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紀超 李愛民 李蓮英 羅春雷 張 勇
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為卒中常見并發(fā)癥[1],主要癥狀為長期且顯著的心境低落。研究[2]顯示,卒中后1年內卒中后抑郁發(fā)病率為20%~50%;當前關于卒中后抑郁發(fā)病機制仍不十分清楚。卒中后抑郁會延緩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增加卒中復發(fā)風險,進而影響患者生命質量,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3]。當前治療卒中后抑郁方法主要包括心理輔導、藥物治療等,文拉法辛為新型抗抑郁藥物,在卒中后抑郁治療中應用廣泛,但常規(guī)劑量患者難以獲益,大劑量雖獲益增加但不良反應風險也隨之增加[4]。近年來,中醫(yī)藥在治療本病中積累了豐厚的經驗,筆者對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甘麥大棗湯聯(lián)合文拉法辛治療,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下面進行詳盡匯報。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樣本來自于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將符合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的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納入研究,腦卒中首次發(fā)病,且經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顱腦CT、MRI確診,抑郁癥的診斷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CCMD-3)》[5]中的相關標準。采用隨機信封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55.73±6.49)歲;HAMD評分13~54分,平均(28.75±8.84)分。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7.22±8.96)歲;HAMD評分15~55分,平均(28.94±9.20)分。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分≥8分;②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意識清醒,認知正常,具備基本溝通與表達能力;③簽署了相關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可能影響研究或自身疾病風險的疾病如主要臟器疾病、內分泌疾病等;②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伴有嚴重自殺傾向,癲癇病史;③處于妊娠期、哺乳期婦女;④對本次研究擬用藥物過敏,近1月內服用抗抑郁藥物;⑤卒中后失語;⑥厭服中藥者。
1.3 方法對照組單用文拉法辛進行治療,產品名稱:鹽酸文拉法辛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9318,規(guī)格:按C17H27NO2計 75 mg,生產單位: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75 mg/d,晨起服用。觀察組聯(lián)合甘麥大棗湯治療,組方:炙甘草10 g,浮小麥30 g,大棗30 g。隨證加減:肝氣郁結者加郁金、香附、柴胡、白芍、枳殼、陳皮等;失眠者加遠志、酸棗仁;痰濁者加石菖蒲。每日1劑,早、晚餐后溫服,200 ml/次,連續(xù)服用1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郁病及HAMD評分結果進行評價,基本治愈: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情緒穩(wěn)定,HAMD評分下降≥75%;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75%>HAMD評分下降≥50%;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50%>HAMD評分下降≥3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基本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抑郁情況采用HAMD量表進行評價,量表合計24個條目,各條目分數(shù)之和為總分,總分與抑郁嚴重程度呈正相關[7]。無抑郁:0~7分,輕度或中度抑郁:8~20分,嚴重抑郁:>20分。③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評價,量表得分0~42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8]。④安全性評價:觀察記錄2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HAMD評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例,
2.3 2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例,
2.4 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2組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HAMD評分、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過程中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提示甘麥大棗湯聯(lián)合文拉法辛治療卒中后抑郁療效優(yōu)于單用文拉法辛,可有效降低患者抑郁程度,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安全性高。傅啟偉等[9]研究報道結果與本次結果基本一致。卒中后抑郁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當前并未完全研究清楚,中醫(yī)藥治療本病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中醫(yī)認為卒中后抑郁屬“郁證”范疇,主要系指卒中后發(fā)生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易激怒等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病癥,屬中風與郁病之合[10,11],病位在腦,虛實夾雜,兩者互為因果。治療應以理氣開郁、調理氣機、怡情易性為基本原則。甘麥大棗湯主方由炙甘草、浮小麥、大棗3味藥組成,方中浮小麥養(yǎng)心、益腎、除熱,可甘緩涼潤、養(yǎng)心安神;大棗甘平質潤,甘可補中益氣,潤可生陰和營,調理臟氣;甘草可解毒潤肺,補脾益氣,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養(yǎng)陰、潤燥、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之功效[12]。甘麥大棗湯聯(lián)合常規(guī)劑量文拉法辛不但可增益療效,還可降低大劑量文拉法辛所導致的不良反應,安全性高,值得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