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十六中學 孫燕瓊
現(xiàn)代教育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既包括語言的素養(yǎng)與意識,又包括思維與學習能力,前者是學習的必要輸入,后者則是對學習內(nèi)容的融會貫通,二者不可少其一。這體現(xiàn)在高中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就意味著對學生的要求既包含字詞的積累儲備、語法的理解應用,還包括對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答題策略的掌握。
閱讀是英語學科學習的重中之重,它同時體現(xiàn)著學生字詞句的理論知識把握程度,以及答題的經(jīng)驗與技巧的運用能力。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利于鍛煉學生分析與整合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與節(jié)奏,為學生打通思路,實現(xiàn)英語學科的綜合能力提升。
在實際教學中,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能合理地運用解題技巧,往往呈現(xiàn)出兩極化的解題風格。
一類學生缺乏答題技巧與經(jīng)驗,做閱讀題時,習慣性地逐詞逐句閱讀和翻譯,追求對整篇文章內(nèi)容含意的完全理解。這樣的閱讀方式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在選擇正確選項的時候也會由于頭腦中得到的信息過多,無法準確地記清楚原文當中出現(xiàn)過的信息,所以也就無法在第一時間排除無關的選項。而且一篇閱讀里會存在大量生詞和復雜的長難句,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以正確把握文章的含意。長期以往,學生不僅學習沒有成效,閱讀題正確率提不上去,還學得枯燥艱難,進而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厭惡和抵觸情緒。
另一類學生在做閱讀題時讀完題干馬上到對應的內(nèi)容前后尋找與選項有重合詞的內(nèi)容,對文章毫無理解與分析就盲選出所謂“符合原文”的答案,這其實也是對技巧掌握得不到位的體現(xiàn)。當學生通過做題技巧選出答案之后,往往不會再次深入地對照原文,這種濫用技巧的解題方式對于文章的行文布局、句子的內(nèi)在邏輯并沒有深入地理解。比如,一個長難句在句子當中發(fā)生了轉(zhuǎn)折,選項中的重復詞出現(xiàn)在原文句子當中的轉(zhuǎn)折之前,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通過深入閱讀文章中句子發(fā)生轉(zhuǎn)折前后的內(nèi)容,進而來理解和判斷轉(zhuǎn)折之后的重點內(nèi)容,而對于轉(zhuǎn)折之前的內(nèi)容應當略讀。學生如果一看到原文中有和選項重復的詞便選擇,就會落入出題人所挖的陷阱之中,大大地降低了學生做閱讀理解題目的正確率,導致失分慘重。
生詞恐怕是學生在閱讀題中最苦惱的問題。英語學科的學習是語言的學習,一門語言的學習是需要字詞的積累來做支撐的,一篇文章由句段搭建,句段又由無數(shù)單詞構成。詞義尚且不明確,又談何理解文章呢?很多學生詞匯積累量嚴重不足,閱讀文章時自然時時卡殼,對文章的理解七零八碎,解題更是如墜五里霧中,暈頭暈腦了。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單詞和語法的學習,但語言的掌握也絕不能止于單詞和語法的學習。獨立的單詞和語法是無法構建出“語言”的,只有回歸到文段、篇章中,單詞和語法才能獲得生命力與活力。對于篇章的分析能力教學不僅僅要在習題課上進行,還要貫穿于日常化的教學活動之中,在英語課文的講解過程中就可以滲透宏觀語篇分析的教學。
比如,高二英語教材的Unit18 Lesson 1 的課文What is Beauty當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分析整篇課文的篇章布局結構。在文章的開頭,作者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中心論點“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接著重點圍繞著這個中心論點以多個分論點的形式一一論述,并在最后一段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整篇文章的結構比較清晰明確地呈現(xiàn)出總—分—總的布局,引導學生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總結性的句子應當重點精讀,轉(zhuǎn)折部分的句子也是精讀之處,而具體的舉例子、背景敘述、轉(zhuǎn)折之前的部分可以適當?shù)芈宰x,這樣在遇到英語閱讀題的過程中,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并且學會在應該重點精讀的句子當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學生要想真正學好英語,對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長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詞匯、語法等基礎內(nèi)容的深度認知以及活用能力、搜尋確定和梳理整合信息的能力、語言應用能力、宏觀與細節(jié)的統(tǒng)籌能力等,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很強的鍛煉作用。因此,教師講題絕不能只講題干、選項,而將經(jīng)過每位出卷人精心挑選的、富含綜合知識的閱讀材料略之棄之,錯失英語教學中良好的材料。
