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德華
中小學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擔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近些年來,各級黨組織針對中小學校黨建工作存在的黨員教育管理松散、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黨建文化引領校園文化弱化等突出問題,出臺相關文件,奮力開創(chuàng)各地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新局面。隆林各族自治縣新州第三小學,作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學校,結合學校實際,立足成就少數(shù)民族子女的未來,黨建引領辦學質量、辦學特色以及民族團結進步和民族文化傳承等諸多方面,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趯W校強化管理、提升品質、全面促進內涵發(fā)展需要,學校以 “抓特色黨建,辦特色學校、促內涵發(fā)展” 為目標,創(chuàng)建“三磨三育” 黨建品牌,以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相融合為抓手,以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為落腳點,以問題為導向,以活動為驅動載體,著力打造美麗校園、建設美麗班級、構建美麗課堂、培養(yǎng)美麗教師、培育美麗學生,致力打造辦學特色品牌,努力提高教書育人質量。
理念: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創(chuàng)建學習型黨組織,勇于開拓,樹立人人爭當先鋒的理念;心系教育、真情奉獻。
內涵: 磨礪黨員之志、磨礪組織之能、磨礪辦學之品,培育德才兼?zhèn)淠軒?、培育品學合格學生、培育辦學特色品牌。
第一階段: 分析研判,擬定方案。以問題為導向,著重對黨建工作、德育創(chuàng)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師德師風建設、特色教育等方面進行優(yōu)劣勢分析,梳理問題清單,設立近期目標與中遠期目標,結合改進措施制定創(chuàng)建方案。
第二階段: 組織實施,多措并舉。成立工作領導小組,黨政合力齊抓共管,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按照預設的活動內容分板塊多措并舉開展系列活動。以月為周期,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動態(tài)展示可視化階段性成效,激勵促進創(chuàng)建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第三階段: 總結鞏固,輻射推廣。對黨建品牌創(chuàng)建工作中的好辦法、好經驗進行梳理、總結、提煉,找出規(guī)律性和普遍性,塑造亮點,創(chuàng)新載體,逐步增強學校黨組織影響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號召力。聯(lián)合學區(qū)學校開展黨建品牌創(chuàng)建工作經驗交流,相互促進。
把黨小組建在教學第一線,設立 “文秀先鋒崗”,樹立身邊的榜樣。通過板報或專題系列視頻LED 展播與微信公眾號信息分享轉發(fā)等方式,用圖文講好學校奮斗發(fā)展故事、講好黨員榜樣故事、講好育人榜樣故事、講好先鋒少年故事,以身邊的榜樣來影響師生員工。每年定期組織評選優(yōu)秀教職工和先鋒少年。
根據學校內涵發(fā)展需要,學校成立了6 個工作坊: 黨建工作坊、校長工作坊、教學科研工作坊、教學新秀工作坊、信息技術工作坊、非遺文化工作坊。黨員骨干任坊主,負責組織工作坊的工作,設計具體的工作目標、措施和固定的活動日程安排,并組織編寫系列校本研修教程,制定研修評價機制,以此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及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鼓勵引導黨員教師帶頭投身教學改革,轉變教育觀念,科學合理設計,精心安排組織,教師爭做教育教學的學習者、創(chuàng)造者、引導者,積極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
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學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形成良好校風教風學風。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為了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學校實施 “三色” 德育工作法: “紅色” 為信念德育;“綠色” 是行為德育,“藍色” 為勵志德育。用 “紅色” 譜寫生命之歌,用 “綠色” 凈化學生心靈,用 “藍色” 描繪美好未來。堅持黨帶團、隊系列工作,深入開展 “紅色傳奇” 等系列德育工作,分別將國歌、隊歌、校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歌等依次安排為每周每天的課前必唱歌曲,豐富德育載體,提升德育實效。
