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航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隨著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各類文學網站應運而生,文學網站的不斷壯大,催生了網絡小說的繁榮。不僅豐富與拓寬了網絡小說自身的結構體系,也促成了網絡小說與影視藝術的結合。近些年,由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呈現出霸屏之勢,其發(fā)展之迅速,改編之成功,已然受到業(yè)界與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將這股由網絡小說引發(fā)的影視劇改編浪潮定義為“文學影視改編的第二次浪潮”[1]。
網絡小說與影視藝術的結合最早可以追溯2000年電影《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出現。這部影片是根據當時熱門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改編而成,但是電影版本卻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由于小說中塑造的形象具有典型性——非美即帥,但是放在具象化的、需要依托影像來敘事的影視藝術之中,什么是美?什么是帥?是沒有絕對的標準。那么,在對小說中人物形象影像化的再現時,就引發(fā)了許多受眾的不認可。第二,小說當中的一些設定給改編帶來了困難。例如,小說中的主要場景是網聊場面,這種單一、固定的場景不利用電影中的多場景切換。這就要求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需要對場景進行延展,如此便破壞了小說所營造的場景氛圍。雖然電影《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沒有取得成功,但是影視化的改編之路卻并未停止。如2001年,根據網絡小說《北京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藍宇》取得不俗的成績,斬獲第38屆中國臺灣地區(qū)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第8屆法國費索爾亞洲電影影展最佳影片“金環(huán)獎”,并作為參展影片涉足戛納電影節(jié)。電影《藍宇》取得成功對當時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給予了極大鼓舞,讓編劇創(chuàng)作者看見了面前的曙光,同時也為網改影視作品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提供了有效的引導。但是,由于電影《藍宇》題材敏感,情節(jié)內容也過于大膽,使得這部影片沒能在大陸上映??傮w來看,《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和《藍宇》體現出的不足之處仍較為明顯,此時期的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之路有所放緩[2]。
隨著改編作品的數量增多,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之路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出現了《雙面膠》《亮劍》等一大批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不僅數量上得到了顯著提升,題材方面也變得更加多樣化,有家庭倫理劇、都市生活劇、懸疑劇、軍事題材劇等等。在此時期,網絡小說改編劇之所以能一改上一個時期的頹勢,除了創(chuàng)作觀念的不斷進步,改編技巧逐漸嫻熟,還包含以下兩個原因:第一,網絡小說的成本優(yōu)勢。在此期間,業(yè)界普遍認為網絡小說在價格上具備顯著優(yōu)勢,購買一部網絡小說的版權費用要遠低于編劇創(chuàng)作的一部影視劇本,這對于以投入與產出作為重要參考標準的電影和電視劇而言實屬一大“幸事”;第二,網絡小說自身體系的不斷擴充。在這一時期,網絡小說自身得到了飛速發(fā)展,不僅題材變得更為寬泛、更多元化,作品質量也有所保障,出現了《地獄的第十九層》《雙面膠》等一批優(yōu)秀的小說,讓網絡小說的面貌煥然一新。正是這些原因,使得這一時期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無論數量與題材還是質量與藝術性,都異于以往,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之路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
