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杰
從南北朝起,我國擬獸舞中對于鳥類模仿舞蹈的記載可見晉人謝尚的《鴝鵒舞》。通過觀察在南京西崗挖掘出的西晉鳥獸人物瓷罐,見其多為鳥類聚于罐頂,下面有似戴面具的男舞人,造型類似舞蹈動作中的揚袖、吸腿動作。就此,三灶鶴舞的雛形已經出現了。
到了宋代,三灶鶴舞的演繹風格基本形成,并以獨樹一幟的風格特征得到了百姓們的熱愛并長久的傳承。根據宋代舞蹈集雜技、武術和戲劇表演為一體的特征來印證,可見珠海三灶鶴舞基本符合宋代舞蹈的藝術特征。例如:撲步、跳步等鶴舞中出現的步伐,就是借鑒了武術的元素。在長期的日常勞作生活中,宋代的三灶人民通過模仿白鶴的走路姿態(tài)、神態(tài)韻律來研究白鶴生活習性,進而創(chuàng)造出來了“三灶鶴舞”?!稄V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書》里寫道:“將志存高遠的人格魅力賦予鶴、編導于舞;將健康長壽的新年祝福聞于歌、例行于節(jié);將表達和睦友愛的人際關系、人壽年豐的美好夙愿融入民風,這就是三灶鶴舞鶴歌之所以能興起、發(fā)展和傳承的內涵和社會原因。”
朝鮮族由于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將鶴視為天上的神鳥,稱其為仙鶴,視它作為長壽的象征。因此在朝鮮族舞蹈中“鶴”的形態(tài)非常普遍。
朝鮮族鶴舞是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表演形式,是朝鮮半島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它是朝鮮民間舞中唯一的鳥類假面舞,以模擬鶴的動作形態(tài)為主,舞蹈整體十分柔和伸展?,F今朝鮮族鶴舞主要流傳于我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一帶,它最初是大型宮廷歌舞“五方處容舞”中的一種穿插表演形式,到了李氏王朝時期鶴的文化十分鼎盛,鶴舞有了新的變化,成為獨立的節(jié)目《鶴蓮花臺舞》。唐代詩人李白曾這樣描述朝鮮族舞蹈:“金花折風帽,白舄小遲回。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柄Q舞就是這樣一種可以自由歌舞的民俗舞蹈。
綜上所述,珠海“三灶鶴舞”與朝鮮族“鶴舞”歷史起源的相同點在于二者皆為“擬獸舞”;不同點在于珠海“三灶鶴舞”相較于朝鮮族“鶴舞”而言時間更為悠久、起源更為詳細、更為有據可查。
1.相同點
從動作特點出發(fā),對珠海地區(qū)的“三灶鶴舞”和朝鮮族的“鶴舞”進行對比研究后發(fā)現,兩者皆以模擬鶴的步伐作為基礎,以模仿“鶴蹲”“鶴跳”的自然形態(tài)作為兩者動作發(fā)展的源頭。由于道具“鶴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舞蹈動作,因此兩者在動作設計上皆以凸顯“鶴衣”道具為主、純舞蹈肢體動作為輔,從而在視覺效果上產生人“鶴”合一的和諧美。
2.不同點
