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楠
你家孩子愛頂嘴嗎?這個問題,相信能扎到不少父母的心。但愛頂嘴的孩子絕不是個例,而是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有的行為。于是,家長開始焦慮困惑:這么小就管不了,這以后可怎么辦呀?別急,你這么做比你怒吼一千句都有用。
孩子頂嘴其實給我們釋放出這樣一個信號: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了,也就是說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意志了。這意味著,家長需要調(diào)整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來適應孩子新的成長階段。
其實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每一個人都要經(jīng)過自我意識的覺醒,才能成長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
按照心理學的理論,人的一生有兩次自我意識的飛躍發(fā)展時期,第一次是2 到3 歲,這個時期的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個小大人,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但畢竟年齡還太小,和家長之間幾乎不會因此有沖突。
第二次是在青春期。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多家長都會因孩子的叛逆而倍受困擾。這其實和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fā)育有關,青春期的孩子,第二性征開始發(fā)育,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斷增強,自尊心很強,他們好像更喜歡挑戰(zhàn)權(quán)威,喜歡挑家長或者老師的錯。他們要求脫離父母的約束,追求獨立自主,同時內(nèi)心又充滿矛盾和困惑,情緒也會很不穩(wěn)定。如果家長不了解這種心態(tài),缺乏正確的應對方法,就會使矛盾激化,很容易出現(xiàn)極端的行為。
并不是說孩子到了青春期才有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是貫穿著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的。現(xiàn)在10 歲的孩子可能已經(jīng)進入青春期,而家長發(fā)現(xiàn)七八歲的孩子就開始頂嘴了,這其實就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家長管理的碰撞,家長就要引起重視,調(diào)整自己的應對方式,讓孩子即將到來的青春期能夠平穩(wěn)渡過。
孩子最看不慣的就是家長反復嘮叨,講一些老生常談沒什么新意的道理。“你可得好好學習呀,學習不好就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長大了連工作都找不到。”家長講的這些道理都沒錯,可這個時候的孩子,家長已經(jīng)無法通過重復的語言把自己的理論寫入孩子的大腦,說多了反而讓孩子很反感。孩子干脆起了條件反射,家長一張嘴孩子就煩,就知道又是那一套,無論家長說什么孩子都不愛聽了,這就是叛逆的開始。
不要試圖讓一個10 歲的孩子一下子能夠明白30 歲的大人明白的道理,有些道理必須是自己在經(jīng)歷人和事的過程中慢慢感受才能真正懂得。
有一位家長在平臺提問,自己11 歲的女兒經(jīng)常會和同學老師發(fā)生沖突,勸她她會和家長頂嘴。昨天因為沒帶畫畫本,她就拿出別的學科作業(yè)來寫,被老師沒收了作業(yè)本,她馬上去和老師搶,和老師爭論。她說,這是我的東西,你憑什么沒收?
往往在家長的意識里,孩子和老師發(fā)生沖突一定就是孩子錯了,認為孩子和老師頂嘴本身就是錯誤的行為。和老師頂嘴當然不提倡,但其實如果這個老師能夠理性一些,去和孩子溝通忘記帶畫本的問題,而不是上來就沒收孩子的作業(yè)本,孩子的反應可能就不會那么抵觸。
家長如果總是在否定孩子的前提下去和孩子溝通,一聽孩子和老師頂嘴,不問青紅皂白先把孩子批評一通,孩子就會關上心門,不愿意繼續(xù)溝通下去,還難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觸,推著孩子走向叛逆。
有的孩子被安排得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不允許有任何的娛樂時間,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沒有一點自主性,內(nèi)心就會非常壓抑,孩子的自我意識面對壓迫必然會反抗。
特別是父母的要求孩子無論怎么努力都達不到的時候,或者父母自己不能以身作則,卻要求孩子這樣做。那么,盡管孩子在父母面前無疑是處于弱勢,可如果父母總是強勢推行過于嚴苛的標準,在自我意識覺醒的孩子那里一定會遭遇到反抗。
如果父母之間溝通的方式就是互懟,孩子自然就會習得這樣的溝通模式。再比如父母關系強弱不平衡,媽媽比較強勢,總是嘲諷打擊爸爸,爸爸在孩子面前說話也就沒有了威信,孩子學著媽媽的樣子,就會和爸爸犟嘴。慢慢的,孩子在自己的人際關系里也習慣性使用這種方式。
所以有人說:“每個孩子和父母都有一場戰(zhàn)爭,孩子贏了是喜劇,父母贏了是悲劇。”發(fā)現(xiàn)孩子開始頂嘴,家長要做的不是由著自己的情緒去和孩子頂牛,或者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控制打壓孩子,而是做孩子成長的榜樣和容器,用理解寬容為孩子撐起一個空間,引導孩子在這個空間里得到健康成長。
【聽】 不要一上來就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判,要聽聽孩子講講事情的原委,聽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感受和愿望是什么。耐心傾聽才能看見,才能理解。
【找】 無論什么時候,先找到孩子的優(yōu)點,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這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和他站在一邊的,孩子才愿意跟你交流。上面這個例子當中,孩子沒有帶畫本沒辦法畫畫,但能夠利用這段時間寫作業(yè),就是值得肯定的點。如果家長先肯定孩子的學習很努力,再和孩子商討忘記帶學習工具的時候怎么處理才更好,以及該怎么理解老師沒收作業(yè)本的行為,孩子就不會有情緒,肯定不會頂嘴了。
【忍】 跟孩子交流時,不要按照習慣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孩子頂嘴時,更要把自己想沖口而出的話忍住,說話講究點兒策略,要想好了再說。
【柔】 以柔克剛,尤其在孩子犯犟頂嘴的時候,家長就更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跟孩子硬碰硬,有話好好說。你柔和下來,孩子的情緒慢慢就平復了。對孩子也不是完全放任,孩子做錯了也要批評,但是一定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態(tài)度,要柔和而堅定,這樣也讓孩子自然就習得了好的情緒模式和交流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