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云華
(隆安縣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隆安,532799)
卵巢囊腫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指的是在患者卵巢內形成充滿固體或液體的囊狀結構,會因為生活方式、生活環(huán)境、內分泌及遺傳等原因導致,臨床常見癥狀有盆腔部位疼痛及被壓迫感、可移動包塊等,在女性各個年齡階段都有發(fā)病可能,一旦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容易引發(fā)蒂扭轉、囊腫破裂、感染及惡變等癥狀,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2]。舒適護理是一種具有整體性、創(chuàng)造性、個性化的有效護理模式,能夠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上均達到愉快狀態(tài),縮短或降低患者的不愉快程度,從而輔助提升治療效果[3]。近年來,醫(yī)療服務質量逐漸提升,社會大眾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舒適護理的概念一經提出便得到廣大患者和醫(yī)療護理人員的喜愛,而以患者為中心開展護理服務更是成為醫(yī)療行業(yè)內工作人員的共識。
與傳統卵巢囊腫切除術相比,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具有痛苦小、恢復快等特點,能夠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增加床為周轉率,適用于除卵巢惡性腫瘤之外的所有疾病類型,例如單純性囊腫、濾泡囊腫、系膜囊腫、上皮性囊腺瘤、內膜異位囊腫等,不適合卵巢周圍粘連重、固有韌帶過短患者,以及有嚴重心肺功能、對麻醉藥、鎮(zhèn)靜藥過敏等無法手術患者。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的臨床應用給醫(yī)院帶來了較高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患者的預后效果。
關于舒適護理的內涵,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簡單理解,首先是生理上的舒適,指的是患者身體上的直接感受,通過護理措施消除各種不良刺激因素后由內因和外因共同帶來的舒適感;其次是心理上的舒適,指的是患者心理上的直接感受,包括尊重感、滿足感、安全感等;再次是社會上的舒適,指的是患者從家庭、工作、人際交往等社會關系中所獲得的舒適;最后是精神上的舒適,指的是患者從信念、宗教和信仰等精神方面所獲得的舒適。
關于舒適護理的分類,主要有基本舒適護理、高級舒適護理兩種,前者基本等同于常規(guī)護理,只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一些人性關懷等方面的護理措施。例如在患者入睡后保持病房安靜、身體檢查是注意保暖和隱私保護等;后者則是給予患者高于生活常識的護理措施,通常包括侵入性與非侵入性兩種,侵入性包括給藥、針灸、抽血、麻醉等方面的舒適護理,而非侵入性包括物理、心理、社會、精神等方面的舒適護理,例如友好的人際關系建立、得到充分尊重的宗教信仰等。這些護理措施均需要護理工作人員擁有較高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并同時熟知藥物學、中醫(yī)學、化學等其他多學科基礎知識[4]。
護理舒適在臨床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四點:第一,舒適的環(huán)境,包括適宜的溫度與濕度,充足的采光,舒適好聞的氣味等,確?;颊叩木幼…h(huán)境干凈整潔且安靜,這樣能夠大大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在保障治療順利的同時促進患者身體康復,且不論是檢查、治療還是護理,要想促使患者達到最佳身心狀態(tài)與最高的依從性,物理環(huán)境、社交環(huán)境的均十分關鍵,這也有助于醫(yī)務人員的工作順利開展。第二,融入舒適護理的診療技術應當以有效性和舒適性作為評價標準,將其貫穿在日常工作的細節(jié)中,而對于護理工作人員來說,則應當以完整的知識儲備、嫻熟的操作技術、豐厚的臨床經驗與熱情的服務態(tài)度為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再追求舒適護理診療技術的掌握。對于現代護理而言,要想不斷提升護理質量,要將舒適護理作為護理實踐和護理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容,不管何種疾病,也不管預后效果如何,都需要積極給予患者舒適護理,最大程度減輕其疼痛、焦慮等不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第三,將舒適護理與整體護理相結合,有著較高的積極性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性,這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以舒適為導向的整體護理,將患者的舒適度明確作為護理目標,從而促進護理措施的針對性開展。