從動作特點出發(fā),兩者的區(qū)別在于:朝鮮族“鶴舞”的表演動作中多以悠腿、搭頸、啄羽、擺臂等其特有的動作進行表演,其表演情節(jié)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鶴出場、鶴模仿、啄蓮花、與舞童共舞、鶴飛翔。而珠海地區(qū)“三灶鶴舞”的表演動作以表現白鶴睡醒、疏理羽毛、嬉戲飛翔的整個過程為主,其表演過程主要由七個步驟完成,分別是:臨門、覓食、洗嘴、梳羽、嬉戲、休憩、歸巢。
除此之外,朝鮮族“鶴舞”的手臂動作多以模仿“鶴飛翔”為主,由于表演者手臂戴有仿真白色羽毛做成的道具“鶴翅”,舞動時白鶴從視覺效果來看十分逼真。而珠?!叭铤Q舞”的道具“鶴衣”相較前者略顯龐大,表演者上肢完全籠罩在“鶴衣”里,只有中段以下的腿部裸露在外。在表演過程中白鶴的表演者左手必需牢牢把持“鶴衣”內部的扶手,以便保持其舞動時的穩(wěn)定性,右手則需手持“鶴頸”里的竹竿來控制“鶴頭”的方向,使其做出轉頭、梳理羽毛、洗嘴等動作。珠?!叭铤Q舞”除了腿部的單一動作外,還加入了白鶴行走時鶴頸和鶴頭的動作體態(tài),利用鶴衣里面掌管鶴頸運動的手持桿在白鶴向前行進時前后伸縮手臂、停頓手腕來演繹鶴頭具有頓感地轉動,使得白鶴栩栩如生。
綜上所述,兩者在表演步驟、手臂動作、鶴衣道具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表演難度上進行比較,由于珠?!叭铤Q舞”的道具“鶴衣”操控較難一些,因此其表演難度有所增加,相較于朝鮮族“鶴舞”而言更加鮮活靈氣、更能深受老百姓的喜歡。
1.珠海“三灶鶴舞”的表演方式
珠海地區(qū)的“三灶鶴舞”源于宋代,因此其表演形式自然也來源于宋代的民間舞隊。從前三灶人民跳鶴舞、唱鶴歌的慶新年活動,是在大年初一至十五元宵節(jié)期間進行的,現在為了方便民眾們的工作需要,慶新年的活動時間縮短為農歷大年初一至初七。三灶鶴舞的表演基本由5 人組成(不包括舞獅):一人唱鶴歌,一人跳鶴舞,其他三人進行打擊樂器:鼓、鑼、鈸。三灶鶴舞的鑼、鼓、鈸的節(jié)奏與宋朝的打擊樂節(jié)奏如出一轍。跳鶴舞時,要完全按照打擊樂的敲擊節(jié)奏進行走動、跳躍,舞蹈的動律和造型都要踩在“點”上,當伴奏中止時,白鶴表演者需定位在某一造型上,等待伴奏的鑼、鼓、鈸重新奏響時再繼續(xù)進行舞蹈。白鶴出場、退場都是由大鼓的鼓手敲擊一串統一的散板節(jié)奏,鶴舞表演者隨鼓點跑跳,到達或撤離表演區(qū)域。
值得一提的是“鶴歌”在“三灶鶴舞”的表演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融匯了客家話和白話,一般為四至八句,唱一句三種樂器打一下,第一句歌詞必須以“白鶴”開頭。筆者赴三灶鎮(zhèn)采風時拜訪了傳承人湯福文老先生,他現場即興唱到:“白鶴仙仙白鶴仙,光陰似箭又一年,白鶴王王白鶴王,打漁的人仔心花放”;“白鶴仙仙白鶴仙,改革開放四十年,白鶴悠悠白鶴悠,上級領導早籌謀”等。由此可見,三灶鶴歌的歌詞大多是為即興編創(chuàng),填詞的內容多以人們的日常勞作生活、節(jié)日慶?;虬輭蹫橹?,旨在教育人們走正道、弘揚正能量,主題積極向上。
2.朝鮮族“鶴舞”的表演方式