2010年以來,網絡小說改編劇愈發(fā)成熟,數量持續(xù)擴大,不僅改編的題材選擇越來越精準,而且在不斷積累改編經驗的加持之下,作品所表現出的藝術性與觀賞性也獲得了極大提升。此時期的網絡小說整體水平與質量的提升,讓其躋身于主流的文學市場之中。這無疑為網絡小說改編劇提供了更多的契機,還吸引了一批主流影視創(chuàng)作者們的關注,成為他們創(chuàng)作的動因。例如,張藝謀將同名網絡小說《山楂樹之戀》搬上熒幕,其原著小說本就擁有極高的人氣,加之張藝謀的影響力,讓其關注度在原基礎上更進一步,創(chuàng)下了極佳的票房;陳凱歌將網絡小說《網逝》(又名《請你原諒我》)改編成電影《搜索》,其所反映的網絡暴力問題引發(fā)了觀眾的熱議[3];張一白將九夜茴同名小說《匆匆那年》搬上熒幕,擊敗當時被寄予厚望的《一步之遙》和《智取威虎山》,成為當月票房冠軍,等等。而電視劇更加強勢,出現了《美人心計》《步步驚心》《甄嬛傳》《瑯琊榜》等大批優(yōu)秀之作,還有些作品輸出海外,同樣好評連連。其中,電視劇《美人心計》在20多個國家熱映;《步步驚心》獲得韓國海外劇第一;鄭曉龍執(zhí)導的根據流瀲紫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甄嬛傳》,不僅在國內引發(fā)了收視熱潮,在各大衛(wèi)視輪番播出,劇中人物特有的“甄嬛體”說話方式更是被觀眾所效仿,還成功進軍美國影視市場,同樣頗受好評。由此可見,此階段的網絡小說改編劇已步入主流視野之中,引發(fā)了多方關注,其強勁的勢頭造就了這一階段影視市場百花齊放的局面。近些年,這股勢頭依然十分強勁,出現了《慶余年》《隱秘的角落》《冰糖燉雪梨》《贅婿》等一批優(yōu)質影視劇作。
根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xié)會《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fā)展報告》顯示:2019年,網絡文學IP改編作品數量接近1萬部。說明網絡小說改編劇已成為當下影視創(chuàng)作的重要途徑之一,這種途徑將網絡小說與影視藝術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得網絡小說改編劇成為如今影視市場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地位與影響將會愈發(fā)凸顯。
網絡小說之所以能夠與影視藝術廣泛結合,與其自身的優(yōu)勢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而這種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其內容上。與傳統(tǒng)意義的文學小說相比,網絡小說在內容層面具備以下優(yōu)勢:
其一,通俗性。網絡小說的內容呈現出通俗化的特質,主要體現在其內容淺顯易懂、主題思想具有平民化傾向。網絡小說作為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過程中衍生出的附屬產物,其出身就異于傳統(tǒng)的文學小說。由于網絡是一個相對自由、包容性很強的空間,那么在此空間下所發(fā)布的內容就相對隨性,不會受到過多的規(guī)則限制;而傳統(tǒng)文學小說的發(fā)表,不僅要求作品內容十分嚴謹,還要兼具審美價值與教育意義,以彰顯文學作品的文化屬性和文學性。就這一方面而言,網絡小說在審美價值與教育意義上要弱于傳統(tǒng)文學小說,但使其具有更加通俗化的特質。通俗化意味著網絡小說所對應的受眾群體更加寬泛,而不是只對應大眾中的“小眾”,這對于看重票房和收視率的影視藝術而言,是極大的契機,使影視作品能夠在自帶一定票房的基礎上,尋求更多票房的突破。
其二,娛樂性。網絡小說所依托的是互聯(lián)網平臺,任何形式的語言都能夠在此平臺上進行編輯和發(fā)布,不會受到過多的限制,進而造就了幽默詼諧的網絡語言特征,而這種語言形式也是網民們所樂于看見的,甚至有些網絡語言成為流行詞,如躺平、凡爾賽、內卷等等,不僅讓網民津津樂道,而且還被廣泛應用于現實生活之中。這種特征的建立與形成主要源于互聯(lián)網是一個自由平等的創(chuàng)作空間,多數網絡寫手皆出生草根,沒有接受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與訓練,這就讓網絡語言具有隨意性和不規(guī)范性,不僅言辭幽默,甚至還可以使用字母來代替,如YYDS(永遠的神)等,字里行間都流露出異于傳統(tǒng)文化的氣息,也讓網絡小說具有了娛樂性的色彩,提升了受眾的閱讀興趣。對于影視受眾而言,當這些詼諧的網絡語言被轉成影視藝術的視聽語言時,其娛樂性的內容就被形象化的影像直觀地表現出來,特別是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一些新型的技術也逐漸應用于影視作品之中。如VR技術所帶來的沉浸式觀影體驗,將內容的娛樂性進一步放大,從而極大地提升觀眾的興趣,調動觀眾的情緒,多維度刺激觀眾的感官,為觀眾帶來極致的觀影享受,實現娛樂觀眾的目的。
