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佐勇
(南昌理工學院,江西南昌 330511)
聲帶閉合是發(fā)聲氣流通過喉管里兩片聲帶的口子(聲門裂),借助聲帶周圍肌肉群壓縮空氣使兩片聲帶碰撞、閉合震動發(fā)聲。有些人天生嗓音好,但更多的人是通過后天的努力進行聲帶閉合的。發(fā)聲者運用好了聲帶的閉合,會對音色的控制逐漸變得熟練,所傳遞的信息、情感會比較到位?,F(xiàn)就聲帶閉合技術進行教學分析、論證、運用。
聚焦高考藝術類考試的聲樂演唱的高中學生,大多數(shù)藝考生開始學習聲樂的時間較晚,對聲樂技術知表不知里,以聲樂為加試專業(yè)或特長的考生對聲樂技術知之甚少,難以解決實際的技術問題。運用聲帶閉合技術能較快掌握基礎發(fā)聲,解決藝考生的聲樂問題,提高其表現(xiàn)水平,在藝考生聲樂藝術實踐不足的情況下,使其在考場中發(fā)揮出相對真實的水平。
聲帶閉合其實自有聲樂這門學科以來,一直被學者、歌者探討。西班牙聲樂教育家、聲樂理論家瑪努埃爾·加爾西亞發(fā)明了喉鏡,提出了“聲門沖擊”學說?,F(xiàn)代醫(yī)學中電子喉鏡、聲頻測量儀器及軟件對發(fā)聲錄像基頻、基頻微擾值、振幅微擾值和諧噪比正常值測定等技術手段,以聲帶閉合技術為先決條件,不斷地對聲樂這門學科進行技術上的實證,使嗓音能明亮、持久、集中、輕松,為聲樂學習者提供科學研究。
除了加爾西亞的“聲門沖擊”外,林俊卿的“咽音唱法”、中國戲曲的“喊嗓”、原生態(tài)高亢唱法、蒙古的“呼麥”等歌唱技術也以聲帶閉合為基礎。
聲帶閉合技術的研究主要在論文、聲樂大師班、專題音樂會及會議的交流中進行,相關論著也出現(xiàn)在醫(yī)學領域,同時總結出一套實用、見效的嗓音治療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及數(shù)據對嗓音疾病患者進行卓有成效的治療,打通了聲帶閉合機理數(shù)據和機能教學的通道。長久以來,聲樂的演繹依靠的是嗓音的基礎加上后天的素養(yǎng)及常規(guī)的聲樂教學。高中藝考學生容易被忽略,對聲樂或嗓音技術關鍵性的聲帶閉合則是一帶而過,發(fā)聲僅憑自然,少有論證分析,存在漏氣、沙啞、沒有高音或低音空虛、聲音缺乏力度和支撐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有以下三個原因:
1.思維定式。學生認為聲樂就是歌唱,練習過程中大多過分依賴于旁觀者,缺少發(fā)聲生理及喉部解剖的學習,少有輔助設備的科學運用。
2.過于感性。學生的歌唱依賴于感覺和激情,缺乏聲樂教學步驟及程序。技術教學的漸進及聲樂曲目的難度、風格、類型都需進行綜合分析。
3.“受教者、施教者、環(huán)境(空間、時間和決策者)”的交流性和滲透性不足。
各專業(yè)音樂學院、普通高校音樂系、醫(yī)療機構、歌舞劇院及嗓音研究所如雨后春筍般成立,在解決嗓音疾病問題的同時怎樣保護嗓子和運用科學的聲帶閉合技術也是嗓音研究發(fā)展的趨勢,這將會幫助完善聲樂練習中嗓音和作品的處理,對于指導、引導、治療用嗓高度集中的藝考生具有極大的幫助。
藝術類高考是我國高考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區(qū)別于普通高考,不但要學習繁重的文化課,還要重視藝術專業(yè)課的提高。以往藝術類高考對文化分的要求較低,但近些年文化分的占比越來越高,尤其師范類院校,要求藝考生需具備良好的文化功底。
聲樂類藝考生基本來源于高中、藝術學院附中、中專學校、少數(shù)社會人員。本文聚焦高考聲樂類考生,分兩類:一類是有學習音樂的基礎,有一兩樣樂器的童子功,有一定聲樂基礎,易于將聲帶閉合技術運用于實際演唱中的考生;另一類是沒有或較少學習音樂,熱愛演唱,因文化學習成績不理想臨時改學聲樂,這類考生會頻繁用嗓,極其渴望學習聲樂,需多了解、學習聲帶閉合技術。