朝鮮族“鶴舞”如果穿插在農樂舞當中就隨著農樂舞音樂起舞。它以圓鼓、笛子、長鼓、洞簫為伴奏樂器,一般按照朝鮮族“古格里長短”節(jié)奏起舞,沒有固定的伴奏。舞蹈的開始,兩位表演者身著大型鶴具,模仿鶴走路的步伐形態(tài)緩緩進入表演區(qū)。隨著伴奏音樂的加入,舞者便開始做鶴的一些自然形態(tài)動作,例如:蹲、悠腿、單腿立、搭頸、啄羽、展翅飛翔等,當伴奏越發(fā)高昂起來時,兩只鶴來到擺放著的兩朵大蓮花的場區(qū)中央,模擬白鶴啄花的動作,啄完花后,花蕊中會跳出男童和女童與兩只白鶴嬉戲起舞,最后,隨著伴奏聲戛然而止,兩只鶴承載著朝鮮族人民的美好祝愿飛向遠方(退場)。綜上所述,兩者伴奏樂器不同,朝鮮族“鶴舞”多以純樂器伴舞,而珠?!叭铤Q舞”多有鶴歌即興伴唱起舞,歌舞不分家。但二者在表演方式上皆具備很大的靈活性,時間可長可短,自娛性和隨意性較強。
服飾方面,朝鮮族“鶴舞”的表演者腳穿船形木鞋,上衣為彩色、下衣著長褲、腰間系彩帶,服裝穿好后再穿“鶴衣”。童男童女的服飾是朝鮮族傳統的兒童服飾。
珠海“三灶鶴舞”在服飾上并無特殊要求,一般為長袖對襟開衫、直筒長褲、布鞋為主?,F今的珠?!叭铤Q舞”表演隊有統一定制的隊服,款式如上述。此舉方便在表演時達到統一美觀的視覺效果,服裝以舒適、便于舞蹈為主。
1.相同點
道具方面,兩者的道具“鶴”型外衣,簡稱“鶴衣”都可把表演者包裹在內,且二者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材料使用與制作工藝上皆有進化,“鶴衣”骨架都以竹制物進行編織來制作,“鶴衣”羽毛也都用鴨絨或其他動物的羽毛來代替,模擬真正的白鶴。
2.不同點
朝鮮族“鶴舞”的“鶴衣”道具一般是用竹竿做骨架,用白布糊在骨架上面,貼上鳥的羽毛,尾部用公雞尾毛裝飾。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物資極度缺乏,表演者只能身穿白布衣,腳穿草鞋,以白色扇子為鶴的翅膀進行表演。
珠海“三灶鶴舞”的道具“鶴衣”是表演中最為主要的道具,道具的外骨架是用竹條編織而成,鶴的頭部用木頭雕刻而成,羽毛則用白色鴨絨(毛)制作。白鶴的翅膀要求做成九十厘米長,意喻“天長地久”。鶴衣的頸部是用紗帳制成,里面用一根細竹竿操作,鶴頸要扎上紅布帶以備開光時使用。白鶴栩栩如生、神態(tài)惟妙惟肖。
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人們自古以來都視“鶴”為長壽之鳥,認為其具有仙風道骨的象征意義?!侗阕印酚涊d,丹頂鶴能活100 歲,因此人們常把鶴作為長壽的象征,并與青松相提并論,喜歡用“松鶴延年”來形容長壽。
在朝鮮族的“十長生”圖中,鶴是不可或缺的?!笆L生”指的是自然界、動物界中被認為是長壽的十種物象,包括日、月、山、水、龜、鶴、松、竹、桃、石、靈芝(不老草)等,這說明了鶴在朝鮮民族象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珠海地區(qū),人們在過新年時跳鶴舞、唱鶴歌的目的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漁業(yè)豐收,同時也祈求親朋好友、鄰里鄉(xiāng)親都可以身體康健、幸福長壽。鶴歌聲調悠揚,內容健康、高雅,多數歌頌社會發(fā)展、勸人從善,有著寓教于歌的作用,三灶人民老老少少皆聽從鶴歌的教導。因此,兩者在文化功能方面是一致的。鶴舞從過去到現在,無論是珠海地區(qū)還是朝鮮族,都以祈愿長壽和吉祥如意為主要內容,是在祭禮儀式、民俗節(jié)慶、壽宴中進行表演并廣為流傳的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