一方面,學生要提高對詞匯積累的重視程度,養(yǎng)成記單詞的習慣,爭取掌握考綱內(nèi)的詞匯,確保掌握常用詞匯,學有余力則進行一些考綱外高級詞匯的積累,為英語學習錦上添花。比如說,當教師在講解單詞case的時候,不僅要讓學生掌握case這個單詞的含義,更加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和case有關的一些短語,從而幫助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更好地運用單詞。
例如,in case (that)的含義是“假如、如果發(fā)生、以防”,在句子中可以用作連詞。同時,要應當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in no case、in that case、in case of、in any case、in one's case 的不同用法,從而幫助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可以靈活辨別不同的含義。
另一方面,學生要建立起對詞匯的深度認識。只要學生詞匯量達到一般水平,即便積累仍不夠豐富,在解題時其實也能以技巧化解一部分生詞壓力。英語單詞盡管存在一詞多義的情況,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至少在高考形式下的命題當中,其含義都是具有關聯(lián)性的,只是因詞性的不同而進行一定的轉(zhuǎn)換而已。而且英語單詞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是詞根,同根即同源,當一些單詞擁有同樣的詞根,那么在詞義上也將出現(xiàn)一些共通性。這些技巧掌握到位了,學生在做閱讀題時就能有效減少“一籌莫展”的情況出現(xiàn)。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當將記單詞的重要性傳達給學生,敦促學生對考綱詞匯尤其是常見的考綱詞匯加強掌握。另一方面,應當注重對單詞和詞根的講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詞性詞義的意識與能力,積累一些常見詞根詞綴的含義,幫助學生打破詞匯量的藩籬。
例如,在進行閱讀分析中遇到與常見詞相同的詞根,教師務必及時在課堂上提出來,幫助學生建立聯(lián)想的習慣,也積累一些常見的詞根含義,如“dis-”“in-”和“im-”這幾個前綴通常表達否定的含義,如果在閱讀時發(fā)現(xiàn)某個生詞是由認識的形容詞加上三者其一的前綴,那么我們基本上就可以確定生詞的詞義是與原詞相反的,比如,correct(正確的)與incorrect(不正確的),balance(平衡的)與imbalance(不平衡的)。
閱讀文章是有技巧的,很多學生也有這個意識,但在實際運用時顯得不夠游刃有余。教師在進行習題講解時應當注意講解的方式和路徑,不能為了擴充學生的詞匯或是增加學生語法的理解程度,而一味地帶著學生分析整篇文章,這不符合學生考場解題的邏輯順序,可能會導致學生進入解題的誤區(qū),養(yǎng)成不當?shù)慕忸}思路。教師應當加強對解題技巧的運用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切實感受解題的方式方法,從而真正掌握,能夠獨立熟練運用。
例如,教師在講解一道閱讀題時,可以按高效的解題順序帶著學生逐步走過,如何讀題干,如何確認關鍵詞,如何在文章中定位關鍵信息并篩選正確選項,為學生明確一條清晰的路徑。在解題過程的講解完成之后,教師再將文章中的一些長難句進行仔細剖析,帶著學生分析語法,記錄生詞。這樣既不影響學生的解題思路,還能增加課外的積累練習,二者涇渭分明,并行不悖。
語言的學習講究長期的培養(yǎng)和適應,一些應試技巧也許能夠起到速成的效果,但要想真正提升學生的能力、穩(wěn)定地提高分數(shù),這絕不是單純的技巧能夠支撐起來的。因此,無論是理論的學習還是技巧的傳授,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上來。只要教師能夠確立起正確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能力體驗,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意識,持之以恒地堅持訓練,同時不斷地進行經(jīng)驗總結、體會領悟以及歸因分析,學生英語閱讀的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一定能夠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