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工人醫(yī)院,廣西 南寧,530213)
塵肺病指的是在職業(yè)活動中長期吸入粉塵并潴留在肺部,使得肺組織出現彌漫性纖維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1]。若患者一旦被確診為塵肺病,便會終身帶病,會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當前臨床上還沒有特異性的治療方法,肺灌洗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應用效果也較好,屬于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2]。但是該操作還是對患者有一定的侵入性,會為患者帶來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和不適感,因此積極為患者提供舒適且有效的護理措施極其重要[3]。為此本文對肺灌洗塵肺病患者舒適護理研究進展展開綜述,為臨床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由于表面麻醉引起的機體不舒適,包括鼻腔和咽喉部出現麻木、阻塞和異物感、麻醉藥過敏反應等;(2)纖維支氣管鏡經過鼻腔和喉部進入隆突、小支氣管、大氣管以及肺葉部位時,不能表達自己的不舒適;(3)纖支鏡在插管的時候會導致口鼻和咽喉出現惡心、脹痛、氣憋感、咳嗽、異物感等不適[4];(4)灌洗液反復沖洗和溫度較低會刺激氣管黏膜,導致患者出現咳嗽;(5)在進行肺灌洗操作時,患者的翻身和吞咽等活動受到限制,體位上出現不舒適;(6)纖支鏡的型號選擇的不合適也會造成患者鼻咽部出現不適感。
在進行肺灌洗操作時患者經常會出現恐懼、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出現緊張和焦慮主要是由于患者對相關知識不夠了解,護理人員在肺灌洗操作前后沒有給予足夠的講解,患者還會擔心治療是否有效果、對肺灌洗室模式的環(huán)境產生緊張感、對纖維支氣管鏡等儀器充滿恐懼等[5]。另外患者在進行肺灌洗操作時要和家屬分開、灌洗過程中不能夠說話等會讓患者產生孤獨感。
塵肺病患者大多都是農民工,一般在患病之后都未能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家庭支持不足,一般也會因家庭經濟條件差而擔心治療費用變得煩躁、焦慮和不安[6]。
肺灌洗之前要仔細詢問過敏史,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告知其禁食禁飲4-6 小時,態(tài)度溫和的與患者溝通,緩解其緊張感。肺灌洗過程中患者通常會出現低氧血癥,因此要持續(xù)的中流量吸氧。監(jiān)測其體溫變化,保持灌洗室的空氣清新、環(huán)境安靜整潔、溫濕度適宜,讓患者感受到環(huán)境的舒適,避免出現體溫過低或過高、環(huán)境溫度過冷或過熱[7]。還要準確及時的評估患者疼痛情況,包括咽喉部的不適或疼痛,找出具體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癥處理。灌洗之后告知患者要4 小時之后才能進食,避免進食刺激性強、粗纖維等食物,要少說話,盡量滿足患者降低疼痛感的需要[8]。嚴密觀察患者出現的病情變化,有任何異常要及時發(fā)現并及時上報處理。
在肺灌洗操作之前要耐心細致的和患者講解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讓患者能夠了解自己的病情,充分掌握灌洗治療的相關知識,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一切疑問。針對性的給予心理疏導,灌洗的時候要充分應用非語言交流技巧,指導患者在操作中能夠盡量將肢體放松,學會張口呼吸,不斷的給予安慰和鼓勵,增強患者配合治療的信心[9]。要保持過硬的護理操作技術和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讓患者在肺灌洗操作中提高安全感。灌洗之后指導患者合理的飲食和休息,其中也要注意溝通技巧,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
在整個肺灌洗操作中,護理人員要全程指導患者配合,讓患者感受到被關懷和重視,實現愛與歸屬的需要[10]。尤其是對于農民工患者,要鼓勵其家屬多關心和照顧患者,給予患者充足的家庭支持,還可以鼓勵病友之間多交流,共同分享治療經驗。
可以組織患者定期開展病友聯(lián)誼會,讓患者在新的人際關系中獲得舒適感;囑患者家屬和朋友多探視患者,多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同時醫(yī)護人員也要提供良好的醫(yī)護支持,醫(yī)護人員的支持是患者最需要的[11]。尤其是在肺灌洗治療過程中,向患者講解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積極配合,從而提高其舒適感。對于農民工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患者,要積極尋求當地政府部門的幫助,幫助其解決經濟問題,同時醫(yī)院內還可以為其啟動住院優(yōu)惠政策,為其減免部分醫(yī)療費,幫助其減輕經濟上的壓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舒適感[12]。對肺灌洗治療室的環(huán)境進行改善,保持治療室內的環(huán)境空氣清新、安靜整潔、冷暖適宜。
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主要是協(xié)調其身心的健康狀態(tài),能夠有效減輕其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由于在肺灌洗操作過程中,咽喉部會受到物理刺激導致出現胸悶、咳嗽等不適情況,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癥狀[13]。因此在肺灌洗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措施,加強和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針對患者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對策,讓患者看到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性,在感受到貼心服務的同時還能減輕身心負擔,增強治療信心,提高治療配合度。另外患者會因塵肺病不可治愈而感到恐懼,面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嚴重的會出現悲觀、抑郁等情況,影響治療效果[14]。因此在肺灌洗治療的每個過程中實施舒適護理,加強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溝通,最大程度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讓患者主動再次進行肺灌洗治療的頻率變高,從而使得治療效果明顯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臨床上應用舒適護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達到最佳的身心統(tǒng)一的健康狀態(tài)。當前臨床上逐漸重視對舒適護理的研究,在護理過程中,提高專業(yè)的操作技能,為患者提供貼心的服務,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提供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等均能提高患者舒適度,從而使得治療效果得到提高。