普通聲樂類考生大多學習的時間較短,幾個月到兩三年不等,難以形成有意識的聲帶閉合,一般的培訓機構大多數(shù)只注重聲樂作品的演唱,對發(fā)聲的“門戶”涉及極少,進入呼吸、共鳴、位置等聲樂技術的教學較早,而且時間又緊,培訓機構、學生、教師都想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導致很多學生學習效果適得其反,來不及進行聲音技術的教學就進入聲樂作品的高強度教學。由于聲帶閉合不善,對聲樂技術及聲樂作品難以控制,甚至出現(xiàn)嗓音疾病。以下是藝考生聲帶閉合的發(fā)聲問題。
1.粗糙聲(roughness)。粗糙聲問題在初學聲樂者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現(xiàn)為氣息位置上浮,胸聲偏重,對技術掌握不夠好,藝考生的用嗓又逢高峰期,通常是強化出來的,往往來不及糾正就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對于一些學習時間較短的藝考生來說,這一問題較難解決,但可以根據粗糙聲級別進行補救。目前,國際上對嗓音治療通用的GRBAS分級評估法就可以相對降低藝考生的粗糙聲級別,滿足藝考生對聲樂作品的完善和處理需求,其級別分為0~3級,即:0級為正常;1級為輕度障礙;2級為中度障礙;3級為重度障礙。根據學生狀態(tài)、發(fā)聲問題等情況,教師通過聲帶閉合技術的教學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減輕粗糙聲。
2.氣息聲(breathiness)。氣息聲即我們平常在聲樂教學和演唱中所說的“漏氣”。在聲樂的演唱過程中,漏氣也是藝考生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同樣分為4級:正常、輕度、中度、重度。其主要問題來自聲帶閉合不全。教師根據藝考生的身體狀態(tài)、發(fā)聲問題等情況,通過聲帶閉合技術引導學生,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減輕“漏氣”。
3.無力聲(asthenia)。無力聲即是有氣無力,聲音缺乏支撐、位置或點,表現(xiàn)為松垮、虛弱、音色難以控制、作品缺少表現(xiàn)力,極容易影響人的聲音、整體表現(xiàn)及心理狀態(tài),對于聲音和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藝術實踐的藝考生來說影響更甚。無力聲也因人而異分為4級。通過心理疏導和聲音力度(power)結合聲帶閉合技術的教學可以在短時間內減輕這一狀態(tài)。
4.緊張聲(strain)。緊張聲主要是由歌唱者心理上的緊張加上聲音技術的不成熟引發(fā)的。藝考生對歌唱場景產生陌生感,舞臺經驗欠缺,造成聲帶閉合過緊,發(fā)聲肌肉緊張,有時伴有聲音尖銳、刺耳、發(fā)抖,嚴重影響聲樂作品的演繹。根據藝考生演唱的表現(xiàn),它同樣分為4個等級。教師根據歌者身體條件、心理狀態(tài)、發(fā)聲演唱的問題、教學的反應等情況,通過聲帶閉合技術幫助考生在短時間內減輕這一狀態(tài)。
加爾西亞強調,聲門如果在每一次震動之后都必定關閉的話,嗓音就會嘹亮、干凈,而且會消耗很少的氣。聲帶的合理閉合就是兩片聲帶在積極合理的氣息支撐及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的基礎上積極碰撞,適用于發(fā)聲用嗓,對于藝考生極為重要。良好的歌唱涉及三個技術層面的理解和應用,即聲帶、氣息、身體狀態(tài)。
1.聲帶的本身與閉合。聲帶(vocal cords)是發(fā)聲用嗓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聲帶位置位于喉腔室?guī)路?,左右相對稱各一片,由聲韌帶、聲帶肌和黏膜構成,前起甲狀軟骨板交角內面,后端止于杓狀軟骨底部前端的聲帶突。聲帶張開時,會出現(xiàn)一個類似等腰三角形的裂隙,就是聲門裂,空氣由此進出,聲門裂為喉部最窄處。我國成年男性的聲帶厚度通常在18mm~24mm,平均長度20mm左右,成年女性則是14mm~18mm,平均長度15mm左右。
2.聲帶閉合技術中的氣息。聲帶完全閉合技術所需要的氣息一般是短促有效的,具有即時性、果斷性、爆發(fā)性的特點,對發(fā)聲上的“嘆、吸、唱”應嚴格要求,強調吸著閉合,以保證閉合的良好、聲音的干凈及發(fā)聲用嗓的節(jié)律,張力需橫膈膜的支撐。