其三,接地氣。網絡小說接地氣的特質主要體現在其話題能夠迎合受眾的興趣點,如知名網絡寫手唐家三少的《斗羅大陸》、我吃西紅柿的《星辰變》等,這類玄幻小說極大迎合了年輕受眾的興趣,而網民年輕化恰恰是互聯(lián)網的特征之一,這讓網絡小說具有龐大的受眾基礎;或者其話題聚焦于一些熱點的、社會性現實問題,如網絡作家六六的《雙面膠》,這部小說所反映的婆媳之間的矛盾,正是現實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任何一個家庭之中都會面臨如何處理婆媳之間的關系,具有很高的話題性和關注度。同時,網絡小說的“接地氣”屬性在一些已經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中也有所體現。如根據唐欣恬的小說《裸婚——80后的新結婚時代》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裸婚時代》,就直擊了青年一代的裸婚生活,探討了愛情觀與婚姻觀,表現出對現實社會的關照,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創(chuàng)下了很高的收視率,而這與網絡小說所表現的“接地氣”屬性是有著緊密關聯(lián)的。
當下是一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出行追求速度快、工作追求效率快、做事追求結果快??梢哉f,凡事都在求快,都在追求高效率,這樣必然會帶來高強度的生活狀態(tài),讓每個人所背負的壓力、所承受的負擔變得越來越大。面對這種艱難的局面,許多人就會選擇觀看一場電影或一部電視劇來緩解生活賦予的“重擔”,以此來獲取難得的放松,讓緊繃的狀態(tài)得到適當的松弛,這就為網絡小說與影視藝術的聯(lián)結提供了機會。網絡小說所具有的通俗性、娛樂性的特點恰恰契合了大眾想要尋求一種輕松的狀態(tài),通俗易懂的情節(jié)內容、形象化的娛樂性傳遞,不僅為受眾帶來了豐富的視覺享受,同時也帶來了心理的愉悅,極大消解了巨大壓力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和消極影響,在放松自身的同時,也能夠讓受眾以更加飽滿的狀態(tài)迎接新的挑戰(zhàn)。
此外,除了能夠迎合大眾尋求輕松狀態(tài)的需求外,由網絡小說改編成的影視作品還能夠迎合情感上的共鳴[4]。網絡小說所具有的“接地氣”性質使得它的話題點往往聚焦在一些熱門問題上,作品中講述的故事,所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從現實生活中找尋得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上文提到的唐欣恬網絡小說《裸婚——80后的新結婚時代》,作品所反映的裸婚現象,其實就是年輕的80后一代所面臨的實際情況,作品中人物的愛情觀念、婚姻觀念同樣映射了現實生活中青年一代對于愛情、對于婚姻的態(tài)度。那么,這樣的網絡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后,通過影像以更加直觀、更加逼真的形式展現后,也一定會引發(fā)與之對應的那部分人群的共鳴,成為熱議的話題,引發(fā)更多人的關注,從而有效提升影視作品的關注度。
如今,不僅是一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還是一個“媒介融合”的時代,所有事物都在求“融”。網絡小說與影視藝術的結合不但順應了時代需求,更是媒介融合的先行者。網絡小說從屬于網絡媒介,影視藝術從屬于傳統(tǒng)媒介,而網絡小說改編劇就促成了一新一舊的融合。不僅可以利用網絡媒介的高效性促進影視作品的推廣,如電影《人潮洶涌》曾利用網絡售票的方式,5秒售出20萬張電影票,全場共售出66萬張電影票,創(chuàng)下全網直播售票的新紀錄,還可以依托影視作品實現對網絡小說讀者的增容。網絡小說所對應的讀者與影視藝術所對應的觀眾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共性:以年輕人為主,而年輕人之間的興趣點又具有很高的共通性。當觀眾看完某部網改作品之后,可能會引發(fā)觀眾閱讀原著小說的興趣,進而實現了身份的轉換:由“觀眾”變成“讀者”。
另外,受眾的增容不僅體現在小說讀者的增加或者電影觀眾的增多,還體現在游戲方面,如2021年,根據顧漫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熱播影視劇《你是我的榮耀》。在這部作品中,有一個重要的情節(jié)點:手游《王者榮耀》,正是它的存在,才串聯(lián)起主人公于途與喬晶晶的愛情故事。隨著影視作品的熱映,對手游《王者榮耀》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既可以讓觀眾變成手游的游戲用戶,還能夠吸引游戲用戶成為影視作品的忠實粉絲??梢?,網絡小說與影視藝術的結合不僅有利于雙方互惠共贏,還能夠促進影視藝術與其他媒介的聯(lián)結。
(1)題材雷同
縱觀現有的由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創(chuàng)作傾向:題材雷同[5]。常常是一部影視作品熱映之后,必然會引發(fā)眾多影視創(chuàng)作者的爭相效仿,極大地削弱了觀眾對此題材的關注度與興趣度。而這些人所看重的并非是這種題材本身多么優(yōu)秀,多么具有可塑性,完全是因為這種題材爆火后所帶來的商業(yè)利益,致使同題材的影視作品經常扎堆出現,使影視市場出現不平衡的情況,造成題材單一、內容雷同的問題,極容易出現當年抗日題材劇泛濫的現象。長此以往,不僅讓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之路陷入泥濘之中,而且還不利于影視行業(yè)的發(fā)展。