作為 “全國中小學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學校堅持以“黨建紅” 為底色,著力在 “興文化、育新人” 上下功夫。依托隆林各族自治縣區(qū)級非遺文化傳承建設基地,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積極探索實踐。比如,將民間音樂與語文課程融合,用學生耳熟能詳?shù)漠數(shù)氐纳礁枨{唱頌古詩詞,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多元化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把民間美術與數(shù)學課程融合,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數(shù)學化,把民間民族紋樣作為學習數(shù)學圖形的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民間舞蹈與體育課程融合傳承,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增強民族意識。把當?shù)氐膽蚯鷦幼鞲木幊商厣n間操,改變傳統(tǒng)的廣播體操模式,使得課間操民族風濃厚,活潑而生動,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將雙語教學與音樂課程融合,因地制宜進行民族雙語教學,開展壯語童謠、壯語讀唱古詩、苗漢雙語音樂微課等教學實踐活動。逐步建設完善 “非遺與學科融合傳承” 特色課程,創(chuàng)新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的 “三進” 活動,逐步形成 “支部引領黨員、黨員教給學生、學生影響家長、家長影響社區(qū)、社區(qū)影響社會” 的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模式,有效促進了民族民間文化傳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主要措施: “三磨三帶” 育骨干,磨礪培育德才兼?zhèn)淠軒煛?/p>
以培養(yǎng) “四有” 好教師為目標,通過 “三磨” (磨礪基本功育新秀、磨礪師德培優(yōu)師、磨礪教育科研培能師) 校本培訓研修提升教師綜合素養(yǎng)。通過 “三帶” (經驗傳授以老帶新、先鋒示范以黨帶群、引培并舉以點帶面) 傳幫帶的 “青藍工程” 打造師資團隊。精心打造 “樸實、真實、扎實” “正氣、大氣、靈氣” 的智慧型教師隊伍,提高師德修養(yǎng),磨礪課堂教學技藝,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潛力和水平,“一師一特色工程” 成為學校教師的價值追求,以教師的發(fā)展達成學生的最優(yōu)化發(fā)展的目的。
主要措施: “三色三樹” 育新人,磨礪培育品學合格學生。
以立德樹人為總目標,以活動為驅動載體,分學段制定不同的德育目標。一年級: 邁好學習第一步——以 “養(yǎng)成教育” 為德育目標。二年級: 邁好成長第一步——以 “守紀教育” 為德育目標。三年級: 邁好文明第一步——以 “環(huán)境、禮儀教育” 為德育目標。四年級: 邁好理想第一步——以 “愛國主義教育” 為德育目標。五年級:邁好人生第一步——以 “感恩教育” 為德育目標。六年級: 邁好成才第一步——以 “成才教育” 為德育目標,用 “紅色” 德育 (信念德育) 譜寫生命之歌、用 “綠色” 德育 (行為德育) 凈化學生心靈、用“藍色” 德育 (勵志德育) 描繪美好未來。樹立學生愛黨愛國意識、樹立少年先鋒榜樣、樹立新時代少年形象。
主要措施: “三抓三融” 促發(fā)展,磨礪培育特色辦學品牌。
以打造學校特色為目標,以創(chuàng)建為驅動,通過 “三抓” (抓教育教學質量促發(fā)展、抓民族優(yōu)秀文化促傳承、抓民族團結進步促和諧)和 “三融” (一是把黨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學工作,把黨小組建在教學第一線,設立黨員先鋒崗,樹立身邊的榜樣;二是把黨建工作融入師資隊伍建設,思想培訓與業(yè)務培訓相融合,培養(yǎng)入黨積極分子與培養(yǎng)教學新秀相融合;三是把黨建工作融入學校德育工作,堅持黨帶團、隊系列工作) 打造學校辦學品牌,提升育人質量。
近些年來,學校結合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貫徹落實 《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緊緊圍繞現(xiàn)代小學教育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建 “三磨三育” 黨建品牌,在工作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將黨建文化、民族文化、校園文化、教育教學相融合,工作頗有成效,助推了學校內涵發(fā)展。學校先后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學校治安綜合治理模范單位、素質教育示范學校、市級黨建工作示范學校、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市級文明學校、市級科技示范學校、市級教學質量一等獎等榮譽。學校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三批教師教育實踐基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化廳授予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隆林壯族山歌傳承基地和隆林壯族八音坐唱傳承基地。學校融合傳承非遺項目教學成果顯著,形成鮮明的特色和品牌,成就了充滿活力的民族文化特色學校,學校入選全國中小學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辦學特色及辦學成果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