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qū)雙語實驗小學 楊尚華
自我國新課改教育政策的實施以來,“欣賞能力”便被列入了音樂課程教學的需求層面。隨著社會經濟的多元化發(fā)展,市場對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也發(fā)生了較大變化。與此同時,教育產業(yè)為了迎合這一趨勢,無論是在素質教育層面,還是在技能教育層面,小學教育學校均對其進行了與之對應的教學改革。
音樂學科在小學課程體系內屬于一門基礎性教育學科。但綜合目前教育工作的實施現狀而言,大部分小學學校還沒有意識到音樂學科對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意義。教師也只是在課堂上按照硬性的教育指標,機械地對學生進行音樂演唱技巧的教學。這種傳統(tǒng)的、固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與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抑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使課堂教學的氛圍變得枯燥無味。
縱觀現下的音樂課程教學現狀,可以看出大多數教師沒有對課本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有的教師甚至沒有適應運用多媒體展開教學,無法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指導教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實施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為了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基于多媒體教學視域下,以小學音樂課堂為例,對義務課程的教育改革工作進行了分析,以此轉換教師傳統(tǒng)的固化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
為實現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全面改革,在當前多媒體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把握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教學定位,明確小學音樂學科的特點。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從教情和學情角度出發(f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情況、課堂效果等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在遵循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基礎上,實現對教學內容、方式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從而全面把握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當中的各項基本要求。
要想使小學音樂課程能夠滿足當前多媒體背景下的課程改革要求,首先,學校和教師應當根據課程改革的實際要求,重新地定位和審視小學音樂教學。教師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課程內容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其次,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相應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再次,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能與音樂素養(yǎng),并不斷學習、借鑒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探究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法,促進小學音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從次,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在向學生傳授相關音樂課程的知識時,不只是簡單地教學生演唱技巧,而應當將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了解相關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最后,教師還應當結合各類全新的教學手段和輔助教學工具,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運用幻燈片、視頻、音頻等輔助教學工具,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印象。
在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將美育與德育相結合,讓學生在具備高音樂素養(yǎng)的基礎上,同時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完成上文對小學音樂教學方式的轉變后,提出了拓展小學音樂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的改革方式,在課堂上,以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作為引導,提高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其中,游戲教學法是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的主要教育手段,不僅可將教學中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串聯在一起,也可以為學生的音樂學習營造一個更加活躍的氛圍。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歌曲儲備量”類型的競賽。由教師起頭,演唱一首歌曲中的某一句歌詞,教師演唱完成后,需要在黑板上寫下最后一句歌詞的最后一個字,要求班級座位第一排的某位學生演唱另一首歌曲中帶有最后一個字的曲目。當第一名學生完成演唱后,教師需要帶動全班學生為其鼓掌,并在黑板上寫下此名同學最后一句歌詞的最后一個字,依次類推完成此次歌曲接龍比賽。
除上述提出的音樂教學指導方向,教師還可以采用情境沉浸式教學方法,即在課前制作教學文案,并使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工具。教師利用多媒體放映提前準備好的歌曲MV,在播放的過程中由教師為學生講述此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將歌曲背后的故事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情感層面與歌曲產生共鳴。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歌曲MV中的人物。通過此種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與感知歌曲的情境,從而更好地學習音樂。
總之,無論是上文提出的游戲教學法,或是情境沉浸式教學方法,均屬于調動課堂氛圍的良好措施。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把握好學生的學習心理,不斷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娛樂活動的積極性,在相對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下提升音樂教學效率。
根據當前多媒體背景下教育部門對小學音樂教育提出的相關要求,小學音樂應當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審美認知放在最重要的教學地位上。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從傳統(tǒng)單一評價的方式轉變?yōu)槎嘣脑u價,并從對學生片面的知識技能考核轉變?yōu)榛谇楦?、態(tài)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性考查。
傳統(tǒng)小學音樂課程中的評價主要是由教師完成,并且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更加側重于對學生音樂知識點以及音樂技能的評價。因此,相對而言,評價內容過于簡單,評價手段過于單一。在這樣的評價考核方式下,學生往往只需要學會唱一首歌或演奏一首曲子的方式即可獲得較高的分數。這樣的評價結果完全無法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音樂素養(yǎng),同時還會打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其逐漸失去對音樂的熱愛。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教師需要探究更加多元化的音樂教學考核方法,將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個考核機制進行融合,從傳統(tǒng)只關注音樂教學結果的考核方法逐漸轉變?yōu)樽⒅貙W生音樂學習過程的考核方法。在考核的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引入獎懲機制,針對課堂上表現良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其適當的鼓勵,并在班會上對表現良好的學生提出口頭表揚。針對課堂上表現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當及時進行指導,并注意表達的方式和方法,在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同時,使其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教師在課后也可對這一部分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以此提高這一部分學生對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評價方法,充分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問題,并讓學生能夠在自評和互評的過程中,逐漸提升其自身的音樂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并使整個音樂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同時也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的氛圍環(huán)境中學習、掌握音樂知識。
本文針對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困境開展對其教學改革的路徑研究。通過本文研究,從把握小學音樂教學定位、拓展小學音樂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執(zhí)行多元量化音樂教學考核方法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路徑措施,將其應用于音樂課程教學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此外,在后期的研究中,教育市場應當關注音樂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并嘗試從多個維度和層面對其進行改革研究,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做到對義務教育工作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