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第一中學 陳龍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教學質量的提升。高中物理的學習不僅關系著學生對于知識結構把握能力的提升,更影響著其后期的認知能力和邏輯思維的形成。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該學科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對學習理念、學習方法及學習模式進行調整,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
學生學習行為或學習模式的展開需要服從基本的學習理念。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學生在高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不應依賴教師對傳統(tǒng)知識的理論灌輸,作為學生,其應該充分認識自己在當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自己爭取更多主動發(fā)揮和思維創(chuàng)新的機會,認識到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以此為基準去展開學習。為了革新學生的學習理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覽書籍、資料搜集等多種方式去加強對核心素養(yǎng)的認知,對物理學科學習目標、要求進行拓展性了解;增強自身的學科認知水平,塑造個人全面發(fā)展的觀念,革新自己的認知能力;找到物理科目內容和核心素養(yǎng)能力提升的契合點,進而在學習中避免片面追求成績高低,準確把握物理學科與學習、生活和成長的邏輯關聯,革新學習理念。
當革新好學習理念后,學生還要明確學習目標。在核心素養(yǎng)培育理念之下的學習目標不再局限于對高中學生物理成績的片面提升,教師應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合理設定學習計劃,從容不迫和有的放矢地展開學習、合理分配學習時間以及學習側重點,在有限的時間最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成效。例如:在教學“時間和位移”的物理知識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教學要求和個人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習目標進行有針對性、層次性的目標設定。
第一階段是熟悉名詞概念,其中會涉及:時間、位移、路程等概念,通過熟練掌握這些概念內容獲得基本認知;第二階段是理解矢量與標量之間的概念區(qū)分,理解位移與路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概念對比和邏輯建立,加強自身對知識點的辯證認識能力,準確識別概念特征;第三階段是強化自身的實踐能力。應將時間與位移問題的理解融合到生活中,將物理與生活結合,運用科學的思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更為真切地感受時間、位移與生活的廣泛聯系,進而在生活中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更多的關注和積累,有效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傊?,引導學生設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展開科學教學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證學生學習節(jié)奏和學習質量的關鍵要素,教師必須對此給予足夠重視。
近年來,情境學習在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中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對于高中學生的物理學習來說,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常常會源于物理知識的抽象性和理論性較強而在理解時感受到難度與阻礙,對物理知識產生陌生感,學習積極性不強。通常情境學習更多源于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然而學生在學習中依舊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去提升學習效果。例如,目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其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中有很大的作用,學生也可以借助這一技術優(yōu)勢,去使自己的學習更具有趣味性和豐富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詢資料,結合教材內容查找相關的短視頻,這些短視頻是由創(chuàng)新型的教育人員編輯制成,微課中常常通過很多卡通的形式對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給予展示,學生通過觀看這些小視頻可以更好地積累物理知識,形成學科素養(yǎng),在理解教材時更為容易。當然,教師也可指導學生將多媒體技術作為在學習中查缺補漏的工具。因為在課堂上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學生很難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完全掌握,為此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在課后反復觀看課件視頻的方式來加強自身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對于相關的物理實驗,例如物體的運動、摩擦力的作用以及小球的拋物線運動路徑等知識視頻進行反復觀看,找到其中的關鍵點,循序漸進地摸索原理,逐層滲透。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提升其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在核心素養(yǎng)的大環(huán)境之下,學生應該強化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會涉及很多物理實驗和主題探究。例如,在教學“物體的運動”的過程中,教師常常會將學生進行不同的小組劃分,讓學生分為小組進行實驗,結合不同的水平加速度和重力作用,繪制不同小球在空中的運動路徑,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觀察小球在不同的水平初速度的作用下的路徑變化,讓學生在摸索中嘗試總結其中的運動規(guī)律。然而,很多學生在小組探究中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常常投機取巧,影響學習效果。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強化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珍惜教師給自己提供的每一次自主鍛煉的機會,積極參與課堂的問題討論過程,要帶有開放和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在識別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增強自身實踐操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種積極的討論活動,也更容易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常常覺得高中物理課程比較晦澀難懂,這主要是因為其與物理知識比較陌生,缺乏系統(tǒng)的物理知識背景和對應的邏輯知識體系。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對于物理知識的了解,學生可以加強對物理發(fā)展史的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本身就是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的實驗和求證才得以形成的結果,因此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學生也可以積極搜集相關的物理歷史素材,了解科學家們的背后故事以及與此相關涉及的具體研發(fā)過程,激發(fā)求知欲望。教師通過向學生對科學家身后一些精彩故事的講解也可以讓學生充分且全面地感受到物理課程的趣味性和精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高中物理“牛頓第一定律”時,在教學“力與運動關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后搜索相關的物理學史來完善知識背景,了解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等科學家對于相關知識的探索過程,理解規(guī)律和概念的發(fā)展過程,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相應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背景下,高中物理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其對于學生的后期學習和成長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對其給予足夠重視,有效革新學生的學習理念、促使他們采取有效的學習方法、創(chuàng)新其學習模式,以期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為其后期的成長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