(2)真實性的缺位
對于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歷史題材改編的作品之中。如2018年,根據某部網絡小說改編的穿越劇,原著小說擁有超高的人氣,因而大家對這部影視劇也抱有極高的期待。但是,這部影視作品開播之后,卻引來小說讀者的“聲討”,該劇集在豆瓣評分僅有4.3。大家熱議的焦點在于這部影視作品對于歷史的還原問題,根據史料記載,明朝一直秉承著“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后宮外戚不得干政”的原則,但這部影視作品卻顛覆了史料的記載,不僅出現君臣和親的提議,還出現皇后干政的情節(jié)。這種對于歷史的曲解,對于史實的不真實再現,不僅會傷害作品本身,被冠以“不尊重歷史”的爛俗之作,同時,這種錯誤的歷史再現對于不了解這段歷史的人而言,會產生不利的影響,也不利于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3)對原著的深度弱化
由于網絡小說與影視藝術所依托的載體是不同的,網絡小說所依托的是文字,對于情節(jié)的講述,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對于心理狀態(tài)的描寫,都只能依靠文字。雖然內容呈現的方式很單一,但是卻相對自由,所有的想法、所有的幻想、所有不切實際的“靈光乍現”,都可以依托文字表現出來。而影視藝術是依托視聽語言來進行敘事的,它需要依靠形象化的影像與富有魅力的聲音共同表現作品。在這兩種語言轉換的過程中,有些文字內容對于影視藝術而言是不易展現的,或者是現階段所無法實現的,而且影視作品比較看重戲劇性的沖突,來強化作品的觀賞性。在對網絡小說進行改編的時候,是可以適度再創(chuàng)作的,但是有些作品將原著小說改編得“面目全非”。如影視劇《莽荒紀》,這部作品改編自知名網絡作家我吃西紅柿的同名小說,原著小說的點擊率超高,讀者眾多,但是這樣一部有著高點擊率、高受眾基礎的影視劇,在豆瓣評分僅有3.1。究其原因,這部影視作品對原著小說深度的弱化,與原著小說設定的劇情差距過大[6];同樣,這部影視作品對于角色的選擇與原著小說的角色設定相差甚遠,從而導致此劇評分過低。
(1)不應盲目跟從,應推陳出新
要想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之路長久發(fā)展下去,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只聚焦于那些火爆銀幕、能夠創(chuàng)造豐厚利益的題材之上,這樣勢必會讓這條路越走越窄。只有我們將眼光放寬,就能越過某一題材爆火所構筑的障礙,如網改劇《心理罪》與《暗黑者》,這兩部作品就是在宮斗題材、仙俠題材爆火時突出重圍,引發(fā)了觀眾對于懸疑推理題材的關注,而后才迎來了《黑夜追兇》《隱秘的角落》的熱映和廣泛關注。因而,不斷地推陳出新,才能持續(xù)促進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才能讓影視市場不受制于題材單一,做到多樣化發(fā)展。
(2)以原著為基準,適度再創(chuàng)作
雖然改編意味著要進行第二次創(chuàng)作,但是我們也應該堅守以原著作為基礎的底線。改編是為了讓網絡小說的文字文本變成更適合影視劇表現的影視劇本,將一些不易用鏡頭去表現的內容進行轉換,對于其他內容應該適度再創(chuàng)作,再發(fā)揮,而對于一些主線內容,是不能隨意篡改的。改編應該是修其外表,而不應傷其筋骨,如果傷到了筋骨,那么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就變成網絡小說影視劇“改造”了。
(3)提升原著作者的參與度
對于任何一部網絡小說而言,沒有人比原著作者更了解。因此,提升原著作者的參與度,讓其能夠參與整個改編的過程[7],從而保證改編之路不偏航,最大程度地尊重原著、尊重作者。另外,在進行影視劇角色選擇時,應該讓原著作者全程參與其中,這樣能夠有效保證影視劇的角色與小說所塑造的角色貼合,防止根據影視作品制作方的“私念”造成角色形象的差異,引發(fā)讀者的不滿。
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之路從2000年開始,一路走來,雖未遇到太大的阻礙,但也并非一帆風順。近些年,這股熱潮依舊十分強勢,但是,我們不應該被它的強勢所迷惑,對它所引發(fā)的熱現象而癡迷,其背后隱藏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對待這股熱潮,我們應該冷靜思考、客觀審視,只有這樣才能有益于它的發(fā)展,影視市場才能有序運行,朝著良性發(fā)展的方向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