,在良渚遺址博物館中,設計師為向參觀者還原良渚古國遺址的演變歷程以及良渚古國普通百姓的耕作生活場景,他們通過閱讀大量文獻資料,動態(tài)化模擬了良渚古國百姓的生產(chǎn)生活場景,之后借由交互式展陳設計形式,使參觀者仿佛置身巍峨聳立、莊嚴肅穆的宮殿群中。另外,設計師還通過真實遺跡與虛擬建筑的相互結合,形成了完整的古建筑展覽體系,在增強參觀者交互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參觀者更加深入地解讀歷史文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時代將交互設計理念融入博物館文物展陳設計中,可以帶給參觀者不一樣的認知感受,讓參觀者愛上博物館,加深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素養(yǎng),進而充分發(fā)揮交互設計的優(yōu)勢作用,推動博物館的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紅陽,鄧開發(fā).芻論新媒體背景下博物館展示系統(tǒng)的交互設計——以上海博物館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8(17).
[2]王文聰,賀鵬,何莎莎.中國風在博物館非遺文化傳播中的交互應用[J].藝術科技,2016(07).
[3]閆東.全息技術下的博物館展陳交互設計——以紅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廟遺址為例[J].科技展望,2016(02).
[4]呂淘沙,湯汶,萬韜阮,等.增強現(xiàn)實交互技術在歷史博物館中的應用[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5(06).
[5]方建國,姜小林.以增強觀眾體驗為導向的三維虛擬博物館交互設計思路[J].大眾文藝,2014(17).
[6]陳嘯宇.博物館展示空間交互設計的原則——對愛爾蘭漢特博物館的研究分析[J].戲劇之家,2014(08).
(作者單位:遼寧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