在臨床實踐中這一護理方式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護理質量,同時順應了整體護理和舒適護理各自的發(fā)展,豐富并完善了整體護理和舒適護理的內容[5]。最后,運用舒適護理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身患重病的人盡管有疾病纏身,但仍有權力作為獨立人格的社會人存在,其尊嚴理應得到所有人尊重,因此在臨床護理要注重對患者生命質量的照護。醫(yī)療護理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簡單治愈軀體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在延緩疾病、延長生命的同時,提升其生命質量,幫助其更好的達成心愿,使其愉快、無痛、積極、自信地走完有尊嚴、有質量的一生。
(1)術前護理:由于大多數患者對該疾病以及手術治療方式沒有了解,因此容易產生害怕、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可以在術前為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講解,并詳細告知手術治療的方法、過程、操作重點、注意事項以及預期效果等,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可以采用講座形式,或是發(fā)放小手冊。針對有嚴重負性情緒出現的患者,可以進行一對一的心理疏導,也可為患者講述之前成功的病例,為患者樹立信心,對于患者的疑問,護理人員要做到耐心熱情的回答。同時進行備皮以及胃腸道準備工作,備皮準備范圍從劍突至兩側至腋中線開始,到大腿內側1/3處,同時叮囑患者在手術前1天洗澡,并用在沾了肥皂水的棉簽清除肚臍孔內的污物,再將陰毛剔除[6];胃腸道準備工作指的是叮囑患者在手術前1天只服用半流食,并在晚上十點過后不喝水、進食,然后從手術當天清晨6點開始進行溫開水灌腸清潔,反復指導沒有糞便為止。(2)術中護理:首先護理人員需要配合好醫(yī)師確保手術順利完成,其次做好患者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工作,尤其是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及血壓,因為患者在手術中會建立氣腹,而靜脈給藥及氣管插管會對患者造成刺激,一旦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向醫(yī)生報告,然后是需要密切關注患者氣腹氣壓變化,確保壓力始終低于15mmHg,建立后患者的體位選擇腰低臀高,并采用約束帶固定[7]。最后要保持手術室的溫度、濕度,并確保患者的皮膚不要出現被電灼傷現象。(3)術后護理:首先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間隔30分鐘為最佳,在生命體征逐漸平穩(wěn)后可每2小時一次。然后在手術后6小時內患者需要去枕平躺,頭部向一側偏,確保呼吸順暢,且為改善高碳酸血癥,可持續(xù)進行兩到三小時的吸氧[8]。6小時后可讓患者少量飲水,在首次排氣后給予半流食,再逐步恢復正常飲食,并多食用富含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促進康復。手術后5小時可將導尿管去除,并鼓勵患者自行排尿,無法完成者,可通過按摩腹部、聽流水聲等方式進行輔助。同時可幫助患者在床上進行體位變化,鼓勵多翻身,24小時后可嘗試下床走動,如果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較差,可以遵醫(yī)囑給予適量止痛藥物,以提升患者的舒適度,一旦發(fā)現患者有切口滲液、滲血等情況,則要時間明確原因并正確處理[9],恢復情況良好的患者大約5天左右便可出院。(4)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護理:對出現惡心嘔吐現象的患者,可采用合適的手法在切口處進行按壓,避免嘔吐時疼痛,同時合理加長用餐與喝水時間,嚴重者可以遵醫(yī)囑給予止吐劑治療;針對因建立氣腹而導致的皮下氣腫,可明確告知患者屬于正常,一般會在術后兩到三小時自行消失;針對出現肩部酸痛的患者,可是恢復情況勤翻身,并盡早下床活動,同時增加吸氧時間,選擇舒適的體位。(5)出院叮囑:首先對患者的切口處進行觀察,確保切口處干燥整潔,其次叮囑患者禁止盆浴,并注意外部陰道的衛(wèi)生,然后叮囑患者可視自己的恢復情況開始合理運動,控制好運動的時間及強度,需循序漸進。最后叮囑患者注意睡眠及保暖,一旦出現發(fā)熱、腹痛、切口滲液滲血及陰道出血等現象,需及時到院就診。
綜上所述,腹腔鏡囊腫剝除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在臨床中有較高的使用頻率,但不論手術大小,均屬于有創(chuàng)治療方式,會對患者帶來身心上的負擔,因此,在實際治療中除了需要注重治療過程的有的放矢,還需要科學結合護理措施,以最大程度提高效果,減少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質量。舒適護理是一種充分運用“以人為本”理念的護理方式,能夠在術前提升患者手術耐受力,術中保障治療順利進行,術后減少患者不良反應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縮短康復時間。大量文獻研究表明,舒適護理在腹腔鏡囊腫剝除術中應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