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帆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視覺藝術教學中,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大部分內容往往是一些比較專業(yè)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認知相去較遠,學生也較難理解這些專業(yè)知識,致使教學效率較為低下。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高中美術教師也開始認識到傳統(tǒng)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開始在高中美術課堂中創(chuàng)設真實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高中美術與書法教學中創(chuàng)設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中,能更好地將學生的藝術欣賞的感知力、藝術潛能以及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出來。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教學內容直接融入情境中,這樣的呈現(xiàn)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內容,從而有效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就“形體的空間表達”來說,美術與書法有著不同的描摹對象與表達方式。美術更強調對現(xiàn)實世界的“模仿”,其形體對象更加具象,注重透視法則的教學;而書法的形體則側重于字形結構及其組合的空間表達,更強調對物象的藝術概括——“囊括萬殊,裁成一相”。盡管如此,二者卻又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二者都是源于具象世界,只不過從具象世界抽繹出的藝術形象各有側重而已。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適時地對美術與書法之“形體的空間表達”進行比較分析,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從而引導學生進入藝術的意象世界,體察藝術家的匠心。也就是說,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在美術教學中將現(xiàn)實世界、藝術作品以及藝術家的心靈有效連接起來的重要手段。
在高中美術與書法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高中美術教師應該通過有效的策略在高中美術與書法課堂上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提高美術與書法課堂教學的效率。下面以“形體的空間表達”為例,探索高中美術與書法教學中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
在高中美術與書法課堂上開展的各種教學活動都是為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時候,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并以此為基礎確定教學情境的主題,這樣才能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相應主題的教學情境。在“形體的空間表達”教學中,美術的主要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繪畫中空間透視、遮擋以及明暗的表現(xiàn),了解藝術家是如何通過光影呈現(xiàn)物品的空間特征,從而營造一種審美之“境”。而書法的主要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體會字形結構的大小、欹正、收放、動靜等形勢的空間表達,從而表達一種生動的“氣韻”。美術側重于形體在空間中“靜態(tài)”表達,書法則側重于點畫與字形結構在空間中“動態(tài)”表達。由此可以確定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主題,也就是“空間”,然后在課堂上以空間呈現(xiàn)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美術可以通過實物進行光影變化進行教學,而書法則可以通過“驚蛇入草”“孤蓬自振”“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tài)”的圖像展示,對應相應的書法字形態(tài)勢,從而達到教學預期。因此,在深入藝術原理的基礎上而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才能真正與課堂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高中美術與書法課堂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讓學生沉浸到教學情境中。為了讓學生沉浸到課堂教學情境當中,教師需要在教學情境中加入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如此學生會對課堂教學情境感到熟悉,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生也會更加投入,并能結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元素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在“形體的空間表達”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常見的物品,讓學生結合自己身邊常見的情景,理解美術作品中物品的透視、遮擋以及明暗的關系。在具體的教學中,筆者給學生展示了三張圖片,第一張圖片中展示的是層層疊疊的鮮花,前面的花瓣遮擋了后面的花瓣;第二張圖片中展示的是兩張紙板,錯位疊放,上面的紙板遮擋了后面的紙板;第三張圖片中是兩個玻璃球,也是錯位擺放,前面一個大球遮擋了后面,由于玻璃球是透明的,所以可以隱約看到后面的小玻璃球。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情景,運用到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可以更有效地發(fā)揮情境教學的作用。在美術與書法進行對比教學時,由于漢字本身具有象形特征,因此,書法則可以換一種情境創(chuàng)設。比如,出示“人”“從”“北(背)”的篆書結構圖,讓學生上臺模仿其字形,并讓其他學生描述這種象形字在空間架構上的妙趣,由此探討具象、字形與藝術加工處理之間的關聯(lián)。再比如,展示懷素《苦筍帖》,讓學生根據(jù)懷素筆下字形空間的處理關系,結合生活經(jīng)驗,對其進行意象化描述。通過這種情境教學,讓學生更加清晰明了地認識到書法字形空間表達的藝術手法,深入體察書法意象之美。
在高中美術課堂情境教學中,需要將相應的情境內容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中,讓學生結合教學情境理解教學內容。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需做大量的準備給學生展示教學情境。當前信息技術逐漸在高中教學中普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教學情境內容,這也給教師們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形體的空間表達”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體會美術作品中的空間表達,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了經(jīng)典美術作品《密德哈尼斯林蔭道》和《最后的晚餐》,讓學生可以根據(jù)展示的圖片深入理解美術作品中不同空間形體的表達,進而了解其中的美學價值。在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書法時,可以提供林散之、沙孟海、啟功、蕭嫻等大師揮毫視頻,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在處理書法字形結構時有不同的空間架構方式,并讓學生根據(jù)大師揮毫的節(jié)奏沉浸式體驗書法意象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真實地呈現(xiàn)情景氛圍,引導學生沉浸到教學情境當中。
綜上所述,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景,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確定教學情境主題,聯(lián)系學生生活充實教學情境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真實呈現(xiàn)情境氛圍,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真實教學情境,構建高效藝術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