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穎
《文學通詮》是一本文學理論譯著,由三個部分組成,根據(jù)先后順序分別為羅選民全譯本《文學通詮》,出版于2021年,翻譯為白話文;嚴復節(jié)譯本《美術通詮》,出版于1906年至1907年,翻譯為文言文;沃斯福爾德(W. Basil Worsfold)英文原著On the Exercise of Judgment in Literature,出版于1900年。這本書的篇章,構成了一場古今中外關于文學理論的對話。
這樣一本結構特別的書,讀者群也許可分為三種:其一,翻譯學研究者。翻譯文學作品不易,翻譯文學理論作品更難,不僅需要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還要有對理論知識的敘述把控。本書的全譯本是由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羅選民翻譯。推薦研究者對照全譯本和原著閱讀,體會資深譯者的功力。其二,文學理論研究者。原著全書分八章,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從古希臘到19世紀西方文藝批評理論的發(fā)展與流變。譯者在翻譯的基礎上,還添加一些原著所中提及的作者和文化的插圖,并添加多處關于背景知識詳細的注釋,是初涉文學理論研究者的上佳之選。其三,歷史語言考據(jù)研究者。1906年嚴復在《寰球中國學生報》發(fā)表了第一篇原著的章節(jié)翻譯,這應該是20世紀我國第一部根據(jù)英文翻譯的文學理論著作。但嚴復為突出美術教育的主題,在節(jié)譯時另擬書名《美術通詮》,使得學術界的相關研究因找不到英文原著而止步。羅選民從2007年開始就關注本書的英文原著的搜尋,幾經(jīng)輾轉波折才找到原著,并對原著進行全文翻譯,這本身就開啟了學術研究的歷史遞進。
《文學通詮》由三種語言形式構成,對于現(xiàn)代漢語與英語互譯、古代漢語與英語互譯、現(xiàn)代漢語與古代漢語等,關于理論研究的不同表述研究都大有裨益。這場“古今中外的對話”,是一本理論書籍,也是一本閱讀史的典籍。它為當代翻譯史、文學史、思想史等領域提供新的視角和研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