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軍,孔令加,楊 梅,楊建春,劉 余,柳成益*
(1.四川省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1;2.四川省煙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核桃產業(yè)已成為攀枝花市二半山區(qū)林業(yè)經濟重點和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yè),近幾年,核桃經濟效益急劇下降,急需開拓新型林業(yè)產業(yè)經濟。林下經濟屬于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生態(tài)林業(yè)生產模式[1],是借助林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利用林地資源,在林冠下開展林、農、牧等多種項目的復合經營[2]。在綠色、生態(tài)和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越來越備受關注的背景下,林下經濟將成為攀枝花市林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的新方向。近年來,林菌模式作為林下經濟的一種模式,屬于典型的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的農業(yè)生產模式[3],快速蓬勃發(fā)展。食用菌在助力精準扶貧[4]、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和實現鄉(xiāng)村振興中發(fā)揮重要作用[5]。當下,開展林下種植的食用菌種類繁多,如羊肚菌[6]、大球蓋菇[7]、灰樹花[8]、暗褐網柄牛肝菌[9]等,玉木耳林下種植鮮有報導。
玉木耳是毛木耳的一個白色變種[10],因其形態(tài)晶瑩潔白,口感嫩滑、脆爽,營養(yǎng)豐富[11],有保健功效[12],深受市場歡迎。目前,已在吉林、山東、遼寧、浙江、廣西、新疆等地栽培成功,并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13]。為了探索攀枝花二半山區(qū)核桃林下玉木耳栽培技術,2017年攀枝花引進玉木耳開展核桃林下種植試驗,通過幾年的努力,試驗獲得成功并取得良好效應,現將玉木耳核桃林下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選擇核桃主桿達到15cm以上,樹列整齊,樹下郁閉度達0.7以上的核桃林。優(yōu)選臺地、平地或坡度小于20°的緩坡地。林地背風向陽,附近交通便利,充足清潔的水源,便于安裝噴灌,林地周圍環(huán)境無污染。
將核桃林下的枯枝爛葉和雜草清理干凈,平整地面,并將核桃樹1.5m以下的未掛果的小枝修剪掉,保留5cm以上的大枝,使林下通風通暢。在菌袋吊袋前1周需對林地進行殺蟲殺菌處理,一般在林地撒上一層石灰對地面進行殺菌殺蟲,用殺蟲劑和殺菌劑對核桃樹樹冠進行消殺。在核桃樹主桿離地面2.5m架設水管,根據樹冠大小安裝3~5個霧化噴頭。水壓不夠的地方可以安裝增壓泵,使噴水達到霧化效果,并開挖排水溝,使雨水排放通暢。
玉木耳隸屬于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蘑菇綱Agaricomycetes,木耳目Au-riculariales,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屬Auricu-laria[14],是一種中高溫恒溫結實性食用菌。菌絲生長溫度在8~36℃,最適溫度22~30℃,培養(yǎng)基適宜含水量在60%~65%,空氣濕度65%左右,黑暗,好氧性;耳片原基分化溫度在15~33℃,最適溫度20~28℃,出耳階段空氣相對濕度保持80%~95%,需要散射光,好氧性,培養(yǎng)基pH值為6.5~7.5。
攀枝花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常年平均氣溫在19~21℃,干濕季分明,雨季一般在7~11月。核桃種植主要分布在二半山區(qū),海拔1600~2000m,雨季溫度在22~28℃。根據攀枝花氣候特點,玉木耳種植時間宜安排在雨季期間,一般在雨季來臨之前安排做菌包,可減少菌包污染。一般在4~5月份備料,5~7月做包,7~10月份出耳。
玉木耳菌種選擇吉林農業(yè)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中心李玉院士團隊馴化選育出的玉木耳品種。
玉木耳是一種木腐真菌,栽培料來源廣,種類多,可根據當地食用菌材料情況,因地制宜采購栽培原料。一般以雜木屑、棉籽殼、玉米芯等為主料,混合麥麩、米糠、豆粉、玉米粉、石灰、石膏等輔料。栽培原料質量需新鮮、干燥、無蟲和無霉變。主料顆粒大小一般在0.2~0.5cm較為合適。攀枝花芒果、果桑、板栗、核桃、梨、櫻桃等水果種植面積較大,其修剪的廢棄果枝十分豐富,可作為栽培玉木耳的主要栽培料。根據當地原料情況設計如下配方:木屑67%,麥麩15%,棉籽殼15%,石灰1%,石膏2%,pH 值7~8,其中木屑可以是一種或幾種廢棄果枝混合物,其中以板栗產量最高。