3.聲帶閉合技術中的身體狀態(tài)。①體力。聲樂藝考生除了要加強體能訓練,比如慢跑,戶外深呼吸,男生可做些力量型、對抗型運動,女生做些體操、瑜伽或簡易型舞蹈、形體的練習。有條件的可以游泳,可獲得極好的氣息支撐。②身體。藝考生培訓的最佳時間是暑假前到十二月份左右,學生將經歷酷暑和嚴寒,由于父母不在身邊,若對身體保護不夠,則會出現(xiàn)用嗓問題。③飲食。聲帶閉合前一天忌冷、熱、辣、油、酸,不宜過飽和空腹,不沾煙酒。④保證適宜的睡眠時間,保持樂觀積極狀態(tài),不沉迷無關之事。用嗓時間“少吃多餐”,保持聲帶的“新鮮”。
聲帶閉合的評估標準包括:完全閉合,前部裂隙,不規(guī)則裂隙,弓狀裂隙,后聯(lián)合裂隙,沙漏樣和不能閉合。教師需進行針對性、綜合性的聲帶閉合教學。
1.打氣泡。身體松弛,橫膈膜輕微果斷發(fā)力,氣息由肺部經過器官,運用胸腔共鳴輕微果斷碰及聲門產生,以“咯、咯、咯”的顆粒性氣泡音呈現(xiàn),需干脆、純凈,利于發(fā)聲教學。
2.狗喘氣式“斷聲”。運用橫膈膜的力量進行全身發(fā)力砍斷氣流式發(fā)聲,氣息快、狠、準,易用到氣息支持,尋找“吸著演唱”的感覺,避開喉音的產生,減輕喉嚨負荷。適合于演唱發(fā)聲過程中經常性聲帶閉合不全的藝考生,尤其是無力聲的考生。
3.打“嘟”。打“嘟”又叫唇顫音,是氣息和聲帶閉合練習的配合,放松臉部肌肉和嘴唇,在聲帶放松狀態(tài)下,易找高位置和氣息支撐,是初學者的發(fā)聲技術。
4.哼鳴。聲帶碰撞式閉合,有發(fā)聲的高位置。身體保持自然狀態(tài),胸部自然擴張,肩部放松,因人而異吸進適量空氣,身體保持吸氣狀態(tài),嘴唇松閉,舌頭平放,舌尖輕靠下牙根,下顎及頸部肌肉松弛,形成一定震動空間進行聲帶閉合式哼鳴練習。適合于天生聲帶閉合不良及氣息聲、粗糙聲和緊張聲較重的藝考生。
5.沖擊聲門。沖擊聲門為加爾西亞所提出,是聲門的波動,而非野蠻式、斷后式、破壞式沖擊聲門。加爾西亞強調,喉頭內的氣息通過兩片聲帶時使之相互貼緊,這時空氣就會受到壓縮,而空氣的彈性受到壓力時就會把聲門的兩片聲帶推開,于是氣息得到擴張,噴發(fā)而出。但就是一剎那,由于內部力量的減輕及本身彈性的推動,兩片聲帶重新合攏,空氣則又能復沖,便產生聲音。加爾西亞指出,聲門是這樣縮短自己的長短的:當它發(fā)聲時,便從安靜狀態(tài)的三角形變?yōu)榉e極的線形。聲門的邊緣緊緊合攏,兩端同時互相接觸,當空氣把它們推開時,只有中間部分形成橢圓形的空隙。聲帶只有后一端(軟骨組成的部分)具有活動能力,能使兩條聲帶分開從而打開聲門,或是聲帶互相接觸而關閉聲門。適當合理的沖擊聲門有助于藝考生減輕粗糙聲、氣息聲和無力聲。
6.高位置喊唱、開腹笑、戲曲喊嗓、嬰兒啼哭。高位置喊唱實際上是從聲帶邊緣的閉合開始,一是防范用蠻力進行局部閉合;二是為解決藝考生的高音提供先決條件。從聲帶邊緣的震動閉合到全聲帶閉合都需建立在高位置的基礎之上,防止聲音卡在喉頭。喊唱時可從小字二組的升f開始,上口蓋需保持積極略上狀態(tài),可以輔以形體進行,閉合方式同上。
開腹笑在戲曲中亦有,比如黑臉的大笑,用橫膈膜,聲凈音爽,聲帶彈性足,顯積極。由聲帶自然閉合到有意識閉合。
戲曲喊嗓是在我國戲曲聲腔中常見的練聲方法。喊嗓練習音域可因人而定,也可無音高教學,多用上滑音、下滑音,具備高位置。
嬰兒啼哭是閉合無意識到有意識練習,嬰兒整晚哭,次日繼續(xù),不累、不啞,以全身之力分解聲帶負荷,具備高位置,持久嘹亮。
聲帶閉合技術應用極其廣泛,涉及用嗓頻繁的行業(yè),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多數(shù)藝考生認為一般發(fā)聲時聲帶會自然閉合,無須考慮技術,發(fā)聲音色及嗓音問題無關于聲帶“閉合”。這是一個誤區(qū),考生需多了解聲帶閉合的評估標準及閉合的意義和方法。也有諸多藝考生過多強調“用氣”,反而形成氣息聲,也忽略了聲帶閉合的問題等??傊?,聲帶閉合技術的完善需要學者的關注,教師的科學指導及學生的學習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