按照配方比列稱取主要原料,然后將主料用水預濕,悶堆1~2d,使主料充分吸水。再將輔料加入與主料充分混合均勻,使培養(yǎng)料含水量在65%左右,即用手抓一把培養(yǎng)料,用力緊握,指縫間出水而不滴下為宜。培養(yǎng)料pH值用石灰調至8。
拌好的培養(yǎng)料要及時裝袋。選用18cm×35cm×0.05mm規(guī)格的聚乙烯耐高溫折角菌袋,使用機器和人工裝袋均可,裝袋高度18~19cm,培養(yǎng)料松緊適宜,用食用菌窩口機進行窩口,插入2cm×16cm的階梯菌棒。
裝好的菌袋要及時滅菌。滅菌有常壓和高壓2種蒸氣滅菌方式,常壓蒸氣滅菌在菌袋中心區(qū)域溫度達到100℃,保持10~12h;高壓蒸氣滅菌當溫度升到115℃時,先將鍋內冷空氣排盡,再將溫度升至121℃,壓力0.14Mpa時,維持2.5h。
滅菌結束后,鍋爐內溫度降至55℃以下后,開鍋將菌袋搬至接種室,待菌袋中心溫度降至30℃以下,就可以接種了。接種前需將接種室進行消毒殺菌處理,用高錳酸鉀和甲醛混合熏蒸殺菌,1m3空間使用10mL甲醛和1g高錳酸鉀,密閉接種室,消毒時間2~3h。也可以用其他煙熏或噴霧消毒劑,按照產品使用說明使用。待接種室內刺激性氣味消失后開始接種。玉木耳推薦使用枝條種接種,枝條種發(fā)菌點多,生長速度快,減少培養(yǎng)時間。接種時兩人拔菌幫,一人放枝條種,一人用滅菌后的海綿塞封住接種口。
接種好的菌袋放入到培養(yǎng)室進行發(fā)菌培養(yǎng)。菌袋用菌框裝入上架或“井”字型擺放3~5層。由于菌絲生長旺盛,呼吸作用強,袋內的溫度也會升高,因此在發(fā)菌期間要加強溫度、濕度及空氣的控制。溫度控制在22~25℃,空氣濕度控制在70%左右,期間每天早、中、晚對發(fā)菌室經行通風換氣1次,每次時長30~40min,避光培養(yǎng)。接種1周后開始每隔2~3d檢查菌絲生長情況,發(fā)現有污染的菌袋應及時剔除。培養(yǎng)30~40d,菌絲將長滿菌袋,滿袋后再進行10d的后熟培養(yǎng),使菌絲充分吸收營養(yǎng),達到生理成熟,既可進入出耳管理。
菌袋在掛袋前需對菌包進行打孔,用黑木耳專用扎眼機進行扎眼,每個菌袋扎15~18排“一”字型小眼,每眼間距2~3cm,寬0.5mm,深0.4~0.6mm。扎眼時需將污染和未長滿的菌袋選出,避免污染扎眼釘,進而污染其他長滿的菌包。扎完眼的菌包需要在培養(yǎng)室在培養(yǎng)1周,使打孔處的菌絲恢復生長。
在核桃樹主桿1.5~2.5m之間選取健壯的側枝,將扎眼恢復的菌袋垂直倒置吊掛在核桃側枝上,即含海綿塞的接種口向下。相鄰的菌袋相隔10~15cm,每一串菌袋最下面的菌包離地面30~50cm。
攀枝花核桃一般種植在1600~2000m的二半山區(qū),7~10月份樹下溫度在22~28℃,氣候涼爽,適合玉木耳出菇。出耳期間主要注意溫度和空氣濕度的控制。菌袋掛袋后,即可噴水進行催耳,在出耳前控制噴水量,使空氣濕度在70%~80%,出現耳芽的時候,需要加大空氣相對濕度,使空氣濕度保持在95%以上,此時要加大噴施量,此時的噴水原則為少量多次。在出耳期間不能讓菌袋表面發(fā)干,否則不易形成耳芽或憋芽,噴水過多,容易形成流耳,引起菌袋污染。同時要注意陰雨天要減少噴水或不噴水,晴天在中午要增加噴水次數,降低林下空間溫度,防止溫度過高。
適時采摘是保障玉木耳品質和產量的關鍵,采摘過早產量低,過晚品質差。當玉木耳耳片長至4~5cm,耳片未內卷是采摘的最佳時期,這時的玉木耳潔白如玉,耳片厚,膠質含量豐富,品質最佳。采摘時,用割耳刀將耳片連同耳基一起采下,避免碰傷周圍耳片,以免雜菌感染和耳片變色。玉木耳一般能采摘3~5潮,生物學轉化率在100%~120%。采收前4h不要噴水,控制鮮耳的水分。采摘后減少噴水次數,降低空氣相對濕度嗎,使菌絲恢復生長。在溫濕度適宜的情況下,按照第一潮菇管理,隔8~12d,即可采收下一潮。
玉木耳跟雙孢菇一樣,極易發(fā)生褐變,影響品質。因此采收后的玉木耳清楚雜質后要及時進行干制或低溫保鮮。低溫保鮮將采收的鮮耳利用凍庫低溫迅速打冷,在-4~0℃的凍庫保存3~5d。干制利用攀枝花充足的陽光進行晾曬或用烘干機烘干。晾曬一般厚度在2~3cm,每隔3~4h進行上下翻動1次。烘干起始溫度在35~40℃,時間5h,此階段烘箱要加大排濕強度。此后每隔1h增加2℃,直至溫度升至60℃,以此溫度保持到烘干。干制的玉木耳極易吸水變質,因此要放在干燥、無太陽直射的環(huán)境中,注意防潮、防蟲及霉變。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食用菌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原則。林下種植玉木耳也是如此。首先對生產場地環(huán)境做好清潔衛(wèi)生和消毒,可從根本上降低或消除病蟲害的發(fā)生。食用菌子實體對化學藥物吸附性極強,使用農藥會造成農殘超標,因此在玉木耳整個生長過程不能使用任何農藥。玉木耳林下種植主要病蟲害是菇蠅菇蚊和蛞蝓。發(fā)生病蟲害時可在林地安裝殺蟲燈和懸掛黃板的方式進行物理防治或配制含有殺蟲劑的糖水化合物經行化學誘殺。出耳期間做好控濕、控溫和通風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